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蓬勃发展,各大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其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方法与途径为主要内容,思考如何加强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课程,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虽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实践教学薄弱的“硬伤”。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有余,实践严重不足”的现象,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大量刚毕业就留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因此,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任何一种技能方面的学习,都会经历从无意识无能力到无意识有能力的阶段。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为例,当一位年轻人还没有做主持人的想法时,对这个专业既没有想学习的意识也没有相关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可称为无意识无能力阶段;当他开始有做主持人的愿望并想参加相关专业学习,这个阶段可称为有意识无能力阶段;当他开始相关专业的学习并刻苦的练习,这个阶段可称为有意识有能力阶段;而只有他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无意识有能力的阶段,才可以娴熟地进行播音主持的活动。彼时他已经掌握了相关专业技能,并不需要先思考方法再开口发声,就能做到心到、眼到、嘴到,分析稿件和辩读同步进行。这四个阶段最漫长也是最辛苦的过程,就是大量“习”的过程。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学科理论学习,观摩优秀节目策划过程
理论学习在播音主持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要建立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同时,理论学习又是很枯燥的,而且纯粹的理论学习如果不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很容易被学生遗忘。如果能把理论学习和对优秀作品进行观摩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还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形象生动。
2 加大实践教室建设,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这样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不断更新充实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逐步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非常重要。通过相应的声像设备来测试、分析,以及鉴赏大量的录音、录像活动是应当经常进行且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因此,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一个完备且能供师生有效使用的实践教室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播音主持专业科系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践的规章制度,对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的管理过程做细致的规定。可与当地文化局、旅游局、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相关单位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形成与实践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实习基地群。
3 依据教学目标发挥艺术特长,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舞台实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各样舞台实践给学生们提供了绝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不管是舞台实践前的精心准备,还是台上倾情展示,或者是台下的反思总结,都会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要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舞台活动并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的参加到各种各样的舞台实践中来。由于大学4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舞台实践。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舞台实践还可以分为专业舞台实践和非专业舞台实践。非专业舞台实践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奖赛、各种晚会等。社会上企业的各类商业活动,如车展主持、开业庆典、年会、促销活动等也都是实践的好机会。
专业舞台实践则是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的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舞台实践活动,如主持人大赛,模拟播音比赛,汇报演出,上镜考试等。以汇报演出为例,汇报演出又可以分为学期、学年汇报演出和毕业汇报演出,通过汇报演出可以将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展示、实践和汇报,同时也是一种反馈,能让老师看到问题所在和成功之处,及时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最终的检验标准不是学生懂得多少理论,而是在不同舞台上检验学生能否体现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业务技能,以及应对不同演出形式的熟练程度。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习过程中的反复正确练习之外,更离不开不断的在舞台上实践,很多主持人就是在外场演出中或是在毕业汇报演出中被用人单位相中,而如愿获得了心仪的职位。因此,设立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一定要尽力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实践机会,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们也应积极认真地参加每一次实践,以早日达到“无意识、有能力”的专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