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握住了机会,通过对电影作品的文化定位,以及对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和声誉,也发展了自身的品牌效应。笔者从传媒品牌的核心与内涵出发,对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品牌打造、人才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华谊兄弟的品牌经营策略。
现代社会商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品牌涵义得到了极其充分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这样的生活模式使大众更容易对商品进行评估和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一般更为喜爱选择和关注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而对于现今充斥着大量资讯的传媒业来说,消费者普遍会偏好具有高知名度的传媒品牌。对于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自身来说,如何来塑造自身的品牌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客观生存需要。
1 资源利用
1.1 力推“冯氏电影”,打造华谊品牌
说到华谊,人们必将想到冯小刚。喜欢看电影的人大多有走进电影院的习惯,进影院看电影的影迷大多都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而冯小刚的电影几乎出自华谊之手。这就是“冯小刚效应”,同时可以说是华谊的品牌效应。
有限的创意资源对于现今的影视娱乐产业而言是有着无止尽需求的产业。在影视产业中,影视传媒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学会和利用变化和创新。一个优秀的影视产品创作者必备能力是对传媒产品的改变。这些集技巧性、想象力、天赋以及自身创造力的创作者将自身与声誉度高的传媒品牌捆绑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品牌联盟。从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可以看出:华谊兄弟与冯小刚导演的合作模式。本质上,或以兄弟的经营,模式上就是一种联姻:人才和资本。在这场联姻中,中流砥柱的角色便是导演冯小刚。在华谊兄弟正式进军电行影业初期,如果没有冯小刚,在一次又一次的投资失败中,王中军、王中磊俩兄弟无疑会对这个高风险行业望而却步。如果没有冯小刚,哪怕是谈判专家来说服,恐怕也无法保证银行发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巨额贷款。如果没有冯小刚,华谊兄弟这些年创造的票房奇迹和神话也就无从谈到。事实上,华谊兄弟正是围绕着冯小刚所建立的一个高效的团队,如著名的冯小刚工作室。
1.2 重视人才资源,打造“明星公司”
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明星制”。近年来中国电影也迅速在模仿和组织“大成本、大制作、大导演、大卡司”的影片组合。华谊兄弟正是意识到了在电影中,明星演员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2000年时就并购了经纪人王京花的公司,紧接着在2001年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和文化经纪人公司。这个大动作将当时一大批在中国影视界具有超高影响力的大牌明星纳入旗下。华谊兄弟经纪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明星阵容也越来越大。即便是经历了多次人员变动,华谊的旗下仍然有姚晨、李冰冰、张涵予、苏有朋等一线明星。目前,这种人才集中模式这十分有益于一家电影企业的实力培养。
1.3 重视经济效益,留住人才
华谊不仅强调情感和企业文化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另一个更重要的手段是让明星和导演持有公司的股份。华谊上市当天,明星股东身价飙升,华谊旗下的许多艺人因为对原始股的认购事件而一夜暴富变身为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这其中最富有的就是导演冯小刚持288万股,价值8231万元;在演员中,黄晓明的持有股达到180万股,账面价值逼近5144万元。华谊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他们虽不能对原始股认购,华谊兄弟还是采取了激励政策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进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财经道节目《璀璨绽放》的专访时说道:“由于华谊已上市,原始股的机会已经没有了,我们会提供一个期权激励政策,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希望员工能够一起分享公司的成长。”
1.4 创立“导演工作室”,保持团队活力
华谊对于知名导演的重视可以体现为为其创立个人工作室和在集团公司中的地位,让其在创作上保持极高的自由度,这一点吸引了许多大导演的加盟。“华谊兄弟”又因为其独特敏锐的剧作选择视角,对国内外影视人才的集结号召力,与著名导演冯小刚、张纪中、滕华弢、陈大明等的签约,一起合作创建了6个导演包括制片人工作室,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与这些导演签约的制约条件是要为“华谊兄弟”拍戏。
2 结语
通过成功的人才利用品牌战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将10几年以前的小型广告公司努力发展扩充到今天的大型传媒影视集团,可以说是中国民营影视自身发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