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九二台)
大数据时代广电系统的机遇与挑战
张 伟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九二台)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引领了全新的技术体系,通过采集海量级的数据及后期的存储、管理、分析、挖掘与运用服务于各行各业。基于此,分析了大数据体系对广电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并对发展战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大数据时代;广电系统;广告营销;运营商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媒体环境全面爆发的时代,“大数据”成为最热主题词。通过采集海量级的数据及后期的存储、管理、分析、挖掘与运用,大数据引领了全新的技术体系,方便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模式而服务于各行各业。据IDC统计,这个时代全球数字信息量增长幅度超过以往总和,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大约35.2ZB(1ZB=10亿TB)。海量数据的积累将帮助量变到质变的完成,对各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广电系统必须面对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数据的处理以及挖掘工作将是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颠覆传统行业,而大数据正是互联网思维支持其跨界竞争的基础。贴近用户,改进体验,提升用户黏性,大数据正在成为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新“武器”。直面挑战,传统的广电系统也需要重视并利用这一“武器”,在竞争中求发展。
广电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转变,数字化之后频道资源最大化和业务种类多元化带来了更多挑战。有线电视音视频内容将从以播出中央和地方电视节目为主的公共电视频道转变为基于双向互动的VOD视频点播和打包付费电视服务。将内容作为商品的理念转化是新时代广电系统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培养受众为电视内容付费的习惯,实现在付费电视市场的真正获利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广告与营销一直试图通过大众媒体的低成本传播,改变受众来把握其需求,做出市场预判,最终实现生产与需求匹配。随着用户可以接触的物质体验极大丰富,这种单向、前置化的营销行为带给生产者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基于大数据发掘的广电营销新模式能够大量将数据信息为核心点回馈给企业,作为其决策支撑,将单向的营销决策过程转变为闭环的回馈过程,实现营销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严格意义上这种回馈过程对广电系统并非全新的题目,但也正是这种惯性产生了某种误区,即将原有的收视率等抽样调查机制结合在营销模式上并加以创新,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消费洞察体系。这种依托传统的融入过程虽然更温和迅速,但却并不能适应碎片化的现实。碎片化的趋势随着受众心理的不断成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愈演愈烈,让原本的消费者研究方式不能继续捕获受众的真实需求与欲望而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社会结构的改变让抽样调查体系在面临抉择时更无所适从:原有的抽样设计已经无法控制误差,但盲目扩大样本数量会导致成本抬升而难以为继。
作为营销者,广电系统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支撑下,任何媒体接触都会留下痕迹,营销者可以利用数据和信息愈加透明的优势更清晰勾画目标消费者的轮廓。另外,网络化的媒体效应带来了受众的重聚。通过各种媒体互动平台,他们正在因兴趣和需求重聚,成为全新营销体系的基石。消费者的各种信息数据暴露在网络之上,他们的需求可以洞察。这些数据都与该群体的消费模式息息相关,所有的数据也都来自于个体的集合,这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真实反馈,也是大数据时代广电系统营销重构的基础。
广电行业中有线网络运营商一直进行着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成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一直贯穿在广电网络运营业务中。业务支撑系统、呼叫中心话务系统甚至财务系统在日常运营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针对自身市场发展、决策分析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才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最佳方式。
在互联网思维的大背景下,视频、音频各方面的竞争将全面展开。当前情况下,广电网络运营商依旧享有视频方面的优势,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广电网络的客户。对这些客户进行分析,了解其潜在需求、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利用决策树、聚类等统计技术对不同客户开展不同的关怀和优惠促销活动。数据发掘模型可以通过对受优惠政策影响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观察优惠政策的推出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根据已有数据,发掘受众属性、受众消费情况、服务属性等数据与受众流失概率的相关性,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流失概率计算公式,从而增大边际利益,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扬优势。
尽管大数据在广电系统的普遍适用还面临着软硬件升级、技术标准提升等问题,大数据发掘本身也存在侵犯用户隐私、分析处理深度不统一等争论,但这都不能成为忽视甚至抗拒大数据作为广电行业发展趋势与颠覆性力量的借口。大数据体系对各个行业的基础架构将产生深远影响,广电系统应抓住这一机遇,领先转变思维,在可以预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人力资源管理,2012.
[2]秦岭,张坤永.大数据时代广电行业的发展战略[J].电子制作,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