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以法制新闻形式进入人们视野,如何将这些人们愿意听、读、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高质量地进行传播,是摆在诸多法制记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简要论述了法制新闻的特点,以及采访技巧和方法。
从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诞生至今,国内法制媒体日益增多,各大卫视、地方电视台都开办有法制类节目,各地也有专业的法制类报纸以及网络法制类栏目等,法制节目的业态正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也正因为这样,各大电视台法制类节目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相关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优秀的电视法制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采访基本功,熟识法律,还要懂得法制新闻采访技巧,才能做好新闻素材的调查、研究、收集及采访等工作,采制出高质量的法制新闻。
1 法制新闻特点
法制新闻,是指凡是涉及法律法规的人和事的宣传报道,与司法公正、公众利益密不可分,在普法、传递法制信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何为法制新闻采访,就是记者为了法制新闻写作而从事的采访、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的活动。在依法推进法制治国的今天,法制新闻从根本上讲是法制事业的重要部分,其采访目的除了传递法制信息外,更在于宣传法、教育群众。从这一点看,法制新闻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社会性和特殊性。与一般新闻相比,法制新闻在共性中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为此,在法制新闻采访时不可忽视其特点,要尤为注重新闻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特别是遇到采访对象隐瞒、编造事实真相时,要有相当大的耐心,做好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并积极做好深入调查收集新闻素材,以了解客观事实。
2 电视法制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
2.1 用心准备,做好访前采访提纲
新闻采访方式主要有当面采访、侧面采访、隐性采访、会议采访、电话采访和网络采访等,其中前四种是电视法制新闻常用的采访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的采访活动,都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这种准备既有长期的也有突击的。作为一名记者,要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及对新闻各要素的高度敏感性,这些都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下形成的,是一个长期过程。此外,一旦遇到突发的法制新闻事件,记者要临时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如了解基本的“新闻五要素”,查找与此相关的法律条文等,并制作采访提纲、选择采访方式等,使准备工作更有针对性。
2.2 细心观察,找准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切入点
由于法制新闻采访的严肃性,记者更要认真对待,深入挖掘事件本身,找准采访切入点。同时,不能忽略每个细节,最好的采访角度往往隐藏在细节处。法制新闻记者要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新闻事件,细心观察事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审慎地认定事实,以了解事实真相。
2.3 注重提问,讲究提问技巧
法制新闻往往是个人利益、社会矛盾的体现,新闻事件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不少采访对象不愿意讲,所以记者的提问一定要有逻辑性,采访思路一定要清晰。在正式采访前,与采访问题和采访对象做好沟通,倘若是突发事件采访,应把采访目的、要求告知采访对象,就是为了让采访对象有适当的心理准备过程。提问时要注意几点:把握住采访主线,不可偏离主题;问题要简洁通俗;要口眼并用,力求做到观察得细致而深入;尽量不要提尴尬问题,切忌强行提问;懂得如何拉近与采访对象间的距离,尽可能使采访对象放开心理隔阂,愿意讲,从而道出事实和真相。采访过程中,记者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推进采访进度,一些著名记者,其提问通俗易懂,语速虽慢但往往“一针见血”,恰当地引导着采访对象思路,节目也能更好地吸引着观众的持续关注,是值得广大从业者学习借鉴的。
2.4 心存良善,抽丝剥茧还原事实真相
法制新闻事件的发生有其特殊性,记者们往往不能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法制事件,观众也一样,倘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采访报道,很容易造成信息堆积,难以利用复杂的信息还原事件真相,就无法保证法制新闻的真实性。因此,法制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遵守几项原则:对报道的事件、人物、思想观点,在细节和言语上都要准确可靠;事件发生的原因、对事件的解释,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引文、数字、史料要引之有据。法制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去伪存真的同时,还要坚持记者的职业准则,坚持应有的道德良知,不可利用记者身份进行非法活动,捏造事实或不尊重采访对象权益等。
3 结语
法制新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坚守职业操守,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剥丝抽茧,去伪存真,还报道以真实,让观众了解事实真相,并从中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得到教育,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不从事违法活动,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