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 刘明生
顺应儿童心理上好体育课
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 刘明生
孩子们好动,这是天性,因此爱上体育课。但是孩子爱上体育课了,并不等于孩子们的体质就增强了。正相反,有的学生在阳光下只要因各种不同内容的集会,连续站半小时就脸色骤变,甚至昏倒。溯其因,体质太差也。这说明:孩子们爱上体育课,却没上好体育课,体质没能得到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孩子们爱上体育课,这是儿童的好动心理反应。作为从事儿童体育的工作者,就应该顺应其心理,而重在“上好”体育课。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呢?
面对众多的孩子,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强者,也有弱者。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异,用多种方法调动弱者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促使他们能勇敢面对锻炼中的困难,挑战摆在自己眼下的“体能”状况,而乐于加入锻炼的行列,与强者共舞,与强者同进。我们强调“用多种方法”,到底是些什么方法呢?
1.尊重差异,分层教学。老师应体谅弱者,将每堂课引领学生参与锻炼的项目分出层次,让弱者视自己的能力而为,让他们即使在较低的层次中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做俯卧撑,一要允许他们翘臀;二要将次数降低到他们的可能范围;三要为他们量身定制激励机制(奖励红花、红星等)。
2.优化组合,强弱互帮。在锻炼时,有意识地将强者与弱者有机搭配成活动小组,落实以强帮弱,以优辅差;以小集体帮个体、大集体促小集体的组织方式,让弱者在平等互助中消除自卑感,消除恐惧心理,从而达到整体共进的教学效果。如跳远,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也许弱者在听取老师的讲解动作要领时,领悟得比强者要好。此时,他可能成为技术上的强者,而帮助别人。
3.开展游戏,组织比赛。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还藏着较强的竞争心理。顺应这种心理开展各种游戏,组织各类竞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个人意识及竞争意识。如进行拔河比赛。这个内容既有游戏性质又有竞赛意义,孩子们特别喜欢。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很有必要。
1.明确失败的意义。在体育课上,老师的训练要领由于学生的个人资质和当时听课注意力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说,资质较差者或者听课不认真者都可能在训练中失败。失败是上述原因的必然结果。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结果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只要自信,反复练习,必能成功。如前滚翻这个动作虽然难度系数不大,但在二年级孩子的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效果,常常令人啼笑皆非,他们表现出来的动作与婴儿在床上打滚相似;此时,老师只需要指明动作要领,鼓励他们继续练习。半节课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应该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已能按照动作标准,滚翻自如了。
2.战胜失败的心理。在“跑”、“跳”、“投”等类别的训练项目中,孩子们的训练结果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也很大。“跑不过别人”、“跳不过别人”、“投不过别人”的学生一定存在。如果不加强疏导,这样的孩子很可能自暴自弃,这就是失败心理。小孩子“怕”失败是常态,关键在于要我们体育老师想办法促使他们由“怕”变为“不怕”。多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如60米短跑,尽管到最后某某学生还是个弱者,但在训练过程中我们给予不同角度的肯定,哪怕是肯定他一个摆臂动作,或者肯定他脚掌的落地角度,等等。有了肯定,孩子才可能战胜失败心理。做老师的就是要有发现“亮点”的本事,发现了还要抓住不放大做文章,使其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3.实施挫折的预防。既然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知道,在体育训练中挫折在所难免,为了使孩子们不产生“怕挫折”的不健康心理,我们就应该把“防”字做在前面。训练开始,先讲清楚遭遇挫折的几种可能,进而讲明要怎样以自信与意识的坚强战胜挫折。话讲得明,理又讲在前,使孩子们得到了一种激励,从而形成“抗挫”的心态,形成“耐挫心理”。如跨越式跳高,明知孩子们在学习这个动作存在失败的可能性较大,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提前实施挫折预防;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也讲明几种出错的可能: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环节都可能出错。怎样才不出错呢?再讲动作要领,鼓励孩子别怕错,即使错了,有老师帮你。这样讲,就能达到预防挫折心理产生的可能。
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不是技能课程,也不是体育竞技课程,而是为了增强体质和体能的课程,这是进行课改十余年大家都形成的统一认识。然而,落实到课堂还是有距离的。不少老师在自己的体育课堂仍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为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三点认识。
1.体育教师的自我提升。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课堂教学思想,将现代心理教育学理论作为指导现行体育教学操作的指针,不断提升自己,顺应学生心理,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
2.体育课堂精心设计。怎样才能达到文题中提到的“上好”体育课呢?除了认识上的提升外,尤为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使之既顺应儿童心理,又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标,让整堂体育课异彩纷呈,合理、巧妙、有趣三大课堂要素均呈现骄人局面。
3.善于挖掘孩子的运动潜能。6~12岁的儿童正处于体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必须高度关注孩子运动潜能的挖掘,促使他们在有序的锻炼过程中,不但学到一些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由于运动的正确性,练就好的体魄,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使他们在走向青少年青春期之前,就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