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宁远
狭窄逼仄,像迷宫一样的城市空间有时会很迷人,但同时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很多人希望自己家窗外是一片开阔的风景和向远处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但同时,有的人却被面积比普通浴室还要小的紧凑型公寓所吸引。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在纽约和东京这样的都市里建筑空间也愈加紧缺。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城市空间的新方式。
提及高密度,人们容易将其与“问题”或都市困境相联系,似乎意味着拥挤、制约、紧张、压力;高密度等同于土地的超负荷利用、资源的穷尽式开采、公共及私人空间的无止境争夺;在心理层面,高密度又指向压抑与不快。
事实上,大城市的高密度难以避免。高密度也并不是“都市梦魇”。在高密度合理开发方面,香港是范例。典型的香港建筑可以包含商场、停车库、会所、普通住宅、办公场所等,甚至教堂上有办公楼,加油站上有商厦,政府楼上面有图书馆、球场、剧院,多种业态可以混合在同一建筑物内。
有很多想法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的支持,比如以前的城市规划是二维的,而提高城市空间密度却属于三维领域。倘若高楼之间能在某个高度以一条长廊的
形式联结起来,那么两栋楼的人就不需要下到地面再上去,大大节约了出行时间。可是这个设想仅限于两栋大楼同属一个业权的情况,分散业权则无法实现。
城市密度的极限和社会发展阶段、科技水平相关联,在不同的科技水平下,密度的极限在变化,这是无极限的基本逻辑。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在同样一个空域里面,建筑实体达到50%就是一个极限,中国目前的大城市还未达到这个极限。
在一个国家,创建高密度城市生活不需要产生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功能。我们需要研究城市规划和建筑,看到什么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用来自过去的知识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更面向人类当前高密度居住需求的解决方案。只需要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和开发人员看到,并了解如何创造更多的人类友好的建筑环境和更有效的节省能源的方式。
许多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明白,限制有时要比无限的可能性更能激发灵感。下面的这4座建筑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建筑师们并没有想办法重建城市空间,而恰恰相反,他们决定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最大的文章。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空间利用效率为起点,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许多解决空间拥堵问题的新方案。
雷姆·库哈斯为纽约东二十二街23号设计的这个方案从一个戏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传统高层建筑。这座尚未建成的建筑被描述为“拥堵文化中的豪华高层公寓”。凭借《癫狂的纽约》一书,科尔哈斯在拥挤空间建筑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他的这一设计使用了悬臂结构,使得整座建筑可以突破城市街区的限制,像一个挤地铁的乘客一样向一侧扭曲。
寄生办公室的设计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建筑之间的走道和空隙,而不争夺新的空间。俄罗斯的Za Bor建筑师事务所构造出了一个悬挂在空中、拥有有机外观形态的多功能结构。这一概念可以充分利用莫斯科的紧凑空间,同时还不会妨碍到路面的交通。
如果你还没有感到幽闭恐惧,那就再来看看Centrala的超薄建筑作品Keret House吧。这个简单得令人抓狂的设计将一个狭窄到勉强可以居住的空间夹在了华沙的两栋建筑之间。就不要指望能在这座房子里面搞什么聚会了。
在日本高度拥挤的城市中心,嘉明小薮(Yoshiaki Oyabu)将被忽视的空间创造性地另作他用。在大阪高密度的住宅区中的一条狭窄走道上,Open Architecture用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创造了一片多功能的垂直公共空间。这片空间可以被用作游乐场、演出场地或者增进社区关系的活动空间。
提起日本,你自然会想到拥挤的地铁车厢、狭窄的居住空间和高密度的建筑。常驻东京的山下泰裕(Yasuhiro Yamashita)则是超小居住空间建筑的大师。在Lucky Drops项目中,他通过使用轻薄的半透明墙体营造出传统日本灯笼的轻盈质感,让这座仅仅3米多宽的建筑也拥有了一种高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