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你准备好了吗?

2015-02-26 06:08于洋
商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红利楼市库存

于洋

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就像是一个摔了一跤的人,急于爬起来,向大家表示没事,但2016年回到家后,发现伤势依然很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治疗。

转眼又到年尾,不说你也知道,又到总结的时候了……

一线城市成交量集体回暖,深圳的房源更是不抢不行;二线城市成交情况同样暖风徐徐,青岛的成交量更是令人欣喜,唯独老大难的三四线城市成交量不大乐观。可以说,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足够光鲜靓丽。

此时,同事小S走过来,随手拿起我办公桌上的一个玻璃杯具,把玩了起来。“看起来不错的样子,摸起来就感觉一般了。”

细细品味,房地产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就像是一个摔了一跤的人,急于爬起来,向大家表示没事,但2016年回到家后,发现伤势依然很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治疗。

库存警报尚未解除,人口红利渐渐褪去,楼市分化日益加重,融资依旧不易,面对诸多的问题,2016,你准备好了吗?

去库存仍待时日

房地产黄金十年结束了,如果说前几年还有人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今年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了。与家电、钢铁及煤炭一样,眼下房地产业也成为了过剩行业的代名词。

短短10多年的时间,住房便由短缺走到过剩,这个速度足够惊人。那么,眼下房地产市场的库存究竟有多少?

“去年我说今年不会出现价格暴涨,原因是目前有了大量的库存”,知名地产人任志强日前指出,一年之内库存不仅没有消化掉,反而增加了1800万平方米,现在总的库存量已经达到6.8亿平方米,这种势头还在继续,有可能会超过7亿平方米。而7亿平方米库存里,有4亿多平方米是住宅。相比于每年的销售量,这点库存不大,但是有2亿多接近3亿平方米是写字楼和商场,这部分库存和每年的消化量之比大概是1:1,以这个速度很难消化库存。

“商业项目去化难是全国普遍现象。”青岛时代纵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百忍说,“以青岛为例,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青岛住宅和商业(商铺、写字楼和酒店公寓的总和)的销售比例一直维持在十比一左右,也就是青岛一年卖掉大约十万套住宅,也就卖掉一万套商业。但青岛目前的在建8000万平方米施工面积中,商业占了2700万平方米,正好是三分之一,这样形成了巨大库存,青岛目前已经拿到预售资格的住宅存量17万套,不到两年的去化周期;而商业库存7万套,几乎是6年的消化周期。”

而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看来,楼市高库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痛点,一旦计入潜在库存数据,中国楼市的库存数量可能倍增。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库存一旦长期积压,将严重威胁开发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房地产市场的活力,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去库存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这种情况下,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要求扩大有效供给,保持有效投资力度。要求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

消息一出,很多乐观派的开发企业便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了。

冰火两重天

诚然,政策红利将为楼市注入更多的利好,加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释放出大量的置业需求。但谁又能保证这些需求一定会涌入库存大户的三四线城市呢?

众所周知,消化库存,首要的任务便是找到足够多的购房者。对于一线城市以及未来人口流入的二线城市而言,需求仍然旺盛,未来是可期的。可对于三四线城市以及人口流出的城市而言,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现阶段中国楼市,可谓相去霄壤。

“目前一线城市是因为社会福利高,需求大,导致全国购买力集中于此,供需关系无法平衡,房价一直上涨,香港化趋势难改。而二线城市普遍出现市区好,郊区差的两极分化局面。三四线城市主要是量的泡沫,无法短时间消化,且开发商大多规模小,资金吃紧。”张百忍说,青岛亦然。

据房价点评网青岛机构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15年青岛新房市场成交套数早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成交量,紧迫成交火爆的2013年。而新房成交面积更是超过2013年,创造历史新高。

尽管今年青岛的房地产出现了明显复苏的迹象,但市场现状却是冰火两重天。

“市区的楼盘卖得非常好,但是郊区的楼盘想卖得很好非常难,有些楼盘开盘卖得不错,但是后续再开,马上没有客户了。项目想卖得快,基本上没有钱赚。”张百忍进一步分析指出,新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延伸,也是平抑房价的很有力的保障。在一个城市,如果有新区,土地供应就远远大于老城区,这样导致供求关系不再紧张,因为新区规划起点高,也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

而这往往是靠市政府等行政中心搬迁为带动点的。很多城市的新区虽然做了众多利好规划,但多是图纸上的摆设,实施缓慢,很难在短期兑现。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郊区盘的销售不畅。

远水不解近渴

房地产市场分化愈演愈烈,早已在业内达成共识。而关于分化的原因,业内人士则众说纷纭。不过,主流的观点仍是人口因素,它才是楼市燃烧的柴薪。

世联行副总经理袁鸿昌在中城联盟营销总监联席会上表示,2015年、2016年我们会叠加到中国三拨人口的最高的需求。中国的出生人口高峰1951-1958年很多人,1962年到1976年第二拨、叫回升潮,第三次出生高峰就是50年代这拨高峰的后代,他们现在进入到婚龄期,他们要买房、结婚了。大概看到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买呢,57到64岁的人现在很多,39岁到50岁的人很多,20-30岁的人很多,这拨是刚需、这拨是改善、那拨是养老,应该说现在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这之后这个图画就没有这么美好了。

换言之,2016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渐渐远离,人口拐点将到来。而在众多业内专业人士看来,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拐点”到来前后,经济危机如影随形,首当其冲是对房地产的冲击。比如日本,在1992年人口出现拐点之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价大幅下降。

尽管二孩来了,“人口红利”这个过去撬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杠杆又一次加长,着实让房地产业从业者感到兴奋。但冷静下来,兑现二孩带来的红利恐怕尚需时日才能释放到市场上来。

幸好,还有城镇化推进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红利。

新浪微博上一篇《人民日报暗示:别被深圳楼市骗了!》的报道指出,房价上涨的背后离不开人口流动与转移。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在2000-2013年间增长了362万,目前深圳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七成多,这是深圳房地产市场增长空间大的最主要原因。

简单说来,人口流动到哪里,哪里的市场需求就将增大。未来,随着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势必将带来大量的置业需求。但是,倘若指望进城落户的农民工成为购房主力人群,恐怕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户籍、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等因素一个也不能少,显然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解决。

远水不解近渴。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做好当下显然是最靠谱的选择。“开发商企业需要务实。”张百忍指出,营销还是以人为本。只要挖掘出卖点,适销对路,卖的好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准客户,产品定位、成本控制、销售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块。

201 6年,地产业究竟会去向何处?虽然一时间难以言明,但这些问题终将会在2016年的日历表上一一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红利楼市库存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健康红利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