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初探
——以微信《腾讯新闻》为例

2015-02-26 11:34:56刘宏权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个性化社交受众

刘宏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手机社交软件新闻初探
——以微信《腾讯新闻》为例

刘宏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手机新闻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获取新闻的工具之一,“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等等新闻软件不断兴起,占据了新媒体的主要市场,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发展弊端,本文针对这些弊端提出有力的解决构思。

手机;社交;新媒体

一、前言

就新媒体而言,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介载体。但是作为新的社交新闻媒体,现在的手机社交新闻软件存在着“内容同质、服务缺乏个性、技术缺失”等弊端,而腾讯新闻作为现代化社交新闻软件的代表,在这三个方面有着自身解决之道,其中策略值得各大软件学习。因此,本文从分析手机社交软件的弊端入手,以《腾讯新闻》为案例,对此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二、手机社交新闻软件

虽然我国手机社交新闻软件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内容同质化、服务缺乏个性和技术缺失这三方面。第一,内容同质化。从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的新闻来源便可看出,大多数的新闻内容都源于传统媒体或网络新闻,并且基本是进行简单压缩处理后直接转载的,原创新闻非常少。手机社交软件新闻缺乏完善的采编体制和管理系统,这会造成其内容同质化且报道不深入,许多新闻报道停留在事实阐述层面,没有做到细致调查和深度报道。这种简单复制转载其他媒体新闻的做法,短时间内会由于媒介的新颖而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但长此以往必然会无法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退订“腾讯新闻”的主要原因。第二,服务缺乏个性。手机属于非常私人化的终端产品,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手机更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与服务,就目前来看,我国手机社交新闻软件缺乏个性化理念,内容大多与新闻门户网站一样,只是在标题、配图等方面略有不同,作为移动个人化的手机新闻APP从根本上缺乏了尊重个性化这一主题,致使手机新闻沦为“三流新闻”,在传播、引导方面有所欠缺。第三,技术缺失。手机新闻单一、新闻内容落后、新闻没有连接性是现代手机新闻APP的主要表现,其中新闻缺乏或者没有连接属于主要的技术问题,各大门户网站甚至搜索引擎都实现了新闻与新闻、新闻与图片、新闻与相关事件之间的关联连接,但我国多数手机新闻APP还停留在“单一新闻”的阶段,缺乏与多媒体软件的连接,势必导致手机新闻缺乏多元性。从这一点上看,不仅仅是技术缺乏连接性,同时涉及思想上缺乏多元化是现代手机新闻APP的主要弊端。

三、手机社交新闻软件改革以《腾讯新闻》为例

《腾讯新闻》是我国腾讯公司打造的一款自主品牌的手机新闻社交软件,主要囊括“新闻微信报道、时政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时事评论、新闻图片、新闻专题、新闻论坛、新闻链接”等多个板块,从设计上力主解决了以上三点问题。首先,在同质化问题上,《腾讯新闻》有专门的手机新闻编辑,是一个完整的操作团队,并不单一地对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纪实报道的新闻进行誊抄,而是专业团队收集、采编新闻。针对影响范围大、内容相同的新闻,《腾讯新闻》聘请专业评论家对新闻事件展开评论,并设立了大众评论区,完成了新闻事件互动。在形式上,为了避免同质化问题,腾讯新闻设立了时政、军事、娱乐等多个板块,另外为所有的板块新闻配置插图、网页链接等设置,务求统一《腾讯新闻》的形式风格。其次,在解决服务缺乏个性化问题上,《腾讯新闻》精简新闻数量,并配合APP进行深度推送。腾讯新闻模块多样性强,受众可以甄选自身喜欢的模块进行阅读,这样从根本上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寻求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所有的新闻都是精简过的新闻,内容虽然没有主要新闻报道量大,但是具有广泛性,符合快速浏览的要求。如客户想对纪实新闻进行深入了解,只需要下载腾讯手机APP就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新闻报道,不仅节省了用户浏览网页的时间,加快了新闻阅览速度,同时将手机APP与新闻相连接,真正实现了用新闻推动手机软件使用,以手机软件持续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在这一情境下,由于受众选择面广又能深入了解,所以从形式与深入度两个方面满足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需求。最后,为了解决技术缺失问题,《腾讯新闻》以“无链接不新闻”、“无个性不新闻”、“无重点不新闻”的理念严格要求自身的新闻推广,从技术方面入手,为每一个新闻划分种类,并设置相关种类、引申义、字面义、周边新闻等四大链接方向,在阅读每一条新闻的过程当中都能分门别类地查出有关新闻方面内容,不仅丰富了新闻形式、同时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延伸探索。配合4G网络、WIFI等数据流量,腾讯推出“多元新闻”,新闻不仅有专属配图,同时具有视频链接,满足了受众感官上的要求,提升了感官精神享受,为手机新闻APP的推广普及增添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手机新闻APP的成型发挥离不开个性化的服务、离不开多元化的理念。作为新的媒体形式,就应当解决传统媒体功能不完备的问题,如此才能形成“新”的形式,在新闻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语

我国手机社交新闻软件时至今日已经得到了质的提升,在功能、性能、理念、推广等方面与国际主流手机新闻APP看齐,但手机新闻APP也已经进入到了“诸侯混战”的年代,谁能满足市场需求,谁能符合受众的理念,谁才能在新一轮的形式洗牌当中脱颖而出。以《腾讯新闻》我们看到了我国手机新闻APP产业的技术化、理念化拓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势必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软件,以此推动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

[1] 邵培仁.手机APP传播的新方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春泉.新闻传播——基于理论与实践的社交软件[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1.

[3] 杨卫安,梁柏彤.新媒体新闻传播依托方式[M].北京:北京广播,2009.

[4] 郑志同,乔天南.从理论实践看新俄媒体网络传播[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

G210.7

A

1674-8883(2015)22-0222-01

刘宏权,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猜你喜欢
个性化社交受众
社交之城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社交距离
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