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玫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家族中传播理论的运用
宿 玫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口语传播仍然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传播方式。本文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来了解家族史,通过对家族中的把关人的分析,将家族的传统及文化取其精华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带来众多的积极影响,帮助下一代的成长。从偶尔的家庭印记中,透露出传播学各种理论的蛛丝马迹,由此得出:传播学理论在家族中有着充分的运用。
口语传播;把关人;家族;沉默的螺旋
口语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头传播,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生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人类经过了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现在网络传播阶段的发展。但最原始的口头传播仍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方式之一。可以说在网络传播时代的今天,口头传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
通过姥姥的讲述,笔者了解到自己家族的一些情况:
19世纪50年代,姥爷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中国的西北部,支援并开发大西北,他经过了西安、白银平川、张掖山丹,最终又回到了白银平川,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年后,姥爷从河南林县探亲回来,姥姥也来到了大西北。于是,两个河南人在西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始了中原文明与西北文明的融合与保留。
最早来西北的时候,都有着很浓厚的河南口音,随着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与响应,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50多年过去了,姥姥、姥爷的家乡话如今再也听不出来了,但家乡的很多习惯却依然存留着:每到端午节,墙上依然会插柳条;通信技术发达的现在,每年快到春节时,姥姥姥爷仍旧要给在家里的哥哥姐姐汇款,任凭谁劝都不听,说汇些钱买些好吃的过年。我们都知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没有必要再去邮局汇款了,但因为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从林县出来了,总觉得亏欠了家里,这就变成了他们心里慰藉的一种方式。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其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家族是传统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那么家族内部的文化传承就必然成为整个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纽带。所以家族内部的把关人尤为重要。他的决定能直接影响到家族中的个体对家族乃至传统中国社会文化的延续,这种家族内在传承推动力正是文化延续重要的纽带。姥姥就是家族传承中的把关人,通过姥姥,我们知道了很多久远的事情,并会将它发展并继承下去。
姥姥是家族传承中的把关人,当姥姥知道了一些事情后,她会考虑要不要告诉我们,怎样告诉我们。例如,姥姥姥爷均是河南省林县(今为河南省林州市)人,此地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被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些精神在姥姥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与发展。自己从来不主动喊着买衣服,一直穿着多年之前的旧衣服。子女给她买了新衣服,一方面她会很开心;另一方面又会责怪子女乱花钱,她会不停地念叨,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日子还长着呢!姥爷退休后就在儿童游乐园门口修理自行车,早出晚归的,每天只能挣二三十块钱,却还是保留着年轻时候的习惯,不在外面吃饭,姥姥就每天中午去给他送饭。我那时有四五岁的样子,每天晚上姥爷收摊回到家时,我就会缠着姥爷要毛毛钱,姥爷也乐呵呵地赏我一毛两毛。有时候中午我和姥姥一起去给姥爷送饭,姥爷就会给我买雪糕吃,我却从来没见姥爷吃过一根。直到现在都觉得姥爷艰苦朴素,从来不乱花钱。我们这一代的人也做得很好,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不会买什么“奢侈品”。(自从表弟出生后,姥姥一人带两个孩子太吃力,姥爷就再没有修自行车了。)
他们年轻的时候,子女众多,姥姥在农场劳动,姥爷则要去很远的地方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居住地很远,很多工人中午都不回来在食堂打饭吃,姥爷每天骑着一辆嘎吱作响的破车子,中午往返于工厂和住所之间,骑车来回两个小时,所以中午回到家的时间只有15分钟,姥爷回家后就吃饭,吃晚饭就骑车去上班。姥姥说与他商量过多次,中午在食堂吃饭,无需回来,姥爷却怎么也不肯,我问起姥姥原因,姥姥说:“年轻的时候孩子多,人也穷,你姥爷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省一顿饭钱,每天省一顿,日子多了可以攒下些钱,虽然你姥爷从没说过,但我一直清楚,每次到开支的时候,你姥爷都是开多少就拿回来多少,不吸烟也不喝酒,因为实在是没那闲钱。”
由于姥姥这个“把关人”,家里传承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传统的文化:每逢过节时,姥姥教我们要感恩,要对神灵有一颗敬畏崇敬的心;遇到难事时,教会我们自己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去依靠他人;待人接物要厚道,友善地和周围的人相处。有句话这样说:想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就要先了解他的家庭。由此可见,把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一)沉默的螺旋
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每次姥姥在家里商讨一件事的时候,家里所有的舅舅姨姨都会回来,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当一观点得到众多人的支持时,他们就会越来越大声,而想法不被支持的姨姨们则不会继续发表意见,会在这件事情上选择沉默,违心地接受舅舅和其他姨姨的最终结果而不是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被大家孤立、不理。但心里会有不满的情绪,会在事情商讨结束后有小抱怨。
(二)魔弹论
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一群不知道来自哪里的中年人(感觉是南方口音)来到平川区,先给各个小区发广告纸:如2012年5月1日~8日,将在靖煤俱乐部为广大矿区老年人送健康活动,不要错过,每天还有小礼品相送!于是,这段时间的姥姥和姥爷,每天早上六点就出门去参加,听他们用各种手段进行“洗脑”。到这伙人快走的时候,就开始卖产品了,什么心脑血管灵、络心通胶囊,姥姥姥爷自然也会加入到购买的队伍中,然而这药并没有什么作用(说不好连保健品都不是,只是假药),等到回过神的时候,人家早已经卷着钱跑啦。
上初中时,笔者开始疯狂地迷恋歌星影星,真的是到了一种废寝忘食的地步,不关心学业,整天沉迷在歌星影星的世界里,各种杂志,偷偷去磁带店里买来歌曲磁带,放在复读机里听,周围大人看到笔者的行为举止,要求笔者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笔者全当耳旁风,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以期末考试的成绩迅速倒退为结局而终结。现在想想,当时各种媒介发出的娱乐界信息真如“魔弹”一样,将笔者一次次的砸晕。处在青少年时期,不要因为一些娱乐的诱惑,就让自己的思想行为跑偏。
(三)镜中我
库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对传播与人的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初级群”和“镜中我”的概念。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镜中我”。因此,认知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
姥姥每天都在小区里跳舞,她觉得整个跳广场舞的人里面,她跳得是最好的,跳广场舞的很多老年人也都是这么觉得,后来,当需要外出演出时,需要一个领舞,姥姥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其他人也都推举姥姥,于是,姥姥就成了领舞。自此以后,只要有跳舞的活动和演出,姥姥都积极参加,她觉得她也应该参加。
我们每天要面对面说话,给家人打电话;要去听长辈们告诉我们的经验和教诲;有时也会对自己不赞成的事情不表态;通过“自我”和“他我”将形成最终对自己的认识。一个家族中的人就一代代在实践中成长发展,传播学的各种理论在一个家族的发展中都会有很多的体现。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安东尼·吉登斯.生活在后传统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莫利.电视受众文化研究[M].三联书店,1998.
[4] 刘俭云,石静.西方思想文化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G206
A
1674-8883(2015)22-0183-02
宿玫,西北民族大学2014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跨文化传播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