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

2015-02-26 12:03:29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2期
关键词:时代人才专业

田 乐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

田 乐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社会的发展对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尤其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发挥其特长优势,如何让学生满足新媒体的需要,成为高校对传媒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此,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对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培养思路。

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播音主持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和领域,新媒体应用方式层出不穷,不断改变着传统媒介的展现方式。媒体的受众群体也开始出现大众化、分众化的模式,媒体的融合形式逐渐展现。新媒体的应用对传媒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这也对高校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传媒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且认真对待,努力承担起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传媒人才的历史重任。就播音主持专业而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其注重的是单一媒介的人才培养,而当前媒体的融合趋势更加需要的是综合性、复合型、应用型、发展型播音人才,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播音人才已经成为传媒院校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1 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有很大不同,其对于传媒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往产生了很大区别。如今,一名优秀的传媒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概念中的认知范畴,其不仅要成为一名好的平面媒体记者,还需要具备相应的采访、写作、录音等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因此,高标准、严要求是当前传媒人才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

1.1运用新的培养理念,建设新的培养标准

新传媒时代对于所需要的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的任务则落到了各大传媒院校的肩膀上。传媒院校应当说是接受传媒理论最前沿的阵地,教师在进行传媒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合理地应用相应的前沿理论,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共同构建新型的、一专多能的传媒人才体系,且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传媒院校还应制定培养新型人才的相关标准,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体系,培养学生向着符合新媒体需要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1.2加强专业间的联系性,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目前阶段,我国传媒院校对于传媒人才培养的专业是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和属性分别进行设置,如新闻学、广播编导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都是独立构成体系,这对于学生专业的融合性十分不利,也不能满足新媒体对学生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在对传媒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调整专业设置,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壁垒,让专业之间具有融会贯通性。同时,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更广泛的、更专业的知识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做好准备。

1.3强化师资队伍,创建实践平台

新型的、优秀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传媒人才进行培养的先决条件,便是高校需要具备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传统媒体对教师的要求是“一专”即可,而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需要教师还要具备“多能”的能力。只有教师的队伍得到强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以提高。高校在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平台的建设。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更多技能是新媒体对学生的要求,更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内容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很多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较少涉及很多数字化的媒体应用方面的内容,且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技巧和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也较少,对培养综合型和复合型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利。并且,传统播音主持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呈现出一些缺陷。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主持风格,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多变的工作环境。

2.2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目前,高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主要对学生的吐字发音、普通话、语言表达方法、节目主持、新闻播音以及电视播音、广告配音等进行训练。应当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论的学习有余,但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足。这就造成学生能够掌握很好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便会出现没有任何经验的现象,表现得措手不及。当前,新媒体开始倾向于现场直播、现场播报的形式来展现事件或者事态的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学校对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还稍显不足,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现场组织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3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我国高校生源的不断扩大,播音主持专业所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高校教师的数量却并没有因为学生数量的增多而予以大规模地扩张,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课业压力较大,专业教师尤其缺乏。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多学校不得不招聘一些播音主持人或者其他高校的播音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也许此类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是其授课专业性不高,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高校在教师师资方面的投入也较少,很多教师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后期教学培训,教师质量提升速度不够迅速,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较为单调、枯燥,进而使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降低。

2.4学生基础底子较薄

我国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为了让更多学生步入高校进行学习,各个高校均放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在高校学习的机会。因此,播音主持专业所招收的学生素质相比较之前有了很大下降。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使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功利性更强,能够潜下心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不多。同时,因为新媒体的发展较快,很多非正规高校看到其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盲目开设此专业,对学生根本不做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使光阴虚度。

3 新媒体时代提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新传媒时代对传媒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此要求具体到各个专业也有所不同。就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其是媒体受众群体所直接面对的交流者和沟通者,播音主持的情况对于受众群体对媒体的接受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传播主持专业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就需要更加严格自身的标准和规范。寻找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

3.1改进播音主持教学内容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新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很多电视节目的形式都是之前所不曾遇到和接触到的,这就对播音主持的方式提出了多样化要求,需要播音主持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内容的播报。对于高校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方面,则需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创新,建立与时代相结合的教学知识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对当前媒体所需要的播音主持类型进行研究和调查,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将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了解当前的媒体形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完善当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学习到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形成理论知识体系。

3.2开创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不能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应当开创更加开阔的、广泛的教学方式进行新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喜爱播音主持专业,掌握更加实用的播音主持知识。首先,教师要进行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课程安排以及计划的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配置,用小课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巩固理论学习,用大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集合学生的创新理念进行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其次,教师要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运用录音、视频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增加学生的实践、实习机会,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摒弃旧有的传统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增加相应的实习、实践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到电台、电视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3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所直接面对的教导者,是学生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主要影响者。因此,教师队伍的质量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极大的决定性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高校要深刻地认识教师产生的重要影响,应当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国内外顶级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给青年教师传授工作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最后,教师也应当加强自身的实践水平,在工作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要,丰富自身经验,为培养新一代播音主持接班人做好准备。

4 结语

播音主持人才能够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让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了我们学习的途径。教师作为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人,应当探索多种方法,开拓自己的思维,为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1]宋文月.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5(20).

[2]范晓林.论融合媒体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5(22).

[3]刘长宇,彭娜. 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5).

[4]马树声.试论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岗位对能力的新要求[J].品牌,2015(5).

[5]江胜清,龚小雨.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体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5).

[6]艾买提江·阿布都热依木.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

[7]秦双.新传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新闻传播,2013(1).

[8]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9).

田乐(1983-),山东济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时代人才专业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