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历来是电视频道的“门面”和“窗口”,通过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宣传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有的话语结构和象征功能。当前,受社会多态、内容多样、需求多元等因素影响,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常常受到形象刻板、内容枯燥、观念僵化的质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握和利用媒体“新常态”的新变化,有效引导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回归舆论主导地位。
1 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新常态”
1.1 社会转型加快带来了“选择性”困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择业就业方式更加速“多元”,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促进了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多样化,表现为思想意识活动的独立性、思想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思想意识活动的多变性。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受众不再是单纯的“观众”或“听众”,而是能够通过日常信息的集合来分析判断某一新闻事件的是非曲直,要么更加倾向深度报道,要么过多注重“快餐类”新闻。
1.2 媒介内容膨胀带来了“排浪式”传导。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放大镜”功能,一般带有倾向性的消息发布后,其传导效果往往会强化数倍;另一方面,受众对“灌输”式新闻节目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由于此,常有人批评“联播类”节目没有新闻,只有宣传。但“联播”往往是不分受众群体的,而在于追求社会和政治效益。现在的问题是,主流媒体一直用权威发布来维护自己的“正统”,新兴媒体则一直通过时效来扩大自己“阵地”,最终转变为双方的话语权之争。
1.3 传播形式多样带来了“交互式”体验。特别是网络传播的速度快、时效强、成本低。其“交互性”特点将更多范围纳入视野,带动新闻传播向多元化变革,“遥控器”失去了选择新闻节目的主渠道作用,而伴随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电视摇一摇”等功能的运用推广,“看”电视正变成“用”电视,新闻资讯正从“单向”传导朝“双向”互动转变。加之信息化不断发展,自媒体、全媒体观念深刻影响着每一个社会个体,电视新闻节目正渐渐失去“神秘感”和“距离感”,取而代之的是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2 适应“新常态”需要联播类电视节目发挥作用“不缺位”
2.1 更好发挥“保障部”作用。方向上,“联播类”节目要服务和保障党委、政府重大活动、重要信息发布、重点事项公开和主要领导有关活动的新闻采访报道,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对外公布和传递,做到上接“天线”;内容上,“联播类”节目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做深主题报道,做细民生报道,在确保喉舌性中讲求贴近性、群众性,在追求贴近性中体现喉舌性、导向性,切实抓好头条、头组新闻,增加信息量,做到下接“地气”。
2.2 更好发挥“突击队”作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最佳渠道。“联播类”节目要发挥版面优势和视觉化表达优势,做到在突发事件面前不失语、不缺位。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因为传播速率快,往往以速度抢占了“第一落点”,但电视媒体因为表现形式直观、资源丰富,更可在深度报道、权威评论等方面抢占“第二落点”,做到新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有效引导舆论,占领舆情“制高点”。
2.3 更好发挥“鼓号手”作用。“联播类”节目往往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和各省级卫视“联播类”栏目因其特性更重视新闻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强调新闻服务于政党对国家治理的有序化。因此,“联播类”栏目要承担起凝聚人心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鼓与呼”。同时,要注意淡化“宣传”味过浓的印象,进一步转变文风、话风和传播形式。
2.4 更好发挥“监督员”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一片“莺歌燕舞”,只报喜不报忧是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电视新闻选题要把歌颂性的题材与批评性的题材结合起来,从“度”与“量”两方面来斟酌。“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展批评报道虽然一直是软肋和短板,但可预想的威力却不可小看,无论是表扬报道还是批评报道,最后都要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希望,通过反向监督倒逼正向改进,促使有关部门更好地变“被动”为“主动”。
2.5 更好发挥“资源库”作用。从当下传播通道上来说,电视新闻节目依旧掌握着最丰富、最全面的新闻资源,但如何将新闻资源用好用活,是摆在“联播类”节目面前的一大课题,特别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性化、差异化、自媒体接入等成为常态,联播类节目有条件在新闻资源上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新闻素材汇集、制作手段多样和传播形式创新有效传递正能量、唱响正声音、树立正形象。
2.6 发挥“云平台”作用。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广电行业的转型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即将广电行业所擅长的内容创作和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体验相结合,形成优质内容的多渠道汇集和多渠道展现。针对“联播类”电视节目内容制作,通过创建虚拟资源层和云平台管理层将传统工作站的资源统一到后台进行集中化管理,增强系统的扩容需求,提高用户的资源获取能力。通过内外连通、资源共享、信息对接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栏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