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采访看记录的真实

2015-02-26 20:45王东玉
新闻传播 2015年7期
关键词:魏国树苗摄像机

王东玉

(朝阳广播电视台 辽宁 122000)

作为电视记者采访纪录到生动的真实情景,是梦寐以求的。日益成熟的观众不仅希望看到真实的新闻事实,还想要看到真实事实中的真实场面,以及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真实生动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便从中看出人物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最真实的东西。但是要做到记录真实非常难。因为记者的出现势必打破生活原有的常态,就像石子投到一片平静的水面上一样,不可能不对原来的真实的场景、人物心态和言行产生干扰。当记者扛着摄像机进入一般人正常的工作生活场景之中,势必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心中会默默地说:来录像的了,正经点吧!原本轻松活跃的气氛就会被打破,变得僵硬死板不自然起来。

一、采访拍摄先进人物魏国升

魏国升在朝阳师专做课外辅导员,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受学生欢迎。做辅导员的他给同学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他自己说同学们亲切的把他叫魏爸,啥话都敢和他说。有一次一个同学还纠正了他引以为自豪的收费经验“先费后税”的错误。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又可以随时打断他的讲课,而同学们无论提什么问题他都回答上来。为他做先进事迹片子的我们非常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可是当我们的两位记者一进入课堂支起摄像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本来我们想真实纪实师生互动,亲切融洽的情景,结果却大失所望。尽管魏国升笑容可掬的启发逗笑,回答一个给一个小奖品来调节气氛,可同学们还是紧张活跃不起来。远没有魏国升说的那样活泼,学生们都很紧张。就连魏国升自己也矜持了许多。摄像机的出现破坏了原有人物关系格局,根本拍不出来原有真实情景。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很多采访都要是非常真实而自然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一是要知道什么是采访,掌握采访的基本规律,熟练地运用规律。二是要了解被采访对象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及时的通过各种手法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三是要抓住时机或者想尽办法使记者和摄像机淡出采访现场,淡出被采访者的注意力之外,还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拍出生活的真实,人物精神和行为的真实。以下将试图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这几点。

记者是代表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采是选择素材,就电视而言,是用镜头选取景物,拍摄画面。访是记者调查,在电视里是记者手拿话筒记录下被采访人在镜头前的谈话。采访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具有行政的强迫性,不得动用刑侦手段。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交流过程。在这里“取得信任才能获取消息;真诚合作才能打开心扉。”这就是采访的实质和规律。电视的采访不仅在于一般的调查研究,了解新闻事实,同时还要捕捉现场的场景气氛和细节,有骨头,有肉,有情节,有过程,不能干巴巴的。这就更要求尊重和运用新闻采访规律。第一个例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忽视了“采访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本特性,把采访强加在了毫不知情的师专学生们身上,使他们不知所措,以致效果不好。后来我们向他们说没了采访目的,并和他们共同研究如何才能把他们热爱的魏国升老师拍好,有的同学还帮助我们出主意,后来在经过几堂课之后,还真的拍到了魏国升在当初介绍时所说的情景。

二、采访长达一年的跟踪采访

下乡扶贫干部国慧敏深得群众拥戴,他连年被评为这方面先进典型。带着组织部门交给的任务,我们从年初开始跟踪采访他。残雪还没有化完,国慧敏任第一书记的康家屯大栽果树工程就开始启动了,他从县扶贫办争取来一万多株寒富苹果树苗,无偿分给想要栽果树的农民。在大家热热闹闹分树苗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一边默默记录这个真实情景的摄像机,在这之后,每当村里生产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摄像机总是出现他和农民中间。调节纠纷,我们跟他上村头;访贫问苦,我们跟他上炕头;规划道路,我们跟他上路头;安排生产,我们跟他上田头;到后来召开村民会议,我们的两台摄像机穿梭在会场之中,发言的和听会的都全当我们不存在一样。就这样我们记录下了大量的真实、戏剧性的感人至深的情景。

这里有:国慧敏听到村民诉说贫困无助时,他眼角里闪动的泪花;有村民在他和村干部做工作后去接树苗时,手缩回去,又伸出来的迟疑和无奈;有清点受损大棚后,村民们讨论发放救灾补助时,堪比影视剧的唇枪舌剑般的论理争辩;有认识到了栽果树能致富之后,大家都来找他要求变农田为果田时的狡黠与耍赖;还有村民们听说他爱吃菜包争着去给他拔菜情景。还有国慧敏的“老百姓要求并不高,只要你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就会喜欢你。”发自心里的话语。这些带同期声的画面,稍加解说词连接就是一个介绍国慧敏事迹的专题片,没有摆拍、不饰雕琢。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情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因为和被拍摄对象完全的打成了一片,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

这次采访的成功就是记者掌握了被采访对象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并且顺应和利用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配合记者完成了采访。农民最关心的是脱贫致富,他们最盼望的能有个发家的好项目和带领他们干的好干部,而当这些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会忘掉一切,根本不会在意无关的人在干啥。所以在分树苗时,他们的表现都是那么真实自然。主要人物国慧敏是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当第一书记下乡扶贫,他此时此地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以至于他暂时忘掉了我们的存在。从分树苗第一次拍摄开始,我们经常跟着国慧敏和村干部到村民之中去,和他们称兄道弟拉近感情,有时还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村民们慢慢地就不把我们当外人了,因此拍下来很多像演戏一样的有情节,有情感,人物言行十分个性化的精彩镜头,因为在你面前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的发生。

三、采访一个刑警英模的片子

喀左公安局破获了一个震惊全国的持枪抢劫杀人案,刑警大队长张晓勇讲述完破案经过,接着我们问他为什么喜欢他现在从事的工作。他开始回答的很普通,当他以为我们已经关上了机器的时候,说出了他内心想说的话,他说:“我们警察天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案件,是普通人的多少倍,其实破案就像做题一样,我就喜欢这工作,你把案子破了,犯罪分子抓住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还给老百姓做实事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极具个性化的语言,真是如获至宝!而这段话正是被采访人物在精神高度紧张之后,突然放松,随口说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要采访到真实的心里话,要在人物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没有就要创造这样的环境。而在正式采访结束之后,不要关机,看似不经意的聊天很可能引出意想不到闪闪发光的东西。

像这样抓住时机,想尽办法使记者淡出采访现场,跳出被采访者的注意力之外或者让他们不知道摄像机在拍摄他们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一般记者最常用的是把摄像机的拍摄指示灯关掉,但是把镜头对准被采访人,然后对他说咱们随便聊聊,聊好了再真拍,在这同时配合默契的摄像记者早已打开了机器;另外还有隐蔽手法的拍摄,隐蔽手法被常用在监督、曝光类的新闻暗访拍摄中,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和运用,为了展示生活的原汁原味,还生活以本来面目,用在一般的新闻之中,用在新闻专题乃至纪录片之中,只要不侵犯采访对象的隐私,又未尝不可呢?■

[1]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芮必峰.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魏国树苗摄像机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巧栽树苗
三棵桃树苗
摄像机低照成像的前世今生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如何消除和缓解“摄像机恐惧症”
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