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勇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小学 陕西安康 725507)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几点思考
吴远勇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小学 陕西安康 725507)
农村孩子缺少与父母亲人的沟通,没有开阔视野的平台,加上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课堂口语交际乃至与人交流都无法正常进行。经过长期观察、反思、探究,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并根据已有经验,总结出几条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与大家分享。
缺少交流 合理利用 创设情境
从教十六年,我一直在比较边远的农村小学任教,这期间,我也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每接手一个新班,在开始一段时间,我的语文教学总是进行得很不顺利,赶不出进度,达不到效果,因此不时会向学生发发脾气,偶尔还会因为气愤至极给学生一些小小的惩罚,可结果是让我更加气愤,教学更是寸步难行。
这一切都是因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没有任何语言沟通,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了很“规矩”的观众,不论老师如何启发、鼓励,学生总是沉默不语,发了脾气,他们也只是整整衣角,更加正襟危坐……久而久之,学生改变了我,我顺应了他们的需要——我只管讲,他们只管听。
在一次中心教研组进入课堂听课时,我讲得很起劲,学生听得很认真,整个课堂波澜不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总觉得今天的课有些不得劲儿,这时,教研组找我谈话了……
是学生不会讲话?是老师没有启发鼓励?都不是。那为何我的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为何又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我一次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因为现在的农村儿童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一直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之间存在代沟,孩子也很少主动跟祖辈沟通交流,父母只在孩子生日或者过年过节时打打电话,回来对孩子的听话、顺从也只是以新衣服或者钱来“嘉奖”。加之地处偏僻,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更是受限制。还由于教师不注意良好班风学风的培养,课堂交流仅仅依靠几个尖子生的发言,其他同学“捡别人现成馍馍”,久而久之,思考问题、发表见解就变成了与他们毫不相关的事情……
1.合理利用教材当中的“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而现行教材中的内容多离农村生活较远,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感受,交流起来感觉无话可说。因此,在教学中,我立足学生农村生活实际,把教材要求与实际结合,经过变通、整合,找准学生感兴趣、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来交流,这样一来交流就容易多了。
比如,教材要求给自己的亲人写封信,先要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很少有与家长沟通谈心,所以我提前布置学生主动给在外的父母亲人打电话,告诉他们身边的新鲜事,学会在电话里关心亲人的生活和身体,并且每周至少主动打一个电话。在课堂上,我又让学生模仿与家长通电话,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要求发言。
2.创设一个对学生毫无压力的交流环境
记得所带毕业班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她是学校所有老师眼中的差生,考试每次都在30分以内,课堂上从不与同学交流。在一次毕业前的交心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自由说说这六年来最想说的话,然后假装有事走出教室。没有了老师在场,学生完全放开了,都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我再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仍然热情不减。这位同学说到:在六年级以前,老师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也从不批改我的作业,虽然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我考不好,老师谁也不喜欢我。直到六年级,哪怕我说错老师也会鼓励我再努力,每次的作业也总是细心的为我批改,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一个学生。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教室响起一片掌声,我也满含泪花。
3.课外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农村孩子见识少,性格腼腆,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内心世界难以向外展示。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一些他们的话题,只要能打开他们的嘴,就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时间久了,自然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他们也愿意与我交流了,甚至还主动找到我的办公室帮我倒垃圾、整理办公桌,借此与我说几句。在课堂上,他们更是听得认真,争着抢着发言,课堂气氛不知不觉间活跃了起来。习作也变得不再干巴巴倒有些真情实感了。学生学起来轻松,我也倍感欣慰了。
4.对学生的生活多一点关心
农村孩子能吃苦,但有了苦他们更愿有人理解。有时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平常的话语在他们身上却起到令你想象不到的作用。记得有一个四年级的女生,离家较远在校住宿。周三下午同学们都回家补充钱粮,我发现她一个人躺在宿舍,头上全是汗珠。一试才知发烧了,我就把自己备的退烧药和一包方便面给了她。事后她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对语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性格变得活泼了许多,成绩也从倒数窜上了班级前列。在以后的班级交流中,她更是底气十足,发言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她还带动了周围更多的同学。
当然,只训练学生的“说”是不够的,听说读写必须结合起来。而现在“写”又成了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四者的有效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究,相信有心为之,定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