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梦莹
广受关注的新竹市市长林智坚
■ 邹梦莹
林智坚于1975年5月27日出生于台湾新竹县香山乡(今新竹市香山区),拥有台湾中华大学企业管理系学士、中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在职专班。
2014年底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中,39岁的民进党籍候选人林智坚以7.6万票、38.36%的得票率、仅1000余票的优势,险胜寻求连任的国民党籍候选人许明财,改变了新竹市传统“蓝大于绿”的版图,成为全台最年轻的市长。岛内媒体将他的胜选评为此次选举中的“十大不可思议”之一,林智坚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重重挑战。
林智坚有较深的绿色政治背景,从大学时代起就参与绿营活动,曾在民进党立法机构总召集人柯建铭的新竹市服务处担任发放传单的工读生多年,协助柯建铭打选战,深获柯建铭赏识,于2000年正式受柯建铭之邀担任其贴身助理。长达9年的助理生涯,林智坚帮助柯建铭打理大小事务,与地方事务接触颇深,拓展出相当丰沛的基层人脉。
2009年底,林智坚首度投入第八届新竹市市议员选战,在选战中发挥创意与想象力,首次使用经改装的可爱“胖卡”宣传车竞选,最终在新竹市东区这一民进党传统艰困选区以第二高票当选,任内他展示出较强的问政能力。他针对台湾最老的新竹动物园医疗环境及资源匮乏的现象发起“动物园复兴运动”,举办动物踩街嘉年华,推动“世界大同文创特色市集”,邀年轻人为老街注入活力,还借由“行动故事车”的巡回表演与亲子近距离互动,让外界看见他的创意及感召力。
2012年5月,37岁的林智坚当选民进党新竹市党部主委。任职期间,林智坚十分注意与青年族群的互动:积极向外招募青年党员、经营网络组织、举办青年军联谊交流,策动青年学生进行“反核公投”连署、并声援名为“反黑箱”实为反对两岸经济往来的“反服贸运动”,在长期的耕耘底层中逐渐提升了影响力,使其于2014年5月顺利连任。
2014年8月13日,民进党通过征召提名林智坚参选第九届新竹市市长,挑战寻求连任的国民党籍市长许明财,而民进党籍前新竹市市长蔡仁坚则执意脱党参选,造成绿营分裂。8月24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亲自为林智坚授旗,称民进党启动世代接班“林智坚就是第一棒”。
面对国民党在新竹市组织力强、长久以来深度经营的不利因素,林智坚紧紧抓住新竹市人口相对集中、平均年龄仅36岁这一特点,将目标锁定在青年选民身上。借助网络工具,通过打“青年牌”、“亲子议题”等新的竞选方式来取胜。他打出的“年轻牌”有别于以往的选战:他没拉选举布条、没插选举旗帜,而是以“加油吧!新竹”和“挥别蓝绿、翻转新竹”为竞选口号,大量透过网络宣传,以“音乐会”、“变身游行”、“话剧”等元素来展现亲和力,成功吸引年轻族群。最终,林智坚在被蔡仁坚瓜分掉20%选票的情势下依旧以年轻、有效率的清新形象胜选。
由于林智坚过去和蔡英文、柯建铭私交不浅,且在“九合一”选举中受到柯建铭、蔡英文二人倾力相挺,其统“独”立场自然和他们一致。但是,林智坚的两岸主张也有民进党新生代相对务实的一面。
一方面,林智坚对两岸议题表现出较强的关注,认为“中国因素终究是民进党必须面对的课题,不管什么世代都必须正视、了解两岸关系,提早准备相关论述”,强调“大陆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全球深受其影响,台湾旁边的‘大狮子’已经醒了,要站在‘共同生活圈’来思考,好好了解这位厝边到底是好邻居或是坏邻居”。因此,在2012年台湾大选结束后,已经拥有硕士文凭的林智坚又着手准备报考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希望“更深入了解两岸关系发展”,并于2013年9月正式入学,后曾跟随陈明通赴祖国大陆访问交流。
另一方面,在两岸关系上,林智坚的态度较为务实。2013年7月,林智坚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自己属于“民进党内公职新生代”,没有派系包袱,观念比较开放,两岸想法可以讨论之后再最后定调,但是“必须正视大陆存在的事实,绝对不能像部分党内前辈,抱持‘与大陆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认为不论是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或是召开“华山会议”,“都是好事”。对于是否要修改党内的“台独党纲”或面对“九二共识”,2014年12月林智坚当选后表示,自己“有一些想法,但还是必须更谨慎、先透过党内讨论后再来对外发言”。
在两岸交流的问题上,林智坚当选后称,“新竹市和大陆的交流可着重在文化层面”。未来若有祖国大陆官员前来新竹市访问,“只要事前有充分的沟通,来者是客,当然会接待。但如果事先没有沟通则不宜会晤”。而短期内,他表示将以市政优先,不会前往大陆访问。
林智坚上任后积极推动施政,大胆尝试让市民有感的政策,连续数月会议、行程不断,全力向“市政加速”目标迈进,展现出年轻人的冲劲和施政企图心。
一是努力兑现将新竹市打造为“儿童友善城”的承诺:建成新竹市第一座亲子馆,加速设立儿童医院,提高公立幼儿园比例,鼓励试点公立小学及幼儿园提供课后照顾延长服务,推出全台第一所政府与家长共同分摊学费的非营利幼儿园,并针对岛内发生的多起校园安全事件,启动“护童项目”加强维护并要求学校全方位执行护童政策。二是从贴近市民的细微处着手,改善道路环境:包括改善火车站前广场长期遭违规摊贩占用、藏污纳垢且交通违停严重的状况;提高路口见警率,要求警员逢高峰时段在路口指挥交通以维持市区交通顺畅;推动“路平计划”,养护修复易肇事路口道路,改善交通要道路基,并修改相关道路挖掘及埋设管线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规范化流程。三是致力打造安居乐业城市:积极推动各项就业服务、改善劳动条件、开办职业训练课程;筹拨经费办理地方产业创新研发推动计划,鼓励青年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举办各种文创、文艺活动,增加市民参与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医疗健康政策,重视老人与幼儿医疗服务;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运输示范区。四是积极启动学习之旅:分别向台南市、台中市、新北市请益;还尝试跨越蓝绿,与国民党籍新竹县长邱镜淳合作,联合打造“大新竹跨域合作平台”共同争取经费。
林智坚的个人特质及选战策略确实是其胜选的必要因素,然而,岛内整体政治形势也为林智坚以青年之姿走上执政舞台提供了重要外部助力。一方面,在绿营对马英九当局“亲中”“抹红”和诋毁下,“恐中”氛围在台日趋强化,这给绿营挟民意反扑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以去年3月“反服贸运动”为标志,青年政治人物、学运骨干等候选人得到涉世不深、不明就里的青年选民青睐。因此,林智坚的当选在相当程度上也是时势造化的结果。当民众的激情褪去,势必会以更加严苛的眼光审视他的政绩,这也使得年轻的林智坚的未来政途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能否以务实态度持续推进两岸城市交流。新竹市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与祖国大陆有着良好的城市交流往来记录与便利条件。新竹南寮渔港若能成功转型扩建为商港,建立两岸定点直航,将节省两岸航程一个小时,不仅有利于新竹市的高科技产品就近运往祖国大陆,节约时间及成本,也可以藉由商港及机场强化新竹的竞争力与观光产业,从而带动经济再发展。然而,林智坚就任后,却将南寮港规划成类似渔人码头的新竹休闲地标,使新竹直航停摆、竞争力受挫。未来,如何有效延续并推进新竹市与祖国大陆的基层交流、城市交流,考验着林智坚的政治智慧。
二是如何避免新竹市被边缘化。新竹市民知识水平较高,市内有许多高科技产业与军公教等中产阶级,这些人是典型的“经济选民”,由于对国民党在新竹的政绩不满,使得这些经济选民的选票转向。未来,如何在“北北基桃”新生活共同圈的发展下真正带领新竹这个科技城市加速、留住人才、防止新竹市被边缘化,将是林智坚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三是施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新竹市长期由国民党执政,在43万人口中,客家籍约占12万人。蓝营基层组织力强,长期以来在各族群、社区、邻里深度经营,占有相当优势。而林智坚长期担任幕僚职务,仅有一届4年的市议员经历,缺乏行政历练,很难无缝接轨,上任以来“政绩尚未见、争议已不断”。根据《远见杂志》5月公布的2015年“县市长施政满意度调查”,林智坚仅获3颗星,施政分数和满意度皆是县市长里的最后一名。对此,林智坚表示将深刻检讨、调整步伐、更加努力。未来,林智坚能否经得起选民的严格监督,稳健推进施政,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