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报告:进展与展望

2015-02-27 01:02郭静
关键词:管理机制分析研究

郭静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3)

中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报告:进展与展望

郭静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3)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摸清近10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动向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 高等教育 安全管理 高校稳定

为了摸清目前国内高校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本文以2000年以来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以高校安全为主题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找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工作。

一、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背景分析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是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而产生的,相关研究也由此而展开。国内学界对“高校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高校扩招”增加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

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激增和教学规模迅速扩大,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学校资源使用紧张,大规模校园的出现使高校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异地办学与多校区合作办学的形式,使得学校难以形成统一的治安管理模式,加大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1]复杂的周边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校园周边一批以合法或非法手段“吃高校”的人群,使得高校周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一,学生成分多样化。学生结构多样化,生源质量差别大,不同的专业、年龄、思想道德水准以及家庭背景都对校方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管理和教育出现漏洞,则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第二,利益分配不均化。高校内部实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酬薪制度、住房福利、医疗制度的改革等,打破了教职工原有的利益平衡,这些改革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教学模式开放化。高教改革要求学校普遍实行学分制,自由选课和学制延长扩大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而学生的自律能力较低,自我中心意识强,学生之间发生纠纷的情况也较普遍。[3]

3.高校安全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高校历来就被视作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是人们分析和评价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学界认为相比其他的社会组织而言,密集的高知识群体,活跃的思想文化交流注定了高校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传承、创新文化,还需要发挥独特的社会引导和批判功能,它的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极大的辐射作用。

二、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影响因素与管理机制

1.影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三重要素分析

当前影响我国高校稳定的因素日趋复杂,以下对学者们的研究作简要梳理:

第一、高校自身要素。高校学生心智的非理性,思想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很多情况下直接变成了高校的不安全要素。另外,有观点认为辅导员人力资源不足、素质能力低下、精力投入不够,成了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原因。[4]

第二、社会要素。从就业方面来说,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大学生求职很难保证公平竞争,高校学生对社会公平产生怀疑,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潜在因素。[5]从网络因素来分析,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有较大的挑战。网上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宣传、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导致数据丢失以及大学生计算机违法犯罪等无一不构成高校安全管理的巨大隐患。

第三、国内外环境。首先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渗透,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制造事端,企图影响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稳定;其次是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带来的影响,一旦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等敏感问题,则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万川通过对高校关联环境变量的分析研究指出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6]

2.我国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

第一、重预防的管理机制。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前高校安全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如以预防校园突发事件为主要目的高校安全稳定舆论引导体系、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等。[7]

第二、重保卫工作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包括高校主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教师或辅导员、校领导机构在内的应急领导小组。其中,对安全保卫部门或者安保工作、警务工作的研究又有进一步的深入。

第三、全方位共抓的长效管理机制。学者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信息协同、舆论协同、制度协调和指挥决策为基本要素的协调机制,最终形成全方位的长效机制。

三、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研究视角:思想教育视角成为研究的重点

第一、思想教育视角。超过80%的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提高师生全体的安全意识与心理健康程度。有学者指出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判断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是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8]第二、社会管理视角。有研究认为高校的安全管理与社会管理息息相关,从社会管理的视角出发,扩大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预警范围,提升了管理目标,拓展了管理的渠道,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的指导意义。[9]第三、综合性视角。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其他视角研究这一问题。汪建云曾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视角研究高校安全建设,使安全管理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展现在人们面前。[10]

2.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占据主流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是规范研究。从2000年到2012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84.90%为文献分析,其中问卷调查研究占比9.43%,比较研究、统计研究、案例分析研究各占1.89%。首先,文献研究占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主导地位。从搜索的文献来看,学者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高校安全管理,其中文献分析方法占据主流,占比84.90%。学者们在理论层面归纳总结了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其次,问卷调查和统计研究的比重逐渐增加。最后,案例分析法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个案分析逐渐应用到高校安全管理的研究当中。

四、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展望

关于高校安全稳定的研究,总体而言已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安全管理的需求。

1.在研究内容上,注意要素研究和机制研究的衔接

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围绕“稳定要素”和“管理机制”展开,二者之间存在脱节,未来可以系统地将稳定要素和管理机制两者结合起来,在分析各种要素对高校安全管理影响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各要素是如何影响各种机制的运作。

2.在研究视角上,要加强风险社会视角的研究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跟社会息息相关,也与高校内部各要素息息相关。高校与社会环境在各方面都有着冲突与联系,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与整个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未来学者们应该站在风险社会的角度,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找到高校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一定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从源头上防止不安全事故,甚至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在研究方法上,加大实证分析的研究力度

在已有的研究中,文献研究占主导地位。学界亟需强化高校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研究,避免因过度使用规范分析而造成问题的重复研究。未来应该倾向于用实证分析来规范高校安全管理的研究,加大实证调研的研究比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从而提高国内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1]李伟清.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若干思想[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3):94-96.

[2]冯时林,石民.应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39.

[3]吴晓林,赵志鸿.从“过渡阶层”到“积极公民”——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政治整合功能研究[J].高教探索,2010(4):30-34.

[4]徐家庆.高效安全稳定与辅导员人力资源成本的博弈[J].教育与职业,2011(12):72-73.

[5]杨航征.新形势下影响高校稳定的潜在因素分析[J].理论导刊,2007 (8):106-108.

[6]万川.对当前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简要分析[J].首都科学发展论坛,2011(6):79-81.

[7]陈善晓,胡天生.SNS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6):82-84.

[8]贾睿琪,钱振明.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调查[J].人民论坛,2011(11):134-135.

[9]唐兴霖等.社会管理视角下高校维稳机制探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扩招究,2012(4):44-47.

[10]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42-43.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分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