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大数据正在改变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呈现社群化、个性化,传统媒体呈现深度化、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格局,新闻媒体应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央视和地方电视媒体都在积极探索。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的是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GI)。关于“大数据(BigData)”,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报告中明确定义:大数据即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数据感应器的出现,使数据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互联网、物联网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具有4V的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而它的这些特点,为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1 大数据为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机遇
1.1 报道角度更准确
新闻界是数据的重要应用者,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的新闻报道,可以在繁杂琐碎的非结构化数据背后,发现常规新闻中所不能体现的逻辑,新闻报道中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新闻报道找准角度,进而对新闻热点进行深度解读。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在内的各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多次使用大数据来解读老百姓关心哪些热点问题,大幅拓展数据来源,精准分析民生热点,突出节目的新闻性,提高百姓的关注度。央视通过同百度、亿赞普和腾讯三家大数据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使“两会”新闻报道既有了广度,又兼顾了深度。央视网“两会”直播视频,收视达8300万次,是去年同期的1.5倍。
1.2 报道内容更丰富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掌握更丰富更详细的信息,使新闻报道能够捕捉新的亮点,报道内容更丰富。几年前,记者如想获知国家的关键经济数据,只能通过找相关统计部门,或经过长期的抽样调查获取,调查将面临复杂性和长期性。而如今,利用大数据技术,部分领域的数据,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准确的抓取分析。
央视2015年大数据报道自2月11日推出,名为《“据”说过年》,央视与百度在演播形式和数据内容方面再度携手创新,客观真实且直观的数据、极具美感和科技感的可视化展示,一系列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2月14日更是登上了《新闻联播》春运报道。在节目当中,观众不仅能直观看到春运人口的迁徙情况、遍布全国的飞机场、火车站人口密集程度,更能看到空中航道的具体情况。借助“百度天眼”,观众可以实时看到全国范围内的飞机位置,还可以查看起降时间、飞机型号、机龄等航班具体信息,数据创新层出不穷,报道内容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1.3 受众分析更全面
媒体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受众关注的不同内容,从而根据受众的差异性特点,推出个性化的报道内容,甚至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2012年8 月上线的《今日头条》APP手机客户端,以其独有的大数据分析和定制化推荐而迅速受到热捧。无需用户做任何选择,甚至都没有内容类别的选项,纯粹是基于用户的社交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再通过算法提供给用户自己最感兴趣的消息。从资讯客户端变为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创业不足三年,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而这些都是《今日头条》背后所蕴藏的大数据算法的价值所在。
新闻界使用大数据技术缩短响应周期,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加速响应时间,显而易见地能够使掌握报道先机,节约报道成本,获得最大关注量。
2 新闻媒体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转型
目前,国内有IBM、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百度等至少50家主流大数据公司,为大数据技术在新闻媒体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那么新闻媒体,特别是传统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呢?
2.1 从“作坊式生产”到“信息化革命”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紧靠数十个上百个采编人员像蚂蚁搬家一样,将信息拿到报社里或广播电视台里,再进行制作刊发,这种传统的运作形态已远远不足以支撑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单纯的内容已经难以形成商业闭环,只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与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才能实现商业闭环,这就要求从“内容为王”理念转变为“信息服务为王”。
比如,现在大家看到的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他们不再自己生产内容,而是把别人生产的资讯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抓取、整理,然后通过系统向用户推送,扩大了信息量,加快了传播速度。
当然,提供优秀的内容、文章写得好,仍会使媒体获益。但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让媒体用不用自己培养记者队伍,用不用依赖自己的信息渠道等问题,变得更加两难。
2.2 分析客户需求,找到运营商机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电视、广播、网络、移动客户端都能够实现用户的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