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帅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网络受众舆论主体心理研究
范晓帅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截至2015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网络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舆论是网络受众意见的真实反映,其背后受到网络大众心理的重要影响,近年来网络谣言频发以及各种负面舆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网络;舆论主体;受众;大众心理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事件都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互联网舆论。由于管控力度的缺乏,目前互联网负面舆论已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1)空虚寂寞心理。互联网进入2.0时代以后,各种网络聊天室、贴吧、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成为了空虚寂寞者的集中地,很多网络受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寻找存在感。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前几年某贴吧出现了一句“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各种“寂寞体”和“寂寞党”在网络中泛滥,这正是体现了当前网络情境下,舆论主体的空虚寂寞心理的反映。同时,网络传播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网络受众的需求,有着各种需求的网络受众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渠道来获得满足,然而虚拟世界的丰富又加大了受众现实生活中的寂寞感。
(2)焦躁心理。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大众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而且由于网络传播渠道相对于传统传播渠道更加便利和畅通,各种负面新闻,如野蛮拆迁、暴力执法、官二代和富二代犯罪通过网络曝光在人们面前,引起的网络受众广泛讨论。对于负面新闻的过度宣传加剧了现实中人们的焦躁感,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网络受众就需要一种渠道进行发泄。于是,网络上便出现了针对某一事件的讨论团体,形成舆论。例如,前一段当“陈赫出轨”事件在网络上被曝光以后,人们不仅仅谈论的是娱乐圈的各种八卦新闻,很多人在看到曾经的“好男人”陈赫家庭破裂以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家庭或感情是否有潜在危机,正是这种猜想或怀疑,又加重了人们的焦躁感。
(3)失衡宣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灾难性事件和公共卫生问题频发,传统大众媒体传播的缺失使得人们纷纷转向网络去获得更多的信息。由于网络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很有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心理错觉,加重人们的不安感。在网络舆论中,则表现为网络受众的各种不理性行为。
(1)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匿名性。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以由原来的点对面、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转换为交互式、草根性的传播模式。互联网交互性的增强使得广大网络受众的意见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自由传播,任何人只要符合互联网的相关规定,都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充分地表达意见。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舆论表达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意见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便捷和迅速,各种意见交汇在一起很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
(2)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在网络情境中,意见领袖一般与其被影响者处在同一群体(至少在某一段时间内与被影响者处于同一群体),这里所说的群体指的是基于虚拟情景下网络受众基于兴趣所建立的社区。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因为在某一领域比较擅长,且长期活跃在某一互联网群体里,在这一群体的网络受众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其意见会对其他网络受众产生较大的影响。
(3)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对互联网“议程设置”。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目前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很多时候,网络中被热烈讨论的话题最先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报道,网络舆论的跟进有时候是基于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怀疑,有时是基于对事件处理结果的失望,有时是对大众传播媒体时间的跟踪关注。传统媒体重点报道的事件也更容易在网络中引起广泛讨论,并且由于“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传统媒体对于互联网的“议程设置”会对网络舆论主体心理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1)加强重点现实事件的解决。很多的时候,网络舆论特别是负面舆论的形成是由于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广大网络受众通过互联网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此,对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理是消除负面大众心理的基础。在各种传播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仅对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由于国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广大网络受众对政治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也表现出很大的关注度。
(2)加强舆论的实时监控,注重正面舆论的引导。网络受众在不违法政策法律前提下,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这是法律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负面舆论“苗头”,采取相关措施。同时,网络舆论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引导队伍,对网络流言和谣言进行及时控制,对负面舆论进行有意识的人为引导。
(3)加强网络在线教育。网络用户群体具有极大的分散性,依靠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很难做到大规模的教育普及,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网络在线教育。政府可以联系相关机构在互联网上开设网络心理教育课程,提高网络受众对于网络谣言的鉴别能力,同时通过设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加强对网络舆论主体的心理疏导。政府在提供网络在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网络舆论主体的参与热情。
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网民受众是互联网舆论的主体,对其心理属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负面网络舆论产生的根源,并寻找引导之道。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网络大众心理,通过加强对重点事件的解决,建立舆情控制中心,通过技术和立法手段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等方式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
[1] 谢心欣.如何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J].中国连锁,2014(7).
[2] 金春郊.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G206.3
A
1674-8883(2015)22-0199-01
范晓帅(1989—),男,河南安阳人,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媒介传播与媒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