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泉张钧德田文志
(1.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兽医站,巴彦浩特 750300;2.内蒙古阿左旗巴彦木仁动监站,巴彦木仁 016055)
畜间布病流行情况现状分析
刘连泉1张钧德1田文志2
(1.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兽医站,巴彦浩特 750300;2.内蒙古阿左旗巴彦木仁动监站,巴彦木仁 01605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阿拉善左旗布病2012年只有奶牛有病例报告,阳性报告13例;到2013年阿拉善左旗有4个苏木镇有病例报告,奶牛和羊都有病例报告,阳性数报告115例;2014年全旗3个苏木镇有病例报告,阳性数报告503例。
布病 流行病学 现状分析
布鲁氏菌病(Bruceuosi,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类、肝脾肿大,易复发,易迁延成慢性,并可以造成神经损害[1]和严重的肝脏损害[2]。阿拉善左旗布病于20世纪50~60年代广泛流行,布病防治检测工作始于1959年[3],90年代布病控制在稳定区。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牲畜频繁交易等诸多原因,阿拉善左旗畜间布病疫情出现较大反弹,呈上升趋势。
1.1 2014年疫情
2014年,共检测血样1.18万份,其中羊1.05万份(种畜510份)、奶牛血样1 356份。经实验室检测出布病阳性畜503头只,羊486只(种羊20只)阳性率比2013年上升358%;奶牛12头,阳性率比2013年上升33%。布病阳性奶牛分布在巴彦浩特和巴润别立镇;阳性羊在巴彦木仁苏木,其他苏木镇没有病例报告。
1.2 历史疫情
1.2.1 2013年,共检测牲畜2.76万头只,其中羊2.5万只、牛2 490头、其他牲畜88只。经实验室检测出布病阳性畜115头只,其中羊106只,阳性率比2012年上升106%;奶牛9头,阳性率比2012年下降31%。布病阳性奶牛分布在巴润别立镇和巴彦浩特镇;阳性羊分布在腾格里镇和巴彦木仁苏木,其他苏木镇没有病例报告。
1.2.2 2012年,共检测牲畜0.9万头只,其中羊血样0.58万头、牛2 963份、其他牲畜174份。经实验室监测出布病阳性畜13头只,都是奶牛,布病阳性奶牛分布在巴彦浩特和巴润别立镇。
2.1患布病畜种2012年只有奶牛,2013年有奶牛、羊,2014年有奶牛、羊(种羊阳性较高),且布病羊阳性数量上升较快。
图1 阿拉善左旗2012~2014年布病阳性数量统计
2.2羊布病阳性率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奶牛阳性率基本维持在比较平稳的态势。
2.3奶牛的疫区稳定,固定在2个区域;羊的疫区分布呈散发性,没有固定的区域。
图3 阿拉善左旗布病疫区分布图
3.1阿拉善左旗布病是以羊种菌为主的布病,疫情上升快,疫点较分散。流行因素分析如下。
3.1.1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半农半牧的灌区,疫情属输入型疫病,农牧民在秋收后从毗邻地区大批购入羊,进行短期育肥后出栏,羊的交易频繁,检疫监管难。
3.1.2 牧户防护意识淡薄,种羊是主要的传播源。外调种羊后不检测;为提高羊的品质,牧户经常串换种羊;并有同群混放、代牧情况,是造成疫病传播快和广的主要因素。
3.1.3 疫区巴彦木仁苏木在黄河沿岸,该地区环境潮湿,养殖环境一经污染,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杀灭环境中的病菌,是该地布病高发的原因。
3.1.4 饲养方式落后,养殖集约化的水平较低,牧民对饲养环境的消毒以及排泄物、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意识非常淡薄,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疫情不断发生和恶性蔓延循环。
3.2布病阳性奶牛集中在巴彦浩特镇和巴润别立镇,是奶牛布病的老疫点,该地区环境已经污染,很难在短时间消除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