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看中国纪录片解说风格的革新

2015-02-26 17:04韩磊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5期
关键词:沧桑感嗓音播音员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东方美食的文化,对播音行业来说展示的是一场高清影像与优美生动配音的电视艺术盛宴,从采用高清的摄像机对中华美食进行拍摄制作,到配音员李立宏专业生动的解说,无不体现出中国美食千差万别的饮食美学和烹饪艺术。李立宏的解说,体现出了中国纪录片解说的发展与革新,这主要体现在对播音员的选择,播音员的发声表达以及播音员的独特播音风格等方面。

1 从《舌尖》看播音员嗓音选择的革新

《舌尖》的御用配音员李立宏是大学教师,不仅从事高校电视专业理论研究,还经常参与播音配音工作,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老道成熟。《舌尖》结合自身的美食文化背景文化和饮食美学特称,选用李立宏作为御用配音员是再适合不过的。李立宏老师声音磁性宽厚,甚至有一种沧桑感,这种沧桑感是建立在语言艺术之上的。普通人的沧桑感中可能表现不出语言艺术的美,但是李立宏声音的沧桑感能体现出对美食细节的分析与理解,可以说李立宏的播音可以映射出广大美食爱好者或烹饪者的文化品位和烹饪技艺。李立宏的大气浑厚富有沧桑感的嗓音艺术为这部片子增光添彩。以往的宣传片导演可能不太注重嗓音艺术的选用,和所表达的艺术主题不相对,如果《舌尖》让一位新闻播音员去播,虽然表达清晰逻辑正确,但是由于常见新闻播音的嗓音偏亮,就会在欣赏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细节当中让受众对纪录片整体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现在导演在选择播音员用声方面也特别注重嗓音与文稿和片子整体效果的结合,力求声画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李立宏的嗓音低沉醇厚,嗓音的独特魅力与播音风范完全能体现出《舌尖》对于细节的描述。《舌尖》是一部美食文化的纪录片,纪录片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神秘的有回味感的一种体验型感受。总体来说现在不少央视纪录片和地方台的纪录片解说配音都比较注重播音员的选用,现在更加注重声音气质和片子整体氛围的营造,足以说明声音力量的重要性。尤其是纪录片,导演注重播音员的嗓音的气质以及风格和播音员本身的阅历和经验,才能使之与制作出来的纪录片画面有机结合,使受众对作品产生共鸣。

2 从《舌尖》看播音员表达的革新

李立宏的播音大多建立在中国播音学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上且比其他播音员更加生活化、自然化,细听多听就会感受到李立宏在播音过程当中把一些重音、停连、断句等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嗓音融入到了自身对解说事物的把握和理解上。现在媒体上的很多专题片采用的都是严格遵照播音基本要求的播音方式,停连,包括逻辑重音,甚至声音的传统性体现得很明显,播音员虽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但是容易让人听觉疲劳。在纪录片的解说过程中,播音员一旦投入稿件的内容,就很容易出现机械化播音的创作,造成每句话风格的同一性,逐渐会形成一种独自的播音风格,这种播音风格对今后的播音创作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让整个播音风格机械化,如果一旦出现停连断句重音的固定模式风格就会使整个播音作品显得拖沓、没有逻辑性。

听李立宏对《舌尖》的解说可以明显感受到从语音发声方面注重虚实结合,他声音的模型是固定的,是一种富于立体感和穿透力的声线,从声音的角度就完全可以挑逗起受众的味蕾。声音的磁性和神秘感对反映中华美食的诱惑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其表达而言,李立宏在播音风格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不像其他播音员一样注重各种内外部播音技巧,显得有棱有角,他在解说播音的过程当中大胆拆分文本句子但又不失去逻辑性,这就证明李立宏在播音过程当中结合合理的嗓音位置和气息做到了声断气不断、情不断,这是一种很高的播音水平。有的句子听着是被故意打断的,但是还在情理之中,是能和画面所配合的。可见,播音员在解说过程当中要紧密结合画面、配乐、文稿的内在表达。

一般经验不丰富的播音员如果刻意拆分句子结构,会造成歧义和逻辑性问题。李立宏对短句子处理细腻,对长句子处理巧妙,形成了他独特的播音风格。他在播音解说的过程当中没有刻意去对长句子做划分处理,而是结合自己的多年解说经验和生活阅历,利用偷气换气等常用播音技巧对长句子播音进行巧妙加工,配合画面镜头,使语言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当然,纪录片的播音还要以中慢速为主,语言风貌客观公正,李立宏在《舌尖》中也做到了这一点要求,观众明显地可以感受到在《舌尖》配音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细腻把握。

3 总结

李立宏在播音过程中一种轻松自然的播音状态,也是大多数配音员所追求的,成为当今纪录片解说的一种流行风范。这种独特嗓音和生活化自然化的播音风格的形成对纪录片的解说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解说特点既能体现出播音员独特的播音魅力,也能体现出新时期纪录片播音那种对声音、对表达的人文性效果。

猜你喜欢
沧桑感嗓音播音员
西汉中山国青铜器沧桑感的水彩技法表现解析
苏轼赤壁词的历史感、空间感与沧桑感
忆游颐和园廊亭(新韵)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2016年第七届友谊嗓音疾病诊治高级研讨班暨首期北京友谊医院嗓音检测和嗓音训练学习班通知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