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辉,权东计
(1.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2.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环境科学·
西安市长安区地名景观特征分析
邹 辉1,3,权东计2
(1.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2.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探求长安区地名及其用字的数理统计特征,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特征与文化内涵。借助GIS平台矢量化地图,对录入地名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利用GIS建立专题地图,并结合历史文献分析地名文化景观内涵。长安区地名中涉及自然环境与人口因素的地名最多,山水类地名分布与地貌类型一致,地名景观反映了区域内南部山区—东北川塬—西北平原的地貌特征,蕴含了长安区独特的移民、军防、宗教等文化及当地语言特征与人们情感意愿等信息。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既与区域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又能凸显区域文化特征,用字构词富有规律性,空间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性。
地名;文化景观;GIS;长安区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亦是一种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2]。文化景观及其相关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时间和空间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3],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既不同程度反映出自然环境特征,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活动信息,地名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民族、语言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特定区域内地名往往具有其规律性与独特性,人们能从中得到自然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演变等诸多信息。
地名研究一直受到地理、历史、文化、语言、民族、景观、遗产等多学科的关注,传统的地名研究集中于定性的文化扩散、人文资源等描述分析[1-2],近些年来地名的地理分异、景观特征分析特别是结合GIS技术的可视化、定量化研究成为地名研究的趋势[4-9],然而对小尺度的聚落地名景观研究较少,而深居底层的聚落地名更能反映区域地理特征与文化要素,因此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结合定性分析、定量方法与GIS技术对特定区域小尺度的聚落地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长安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南部,地势大体为东南高西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南部为秦岭山地,东部川塬相间,中西部为地势平坦的渭河冲积平原。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长安由此得名,200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区地处古都西安南部,受到历代王朝兴衰、社会变迁、军事活动等影响较大,而且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其地名文化景观具有显著多样性与独特性。本文试图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利用GIS技术并结合历史文献对长安区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本研究对象为标示于地图上的地名,选取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陕西省地图集》(2010)中长安区部分(1∶24万)作为蓝本进行统计研究,共收集地名523个,皆为聚落地名,聚落地名具有较强的根植性与稳定性,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延续与演变,更好地反映区域的文化景观特征。
本文研究主要运用GIS技术与数理统计方法。首先,对地图进行扫描,用ArcMap10软件对扫描后的栅格地图进行矢量化,并输入属性数据。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对地名用字和用词进行数理分析,并进行用字用词的分类,分析各类通用字、通名的成因。再利用ArcMap10制作各类地名及用字空间分异等专题图,可视化的分析地名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2.1 地名用字统计及分类
已录入523处地名共用到1 359个汉字,其中常见用字有(括号内为出现次数,下同):家(51)、沟(45)、寨(35)、庄(31)、南(26)、西(24)、东(22)、口(22)、子(22)、北(20)、石(20)、大(20)、坪(20)、庙(20)、村(19)、坡(17)、里(17)、新(16)、小(16)、峪(16)、张(15)、堡(15)、头(15)、王(13)、岔(14)、上(13)、三(12)、河(11)、湾(10)、杨(10)、寺(10)。以上31个汉字,在地名中共出现了617次,占统计字数的45.40%,表明长安区地名用字上存在通用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地名用字字面意思,将长安区地名所涉汉字分为15类,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长安区地名用字分类统计表 Tab.1 The statistical form of proportion of place name in Chang′an District
2.2 地名文化景观分类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所产生的各种人类可以感知的独特文化景象[8],长安区地名的来源体现了这种景象。根据长安区录入地名产生原因与文化特性,将其分为10类,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长安区地名文化景观分类统计表Tab.2 The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place name in Chang′an District
3.1 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3.1.1 山水类地名空间分布 地名用字最主要从山类用字与水类用字体现自然环境特征,将山类与水类用字个数分布以专题图形式输出(见图1),可以发现地名中山类用字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东北部川塬地区亦有少量分布,而西北平原地区分布极少;地名中水类用字较多的分布在南部山区,其次为平原地区,最少为川塬地区,山类水类地名最多的皆为滦镇街道,首先与滦镇跨越山区、平原两种地貌、而地貌类型丰富有关,其次与滦镇面积较大而包含地名信息量较大相关。山水类地名皆在南部山区街道集中分布,山类地名得名因山区本身地理环境,而秦岭山区植被良好且河流水系发达是水类地名亦较多分布的主要原因。
3.1.2 山水类地名表现形式分异 山水类地名表现形式多样,山类地名中用字频率较高者为口(22)、石(22)、坪(20)、坡(17)、峪(16)、岔(14)等,而且口字多与峪、沟、道、岔结合组名(仅2个例外),如大峪口、干沟口、岔道口、四岔口、石岔沟、木竹坪、黄土坡,反映出秦岭山脉沟峪较多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人们在山区地带定居时多选择山麓、峪口、岔口等处,因为这些地区洪积扇发育,土壤利于耕种,水源充足,地势相对平坦。水类地名中用字频率较高为沟(47)、河(11)、湾(10)、桥(9)等,沟字的出现82%位于滦镇、太乙等7个南部山区街道,说明沟字与山区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而且水类地名各区域表现形式不同,山区以沟为主要表现形式,平原、川塬地区则以河、湾、江、井、水等形式表现,如聂家河、西江渡、侯家湾、四府井、东水寨等,反映川塬平原地区河流较多,蜿蜒曲折,而且皆临水而居。
图1 长安区山水类地名分布图(单位:个)Fig.1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place name of types of "mountain" and "water" in Chang′an District
3.1.3 动植物类地名特征 体现自然环境特征的还有涉及植物与动物用字的地名,长安区地名中涉及到植物用字49个,动物用字39个,共占总用字数11.6%,得名源于动植物物产的有15个。地名中植物名称出现了17种:柳、瓜、枣、松、竹、豆、蕉、梨、荞麦、韭菜、杏、桃、石榴、葫芦、蒜、桑、柿,综合反映了长安区的物产,其中梨、柿子、桃、杏为长安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地名中动物名称出现了12种:马、羊、牛、鸡、鸭、鱼、狮、莽、燕、鹤、龙、凤凰,反映动物较为齐全,有生产生活中的马、羊、牛、鸡、鸭等耕作牲畜和家禽,也有与水环境相关的鱼与鹤,亦有神话中的动物龙与凤凰,既体现对图腾的崇拜,也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平安的愿望。
可见,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印记,既体现了人类择地定居、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镌刻出其背后深厚的自然环境基础,地理环境时刻在变化,而地名文化景观却有较强的延续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与变迁。
3.2 文化景观特征分析
3.2.1 移民文化 在长安区地名统计中,姓氏在地名中出现136次,涉及姓氏51个,占总用字数的13.14%,区县地名中出现如此多的姓氏较为罕见,充分体现出历史时期向长安地区移民融合的特点。长安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移民对姓氏构成与地名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长安区依然保留耶姓氏地名耶柿坡,耶(耶律)为鲜卑姓氏,虽然如今的耶柿坡当地流传着关于先民来源的多种说法,但结合历史文献发现[10],应与鲜卑人迁入长安有关。长安区地名太原庄,与历史文献记载[11]迁并州(主要为太原地区)民于长安吻合,反映出在移民的过程中,移民习惯将自己故地的地名用到新居地,表现出怀旧感情。
从姓氏地名的分布图(见图2)可以看出,长安区北侧一带地名包涵姓氏丰富,如韦曲、杜曲、郭杜、王寺、大兆等街道,因为这些地区皆靠近古代都城长安,且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各个历史时期移民的重点区域。
图2 长安区军防类与姓氏类地名分布图(单位:个)Fig.2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military and surname in Chang′an District
3.2.2 军防特色 长安区地名中与军防相关的地名达50个,占总地名数9.56%,主要以寨、堡、营等形式出现,如徐家寨、白杨寨、张家堡、桃溪堡、细柳营等。寨、堡、营均为在形势险要处修筑的城垒,用以驻扎军队和防守御敌[11]。因为长安区地处古时长安都城、西安府城南侧,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军事屏障作用,也经历了许多军事战事。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为了断绝白莲教起义军在陕粮草,大力修筑堡寨,当时西安府长安县的堡寨就有黄良寨、义井寨等30寨,咸宁县(1914年并入长安县)有南堡寨等5堡寨[12]。而今仅有河池寨、南堡寨2处地名完整地保留下来,而马王寨、马务寨、黄良寨等都演化成为马王、马务、黄良等地名。可以看出长安区地名的军事色彩虽然较其他地区浓厚,但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淡化,反映人们渴望和平、期盼平安的愿望。长安区军防类地名没有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见图2),总体上靠近古时长安(西安)城的区域分布较多,说明军防布设在城南全面展开,但临近都城处布设密集。
3.2.3 宗教特色 长安区地名用字中涉及宗教的有庙、寺、观、佛、塔、宫、禅、菩8个,共出现次数46次,而得名与宗教的地名有34个,如黄峪寺、太白庙、罗汉洞、二圣宫、观音堂等。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地名命名以宗教为来源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人们祈求丰收与护佑的心理,长安区地名中涉及宗教的主要为佛教,其次为道教,反映这一区域的宗教信仰类型。
3.2.4 情感意愿 追求安居乐业,祈求太平昌盛,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普遍心态,这种愿望与心态也从地名中反映出来。长安区地名中,涉及到美好愿望的有30个字,如丰、安、良、和、兴等,出现次数53次;涉及祥愿的完整地名有27个,占总地名数5.16%,如新旺、安丰、兴盛、团结、和平、小丰、兴隆等。地名中还有仁、义、贤、善等用字,表现出了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再如地名幸驾坡,传说因唐中宗皇后曾銮驾幸游于此而得名,这可能仅为传说,但体现出人们习惯将居地与重要人物、著名事件联系起来的荣耀心理。
3.2.5 语言特征 地名是地域实体的一种语言文字符号,在特定的地域、民族背景下地名被赋予了文化的精神。长安区地名语词结构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偏正式,专名+通名,如杨家庄、罗家坪、秦家沟;联合式,专名与专名、通名与通名、专名与通名不同形式的联合,如张杜、张王、纪杨寨等;附加式,分为前缀式与后缀式,姓氏、数量、方位一般作为前缀,如吴家沟、十里庄、东杨旗寨,而后缀有沟、庄、寨等通名,亦有数量、方位等特殊后缀。长安区地名用字中,出现最频繁的为家、沟、寨、庄等通用字,其次就是东、南、西、北等方位词,4个方位词共出现92次,且每个字出现较为均衡,皆在20余次。关中地区居民特别是西安人方位感较强,这在长安区地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方位词一般作为前缀或者后缀组成地名,如东崔家庄、等驾坡南,也有方位词单独成名的,如西北、西南。方位词多为对称出现,如南八元与北八元、北湖与西湖、东马坊与西马坊、北陶庄与南陶庄等,一方面反映出人们追求对称的传统心理,另一方面反映聚落形成时间先后与空间关系。
长安区地名中,数量词共有11个,出现54次,如一、二、三、四、五等,发现数字一至十中,仅仅九字未曾出现,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避讳“九五之尊”,凸显了都城周围严格的避讳制度与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而数字的出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前缀表示交通里程,如十里庙、五里庙、二里、十里庄等;另外一种是作为后缀式地名,如韦兆二、韦兆四、南樊二、留公三等。里程地名是古代交通的重要地标,而后缀式地名表明聚落规模的扩大与新聚落的产生。
作为文化景观的地名是人类活动的地表印记,是区域文化的载体,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迁、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区域文化的发展。长安区的地名文化景观与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长安区地名和用字统计分析,并结合GIS平台分析与显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长安区地名中涉及自然环境与人口因素的地名最多,用字上山、水、方位类用字出现频率最高;②长安区地名较好地体现出自然环境特征,并在景观上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山水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能体现出地貌类型的差异,涉及动植物地名也能明显反映出区域的物产特点;③长安区地名的文化景观特征明显,能全面地反映区域人口、军防、经济、宗教等,地名能凸显区域移民文化、军防特征与宗教特色,亦体现出人们的情感意愿与独特的语言特征。
地名是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与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快速进行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事业建设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地名文化内涵的挖掘、地名的延续与保护、新地名的科学合理命名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内地名研究分析,对区域地名命名规律认识、历史文化保护、文化特色发掘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文化遗产的地名文化景观应在遗址保护特别是大遗址保护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限制,难以将区域内所有聚落地名皆录入,这对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全面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地名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地名的更改或存废又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如何在地名文化景观分析中做到更全面与精确,这应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 华林甫. 中国地名学源流[M].长沙:人民出版社,1999:1-6.
[2] 朱竑. 从地名看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J]. 地理科学, 2001, 21(1):89-93.
[3] 张祖群, 赵静, 黎筱筱. 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5(2):231-234.
[4] 王彬, 岳辉. GIS支持的广东地名景观EOF模型分析[J]. 地理科学, 2007, 27(2):281-288.
[5] 王彬, 司徒尚纪. 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 2007, 26(2):238-248.
[6] 朱竑, 周军, 王彬. 城市演进视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观——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09, 28(3):830-837.
[7] 王彬, 黄秀莲, 司徒尚纪. 广东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热带地理, 2011, 31(5):507-513.
[8] 李建华,米文宝,冯翠月,等. 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人文地理, 2011, 26(1):100-104.
[9] 王彬, 黄秀莲, 司徒尚纪.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J]. 人文地理, 2012(1): 39-44.
[10] 张聪贤修, 董曾臣等撰. 长安县志[Z].清嘉庆十七年修(中国民国二十五年重印本):(卷六)·纪事沿革表上.
[11] 赵荣, 李同昇. 文化景观研究[M].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149.
[12] 杨希义. 西安军事与战争[M]. 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232.
(编 辑徐象平)
Analysis on cultur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 names in Chang′an District, Xi′an City
ZOU Hui1,3, QUAN Dong-ji2
(1.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To analyze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 names and search the space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dopt GIS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matic map, and analyze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Chang′an District has the name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topography. Place name contains local unique culture information of immigration, army, religion, language and resident′s desire. Place nam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regional natural environment, highlights the regional cultural features. Place name′s words formation shows regularity, and its space distribution reveals obvious imbalance.
place name; cultural landscape; GIS; Chang′an District
2013-03-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3173)
邹辉,男,湖北黄冈人,博士生,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
K901.6
:ADOI:10.16152/j.cnki.xdxbzr.2015-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