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考历史复习

2015-02-27 01:02张金冰
关键词:答题课本审题

张金冰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河北沧州 061001)

如何应对中考历史复习

张金冰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河北沧州 061001)

中考历史开卷了,如何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面对内容多而分值不高的历史课本,该如何复习呢?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或被动地听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找到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我近十年带毕业班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依据课标、夯实基础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并能做到有层次地复习,熟知基础知识点,精读、细读课文大字,阅读小字、图、表、引用的名言资料等。2、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3、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4、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

二、专题复习、提高能力

通过某一时期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之间显性或隐性的联系,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体线索和阶段特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阶段特征的归纳、概括,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很多知识点,你不能孤立地去记忆,应按专题复习。

三、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世界史介绍英、法、美三国革命的这一内容时,制作一个简表进行整理。

四、要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五、掌握审题思路,训练答题技巧

1.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第一步,认真分析所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第二步,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去寻找解题的切入点;第三步,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第四步,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规范化,序号化。并且书写必须工整、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2.有些答案,只能靠理解,翻书翻不到。

开卷考试需要更扎实的基础,更广泛的知识积累,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否则面对考卷你将无所适从。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六、关注热点,发展能力

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要会看书。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夯实基础、专题复习、善于归纳、理清线索,掌握审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等多方位的复习,就一定能提高复习效果和应试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答题课本审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三招”学会审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七分审题三分做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