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编辑审稿研究

2015-02-26 15:33:10
学报编辑论丛 2015年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专家

丁 春

(《福建中医药》杂志社,福州350122)

深化编辑审稿研究

丁春

(《福建中医药》杂志社,福州350122)

从深化编辑审稿研究的意义、审稿研究的难点、审稿研究必须面对的若干问题 3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编辑审稿研究的难点在于审稿专家的遴选、审稿制度的完善、期刊的评价功能,审稿研究必须面对审稿的主体、审稿者之间的关系、审稿的方式方法、审稿项目和审稿单的优化、审稿者的素质与能力、网络审稿的法规问题,深化编辑审稿研究,对提高刊物的办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审稿;期刊质量;审稿能力;制度创新

审稿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决定稿件取舍、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深化编辑审稿研究的意义、审稿研究的难点、审稿研究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深化对编辑审稿问题的认识。

1 深化编辑审稿研究的意义

1.1对提高刊物质量的保证作用

科技期刊是由科学技术和期刊两个概念构成,前者是期刊传播的核心内容;后者是以声、光、电、磁、纸为载体的科技信息传播平台。科技信息以博大精深的巨大力量,推动着社会科学技术化的历史进程。科技期刊因其出版周期短、系统强大、内容新颖、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学术概念准确、检索方便等优势,成为发表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信息平台。科技期刊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是有一批德高望重的科技专家为科技期刊审稿把关。他们崇高的学术地位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懂得审什么,怎么审。为了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我们必须选择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审稿,审稿的重点在于把握论文的质量上,除了对整篇论文结构的审查外,应特别注意引言、方法、结论的审查。

1.2适应编辑审稿的制度创新

审稿制度的研究是审稿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三审制”是科技期刊的主要审稿制度。问题是当今编辑审稿的方式、方法、内容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三审制如何完善。如责任编辑如何利用计算机检索查新,对论文的科学性、新颖性、时效性、实用性作出初步的判断;如何根据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判断作者检索和利用最新科技文献的能力,通过参考文献的质与量判断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从某一侧面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学术水平。编辑初审包含了审稿的全部内容,其工作质量对审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行专家如何以自身独特的能力和学术功底,审视作者论文的整体、局部、个别创新情况,判断作者的学术成果大小和研究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对引言、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论文要素的真伪作出科学的判断与评价,进而对作者论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学术和技术前沿的最新成果作出判断,提出是否刊用的意见。主编如何从办刊方向和特点上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办刊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审稿需要编辑群体的分工协作,通过编辑审稿群体综合审稿能力的互补,从而对作者论文内在作出科学的评价,以决定是否刊用的选择依据。科学地设计审稿制度,有利于优化审稿流程和环节,强化审稿把关保证机制,相互协同补充,从制度层面保证提高审稿质量。现在的问题是审稿制度的设计不够细化,执行不够规范,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1.3对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引领作用

现代编辑面对复杂的出版竞争环境,对其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大加强编辑的审稿能力训练。目前大学学报编辑部的编辑主要由毕业留校的博士、硕士组成,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学报编辑的岗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编辑知识不够丰富、编审能力不够强、计算机水平不够高、文字修改能力不够强、作风不够严谨、编辑专业的科研能力需要提高等。所以首先要明确对编辑审稿能力的要求,才能确定编辑审稿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统一并规范编辑审稿能力训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习使用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参考文献比对系统,利用编辑自身的学科知识背景和科研能力,通过编辑工作形成的与审稿专家、编委的特殊的人际关系,高效地选择适当的审稿专家,并善于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给作者修改意见。

2 审稿研究的难点

2.1审稿专家的遴选标准

在审稿研究中,编辑界同仁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审稿专家的遴选问题,其实质是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特别紧迫要求。审稿的前提是选好审稿专家,它对刊物的质量把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际和国内的著名科技期刊一般要求从国际和国内一流的在职专家中遴选,对审稿专家的资格有学历、职称、科研经历、研究成果、同行公认的学术地位等要求,还有道德的要求。我国大学学报的审稿专家大多从本校的学科专家中产生,而且大多为系主任、院长兼任,存在遴选范围偏小的问题。审稿专家的资格没有明文规定,故其遴选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审稿水平参差不齐,刊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自然受到读者的质疑。

2.2审稿制度的完善问题

沿用多年的三审制,面对新的出版形式、新的出版手段,其中的某些内容早该做些新的完善提高。如对审稿制度的研究,谈存在问题的多,提制度建设的少;借鉴外国经验的多,总结我国编辑实践的少,批评不规范的多,提出规范建议的少。有人认为我国医学期刊有“泛滥假论文的潜在危险”;认为审稿专家很难识别稿件内容的真假。如何进一步明确责任编辑、同行审稿专家、主编在审稿中的作用与地位,明确分工协作,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明确网络审稿的法律地位,明确防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措施,从制度上把好关。防止作者、审稿人、编辑突破学术底线,把人情稿、关系稿等平庸、重复发表之作刊载在神圣的科技期刊上。审稿制度是规范学术研究标准、论文写作标准、论文质量标准的制度安排,没有审稿的制度性安排,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不正之风。

2.3期刊评价功能的泛化

近年来,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期刊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工具,其表现形式:一是期刊的“等级”。如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中央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不同等级的期刊基本上就代表了不同的学术水平。二是将影响因子与作者的奖金进行挂钩,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如核心期刊,其内涵原为英国的布拉德福将发表专业最多的那部分期刊称为核心区域,其目的是帮助图书馆制定相应的馆藏战略。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到20世纪80年代后,它成为我国学术界进行学术评价的最重要指标,几乎渗透到教学、科研、成果评定、求职、求学的所有环节。

3 审稿研究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

3.1审稿的主体

赵运通[1]认为编辑审稿具有特定的含义,这就是“以出版为目的,具有判断科学性、决定权威性、职责规定性”的特点。编辑作为个体是指专职的责任编辑,作为群体是责任编辑、同行审稿专家、主编共同组成的编辑群体。关于编辑主体的争论主要有 2个观点:一种认为责任编辑为主体;一种认为同行专家为主体。根据国外科技期刊审稿的特点,一般认为同行评议和权威专家审稿,是正确评价稿件质量的关键。

3.2审稿者之间的关系

丁建平[2]认为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主从、互补关系。李意清[3]认为“专家审稿主要是准确评价稿件的学术价值,帮助解决学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增强刊物的权威性。”争论较多的是责任编辑与审稿专家在审稿中的地位、角色、侧重点及相互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较少讨论主编在审稿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较多主编所处的“兼职”地位,挂其名而未从事编审事务的事实。

3.3审稿的方式方法

黄劲松[4]分析了单盲产生错判以及漏判的原因。陶范[5]认为编辑应引导作者自我审稿。沈玲[6]阐述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在创新性评价、引文与参考文献选择、选择审稿专家上的应用。康素明[7]介绍了国外顺序审稿和同时审稿2种审稿方式的特点。单盲、双盲、作者自我审稿、网络审稿、顺序审稿、同时审稿,反映了审稿方式的多样性,但各有利弊。

3.4审稿项目和审稿单的优化

朱美香[8]认为审稿项目对审稿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审稿单的设计要合理,审稿项目要内容全面,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这样返回的审稿意见才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才能具体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问答式审稿项目的审稿质量较好,记分式次之,简单式最差。朱大明[9]认为“编辑初审应采用规范化的初审意见表”。

3.5审稿者的素质

对审稿专家的要求:一是与作者同行,反对跨行审稿;二是有突出的研究成果与一定资历;三是高学历、高职称,至少是副高、博士以上。对责任编辑强调专业和编辑两方面的业务能力。李德华[10]认为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应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等综合信息素质和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素质”概念的提出,从一个方面提出了编辑如何利用信息工具处理海量信息资源的现实问题。

3.6网络审稿的法规问题

网络审稿是最简捷的审稿方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审稿评价比较随意,几乎不对原稿进行修改,有些时效性差,甚至“石沉大海”。因此,将网络审稿意见转达给作者时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有必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网络审稿的经验,从法规的角度规范网络审稿。

[1]赵运通.编辑审稿的理论界说[J].出版发行研究,1999(4):36-37.

[2]丁建平.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的关联性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3):146-148.

[3]李意清.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专家审稿[J].公安大学学报,2001(2):124-126.

[4]黄劲松.单盲法审稿的缺失与优化[J].编辑学报,2004,16(3):178-179.

[5]陶范.编辑应引导作者自我审稿[J].科技与出版,2008(5):24-25.

[6]沈玲.中国期刊网(CJN)在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0,10(2):76-77.

[7]康素明,韩大勇.医学编辑中具有代表性的2种审稿方式[J].编辑学报,2005,17(4):310-311.

[8]朱美香.审稿项目对审稿质量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1,13(13(5):270-271.

[9]朱大明.科技期刊编辑初审意见表设计探讨[J].编辑学报,2012,24(6):539-540.

[10]李德华.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J].编辑学报,2004,16(4):298-300.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专家
科技期刊的分类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5:06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