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要在现场发现好的新闻线索,拍摄出好的新闻,对新闻的敏锐性是首要条件,也是最能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做到具备较强的敏锐性,就需要记者自身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观察力,提高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做到增强知识面,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
1 认真学好学透党的方针政策
一条好的新闻,它释放出的正能量,就在于它能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让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与广大群众见面。虽然每个时期,每条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向人民群众阐明党的政策。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在任何时候都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重心。作为一名记者,只有学好学透党的政策,才能够从政策的角度去发现所观察到的一切事物,或者当发现一件新鲜事物时,才能提到政策的高度去认识和判断它,从而确定它的新闻价值。比如说,在笔者的一次下乡采访时,偶然得知一位年近80岁的老复退军人免费栽种树苗送给乡邻种植这一消息,刚开始没在意,但当结合到当前贵州省“三年建设绿色贵州行动计划”,再联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月份的“学雷锋月”以及福泉市争创“双拥八连冠”等方针、政策时,笔者深入挖掘了老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发挥军人本色和自己的余热,建设绿色家园的新闻,新闻在贵州台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不断从身边小事,挖掘国家方针政策带给广大群众的实惠和变化,笔者认为,新闻记者与政策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始终结合在一起,只有理解消化好政策,才能正确判断新闻的价值,才能让新闻报道真正有生命力。
2 深入社会,仔细的观察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在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基础上,用镜头或手中的笔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生活?笔者认为,对群众生活越了解,越熟悉,对基层的情况看得越透彻,就越能抓住新闻线索,抓的问题才越深刻。要做好这些,首先考验的就是一个记者的敏锐性。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推出最美XXX的报道,在每一期的最美孝心少年的报道中,记者通过报道,无一不向观众展示了采访对象的体现在“孝”字上的细节,每一篇都深深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日常的采访中,有时会因为记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观察得不够,让一些看似平淡无奇,而实际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新闻素材,不知不觉地从身边溜过去了,所以,我们要和群众广交朋友,并善于关注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才能让自己做到耳朵灵、眼睛明,做出精彩的报道。比如,2008年,贵州迎来三季连旱,当时全省各地到处都在涌现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典型,但是如何从这些典型中提炼,考验的就是一个记者的敏锐性。当时,我们在下乡采访时,无意中了解到一个村的村支书坚持用自家的面包车,天天为村里的群众送水时,就从这个细节入手,做一条《村支书的送水路》的新闻,这条新闻在中央台播出,极大地弘扬了基层党员干部在灾难面前积极发挥党民先锋作用解民忧的高尚情操。
3 针对已有的新闻素材,要勤于思考
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勤于思考也至关重要。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本身是纷繁复杂的,只有多动脑筋,不断推敲,才能更好地从大量客观事物的现象中认清本质,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这样,报道就有了思想性和说服力,这就要求记者既要深入生活,更要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更好地反映生活。例如,有一次,笔者接到一个乡镇的电话,称他们要实施一个重要的扶贫项目,当时,正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独龙族群众时,“提到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精神。结合该镇在少数民族村寨实施的扶贫项目,抱着做一条主题新闻的想法,笔者与另一名记者马不停蹄地赶了近两个小时,到村寨一看,原来,只是乡镇组织老百姓在聚在一起,口头传达要实施一个扶贫项目,并没有项目实施的画面。面对这种状态,二人马上商量调整思路,以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欢庆中央为少数民族带来新福址为题材,采访了一条动态消息。新闻播出后,振奋了少数民族的精气神。如果当时不假思索,打马回程,那就又失掉了一条好新闻。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把自己所见所闻在脑子里过滤一下,加以分析、联想、思考,才能从一般人不在意的平常现象中,把偶然遇到的细节,与现实政策联系起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到深刻的主题报道或新颖的题材,真正做好一个新闻工作的“有心人”。
4 平常的会议中带来的线索
作为一名记者,经常会有会议类的采访,然而一些汇报或工作会之类的会议,一般都没有特点,只能做常规报道。然而,如果是一名真正有新闻敏锐性的记者,他一定会跳出会议,从平常的会议中发现很多有用的题材,并抓住这些题材,做出吸引人的报道。比如说,我们在一些扶贫工作会议中,经常会在文件中看到有相关的哪个村通过扶贫开发,新修道路多少公里,新建房屋多少间等看起来只是陈述式的数字,其实,这些就是新闻线索,记者只要从这些数字,找到相关部门,亲自到现场去看一下,就能发现很好的新闻线索。所以说,会议采访对记者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如果要从这些家常便饭中,找到更加珍贵的食材,就需要记者提高对新闻的敏锐性。
5 用长镜头发现更多的素材
有时候,在一个活动或一个突发事件中,记者可以尝试不关机,用长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记录,就能让你从这些镜头中发现重要的线索,找到有价值的点。2011年11月11日,福泉市马场坪发生爆炸事故,当时,台里组织了五名骨干记者赶赴现场,到现场后,发现因为爆炸,现场一片狼籍,到处都是伤员。笔者拍摄过程中,突然碰到有一群人抬着一个伤员从很远走过来,当时,不经意地开着摄像机跑过去,一直记录着这群人抬人、拦车、送伤员上车的过程。但因为当时现场紧急,事情太杂,拍完后也就没有细细疏理这组镜头,只是用了一些画面。事故各项工作安排过后,全州对这起事故中产生的好人好事进行挖掘,笔者突然想到自己拍的这组镜头,于是就通过这组完整的长镜头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找到了当时参加救援的热心村民,也找了当时的伤员进行采访报道,一条《我们都是好邻居》的新闻特写反映出了在灾难来临时,邻里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那份真挚的感情,这条消息获得全省广播电视好新闻奖二等奖。
6 多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个好的记者,一定不是自己单打独斗,固步自封能造就的。作一名记者,要多与同事之间交流,当有一个好题材时,要多听他人的意见,多查阅相关的资料,集思广义;另外,当前,随着电视网络的不断发展,省到市州一级都开通了《新闻荟萃》,这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最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从中央到省到市州到基层,记者都可以通过《新闻荟萃》了解当前各地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通过这些事情联想到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报道,这样,可能还能达到不同的报道效果。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兄弟台报道中好的手法,好的形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而言之,做一名新闻记者,要通过提高新闻敏锐性,让自己的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都与自身的工作态度,工作主动性,以及是否用心去面对每一次采访密不可分,所以,做一名记者,需要的是一颗永远积极的好奇心,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要做好这些,就一定能做出有价值的新闻。
(上接第141页)
除了明星微博,《奔跑吧兄弟》还拥有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例如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每期节目播放之前会推送节目预告,发布本期看点;节目播放后结合当期看点制作文本形式的新闻,供受众阅读;以明星签名作为奖品,吸引受众参与微信游戏。同时受众可在此公众号中发布节目相关话题,自由讨论,这些都可以吸引对该节目的粉丝的持续关注。
4 对中国本土综艺节目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地引进韩国综艺节目,使韩国综艺节目在中国的授权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奔跑吧兄弟》支付的版权费用使韩国版权方获得1.8亿元人民币的利润。2014年中国卫视频道引进了12档韩国综艺节目,占卫视频道国外引进节目综艺节目的48%。但韩国引进节目不一定等于节目收视有保障,这12档节目中平均收视超过1%的仅有6档。随着韩国综艺节目进入中国,节目竞争更加激烈,马太效应进一步扩大,能够留下了的韩国引进综艺节目还会是强势的省级频道所引进的节目。这个时候需要本土综艺节目创新来填补节目空白。然而,如今引进的韩国版节目依然能够为本土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4.1 注重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专业团队的建设培养
纵观这几年引进的韩国综艺节目,不管是制作水平、节目环节设置,还是后期制作,都比本土节目的水平高。虽然当前韩国综艺节目版权费飙涨,但中韩联合制作的模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全新视角。韩国版权的节目没有制作宝典韩国版权综艺节目的特殊性,致使一旦模式被引进,韩方只能派原班人马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在韩方团队的训练下,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团队。
4.2 注重挖掘本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创新节目类型
《奔跑吧兄弟》中虽然有套用韩国原版节目的部分节目流程,但不是照搬不变。它十分注重运用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而且这些元素与节目的娱乐性十分契合,让节目更具本土化特色,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季节目中的中国元素比例越来越大,韩国风格相继减少,形成了自己的全新风格。本土综艺节目需要从中学习到挖掘本土优秀文化的能力,在拍摄水平、制作技术同等的情况下,重点放在节目内容创新上。
4.3 整合媒体资源,注重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宣传不再限制于用电视宣传,还应着眼于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贴吧等。此外,在全媒体视角下整合电视台、节目官方微博、节目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官方网站等同时宣传节目,扩大节目影响力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