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探究
王博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媒体公信力是决定新闻媒体社会信用的重要因素,并且媒体的公信力对全社会的信用系统起着引领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媒体公信力水平不高,这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的媒体事业致命一击,提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道德是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关键,因此,提高新闻道德成为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必然途径。
新闻媒体;公信力;新闻道德建设
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传媒界所能够受到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众对于新闻媒介的信任往往通过对新闻信息、产品的关注度、认可度表现出来。当前,越来越多的媒体意识到公信力对媒体自身的重大影响。从公众和社会的角度来讲,一个公信力很高的媒体,自然会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它对整个社会的信用系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提供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媒体自身角度来看,如今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媒体的生存十分艰难,媒体想要生存,就必须努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媒体而言,公信力就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是媒体生存的前提条件。
虽然媒体公信力对于媒体的生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水平仍然不够乐观。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媒体也顺应这些改变开始对自身的内部组成进行重大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也在不断升级,这些变化都促进了媒体更快的成长。但是,欲速则不达,面对这些改变,我国媒体界出现了许多之前不曾出现的问题。例如,盲目求快,缺乏求真的态度,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公信力缺失等等。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国媒体的公信力也在其中受到影响,甚至很多媒体遭受重创。
事实上,关于媒体公信力的调查,学者戴元光专门针对我国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28.5%和46.2%的受众同意或较同意“我国传媒对许多重要新闻隐匿不报”;有21.3%和47.7%的受众同意或较同意“我国新闻工作者有收受红包行为”;有25.9%和44.8%的受众同意或较同意“我国传媒是以赢利为目的”;有21.50%和52.5%同意或较同意“我国传媒不尽可信”;有16.5%和47.5%的受众同意或较同意“我国传媒不尊重个人隐私”。该调查数据和结果证明,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多数受众(对所涉的每个问题同意或较同意的受众数达到70%左右)对我国媒体持批评和不满态度,可见我国新闻传媒公信力的状况不容乐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媒体遭受公众如此的批评和不满呢?我想原因应该从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对媒体的法律约束来考虑。首先,意识决定行为、理念决定做法。从当今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来看,有些媒体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背叛新闻理念和新闻职业,更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核心价值背离。这些新闻媒体参与人员为博人眼球,增加发行量,增加经济利益,更多选择那些低俗、恶俗的新闻素材,由于这些新闻素材不符合道义,严重偏离了价值取向,难以展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众属性,违背了相关法律政策,对广大社会公众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致使新闻媒体公信力流失。其次,影响媒体公信力的重要原因就是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些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目前,我们的大部分记者都比较年轻,从事媒体行业的时间不长,对于新闻事件的鉴别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判断容易受自己的主观意识影响。不自觉地就把主观性、情绪化带入新闻报道当中,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再次,我国对媒体行业的相关法律不完善,对媒体行业的约束力不强。很多时候,在面对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及不良广告这些媒体“四大公害”时,没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对其进行及时的、严厉的处罚。
广义上来说,新闻道德是一种相对特色的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对新闻媒体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往往要比法律表现得更加深远。新闻道德的主体应该包括新闻媒介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因为新闻媒介机构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生产新闻的机会。因此,他们就共同承担着新闻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责任。狭义上来说,新闻道德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新闻道德是决定媒体人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关键和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媒体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简而言之,新闻媒体道德与公信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新闻机构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公信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就是加强新闻道德建设,以此来推动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观念上,应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在新闻工作者中,要广泛开展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其今后在新闻传播活动实施正确的职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首先,要加强还未走向新闻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学生就业前还要继续进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岗前培训,确保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合格。最后,就是要加强从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培训。
(二)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只有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多方面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公众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要敢于担当职业的职责。新闻机构也要帮助新闻工作人员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精神。新闻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维持媒体公证,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道德需要自律,也需要外部的监督和管理。要想进一步推动新闻媒体道德建设,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更加健全的法律。目前,我国对于新闻媒体道德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对很多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理不够及时和严厉。因此,我们希望针对新闻道德失范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处理,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来有效地规范新闻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1] 张迪.着力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J] .记者摇篮,2006(9).
[2] 蒋颖.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道德建设[J].新闻界,2010,18(03):259-261.
G206.2
A
1674-8883(2015)22-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