“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旅游微平台研究现状

2015-02-27 14:35侯周楚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学刊旅游业一带一路

侯周楚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研究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甘肃省旅游业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新情况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业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也出现了部分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旅游业该如何发展的学术文章和讨论。总体来说,研究的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旅游与经济、开发、交通、空间格局等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章一般是从旅游与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是研究旅游产业的传统又不断有新的研究价值的领域。1)旅游与经济和开发。多是研究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如何提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及如何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景观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开发。2)旅游与交通和空间布局。一般涉及某地的交通建设,如高铁线的建设对于一地旅游业的影响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2)新型旅游的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多结合当下情景,主要涉及产业融合和新技术催生下的智慧旅游两个方面:1)产业融合。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只是在互联网背景和产业融合走向信息化的大趋势下,这个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根据研究,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是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重要度量指标,这些研究最终能够指向解决策略,即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2)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而成为前沿问题的,智慧旅游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学者将智慧旅游理解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包括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还有学者总结智慧旅游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或是以某个城市做具体的案例分析,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智慧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研究不足

研究甘肃省旅游的文章不少,以“甘肃省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全文搜索出来的文章有7795篇,涉及的文章多是旅游业与经济开发、城市资源、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内容,与“智慧旅游”相关的内容比较少。

智慧旅游基本内核就是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根据如今媒体的发展状况,“两微一端”微平台的建设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载体。而目前关于“两微一端”微平台的综合研究很少,相关研究都是从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具体对象出发,进行单独的分析和研究。

(1)从媒介融合的视角探讨“两微一端”微平台的发展。和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在内容上,将时效性视为竞争利器,原创性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其独特的语境也更贴近受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服务类信息占比将大幅度提升,并致力于构建平台化,而基于LBS技术的运用也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胡晓,2015)。也有从客户端的实践出发,认为在客户端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应是用户导向的思维,这也是融合发展中最应汲取的互联网思维。

(2)从政府服务角度来探讨“两微一端”在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和前景以及政府如何利用“两微一端”平台进行有效的传播。总之,目前对“两微一端”的研究较少且范围比较狭窄,但在新形势下,研究甘肃旅游的“两微一端”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甘肃省旅游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节点。

(3)未来研究方向。“两微一端”信息服务平台在旅游服务领域的应用并不多见,具体到地方的旅游“两微一端”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已有的关于甘肃旅游建设的研究,虽然提出了关于产业推进、资源利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措施,但是面对建设文化旅游信息化的目标,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不完善,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本文即从“一带一路”背景入手,深层次分析甘肃旅游服务平台的现状,提出全面、完善的建设策略。

三、研究意义

甘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真正的黄金段,具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特殊的区位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2012年时,甘肃省就在“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文化旅游信息化的目标。但是,旅游业是一个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产业,甘肃旅游业的信息服务水平还停留在初步阶段。而“两微一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与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在内容上,将时效性视为竞争利器,原创性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其独特的语境也更贴近受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服务类信息占比将大幅提升,并致力于构建平台化。建设旅游“两微一端”能够有效推进文化旅游信息化的目标。

[1] 曾国军,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旅游学刊,2012(05):23-31.

[2] 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3] 生延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学刊,2012(10):11-19.

[4] 汪德根.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J].旅游学刊,2014(01):75-82.

[5]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白凯.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01):62-68.

[6] 李锋,陈太政,辛欣.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13(01):69-76.

[7]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04):13-19.

[8]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

[9] 王玲.内蒙古冰雪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10] 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

猜你喜欢
学刊旅游业一带一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