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县级电视台是我国四级电视网中最基础的单元,是联系最基层受众的主要通道。然而,近几年面对覆盖面愈来愈广的央视、省级卫视及方便快捷的新兴可视媒体的冲击影响,县级电视台因其规模小、专业人员少、设备落后、观念守旧等原因,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本文根据当前县级电视台实际情况,就县级电视台如何突破生存困境,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
1 造成县级电视台发展困境的原因
随着数字电视在县级区域的普及,观众由原来的只能收看几个台,发展为可收看上百个台。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受中央、省级及市级电视台的冲击影响很大,与一些新兴媒体更是难以比拼,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1.1 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目前,大多数县级电视台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很深,比较保守,不愿进行探究式改革。造成县级电视台越来越缺少吸引力,越来越难以受到观众的关注。
1.2 资金投入不足:广播电视是重装备高投入行业,设备更新快,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而绝大部分县级电视台只有少得可怜的财政拨款,维持运转的资金主要靠广告和企业赞助。但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普遍不好,很少有企业在电视台打广告,再加上其他媒体与电视台争抢广告份额,广告收入很有限,造成县级电视台没有充裕的资金来用于发展。
1.3 人才严重匮乏:县级电视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县级台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专业高校毕业生人数极少,在高校系统学过电视业务知识的更少。
1.4 节目不新颖,安排不科学:因受资金和人才的限制,县级电视台拿不出新颖的电视节目,再加上节目安排的随意性,难以吸引观众。而且因为地域狭小,新闻资源储量小,只好多次重播节目,由于反复“烫剩饭”,使本来就有限的观众群产生了审美疲劳。再加上设备陈旧,播出信号质量差,更加重了观众的厌烦心理。这是造成县级电视台观众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2 县级电视台如何突破生存发展瓶颈
县级电视台面对一系列的生存和发展困难,在人员、技术、设备都比较落后的状态下,如何挖潜改造,发挥自身优势,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已成当务之急。
2.1 深化改革整合内部机制:首先,要摈弃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大胆进行深化改革,一是要尝试进行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即通过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组织合理调配的方式,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让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其次,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破原有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对内设机构的有效整合,建立一套与新时期广播电视工作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2.2 建立激励机制,“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因为电视台没有人事任免和自主招聘人员权,不称职人员不能辞退,有能力的人才又难以招进来。只有建立内部激励竞争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惩罚制度,以制度规范人,实行“按岗定酬、按职务定酬、按质按量定酬”,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的基本分配原则,以此来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凸现地方特色,创造精品栏目:县级电视台身处基层,拥有群众易于关注、参与、观看并传递身边事等优势,所以,要围绕这些优势对栏目进行定位,在地方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能够彰显当地特色的品牌栏目,以便扩大稳固的收视人群。
2.4 与时俱进,走创新办台之路:县级电视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种种外因的变化,逐步呈现衰落下行的态势,严峻的形势倒逼着县级电视台必须要走与时俱进,创新办台之路。一是要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上搞创新。通过创新吸引观众,扩大收视群;二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栏目和本地“名牌主持人”,通过这些品牌栏目、名牌主持人来稳固扩大观众收视群,有效提高收视率;三是要在广告经营、制作、播出方式上创新下功夫,同时,积极开发新型广告传播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体,来扩大广告覆盖范围。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尽管造成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难题有许多,但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客观原因是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不足;但思想僵化,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理念,这些主观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县级电视台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闯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摸索实践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所幸的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提速,经济建设的重心和企业商机已呈现出从城市逐步转移到城镇的态势,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级电视台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找准影响生存,制约发展的症结,对症下药,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