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导“动”
——上好小学品德课的策略

2015-02-26 22:17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曹紫英
新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道德情感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 曹紫英

以“活”导“动”
——上好小学品德课的策略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 曹紫英

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实施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以各种活动为形式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敢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乐动;三是关注课后的践行活动,让学生会动。

品德课堂 德育活动 学生参与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更应实施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和行为,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关键在于以“活”导“动”——让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敢动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氛围等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选择最佳活动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教学中,我常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活动中,我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桌子和凳子围成环形或半圆形,有时会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或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都会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空间保障。

我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氛围,接受、理解、尊重所有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与学生交朋友,努力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使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从而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吐露真言,发表见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乐动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每一次活动我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时时注意做到精益求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到活动中去体验、实践,获得真切感受,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1.开展故事、游戏活动,激发道德情感。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公的形象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活动方式。讲故事时,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道理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说服教育转化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不断到位、升华。

2.开展辨析、讨论活动,深化道德认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认知、评判能力,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调动下会得到极大的发挥。组织辩论会,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主题辩论,提高其主观认识和评判能力。它不但能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让学生在讨论和辨析中,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的道德观念伴随着积极的道德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认识。

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和交流的活动形式,讨论活动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述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和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如教学《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金莉的话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是金莉,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郭青,会怎么对待金莉的回答?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畅所欲言,情绪较高。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不仅知道了理解和尊重对方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还掌握了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技巧。

3.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获得道德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往往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等,我们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切身去体会,切身去感受,切身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这要比教师枯燥的叙述、单调的讲解,更富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与学生共同参与,进入情境,进入角色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启迪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获得道德体验,领悟道理,形成由情到理的转化。

4.开展操作、实践活动,指导道德行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时间把这一条鸿沟填满。”开展操作、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生活和劳动的本领是大有益处的,有利于学生把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同时外化为道德行为。

三、关注课后的践行活动,让学生会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经常练习把知识乘以体验和感受,才能优化孩子的文明行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

知是先导,行是关键。我们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课后的践行活动。通过家访等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的各种表现,检验学生的行为表现,把在课堂教育中的内容延伸到家庭、社会具体活动之中,促进知行的统一、课内课外的统一,家校合力,让学生真正会“动”——学会生活,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验来源于探索,成功来源于实践。总之,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受到教育,真正达到教育的知行统一。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以“活”导“动”——让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品德课道德情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