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笑傲江湖》是由东方卫视联合欢乐传媒与华录百纳制作出品的大型原创喜剧真人秀节目,“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是《笑傲江湖》的宣传语,以受众为本位的制作理念使节目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本文从受众心理角度,主要是注意、记忆、需要几个方面来分析节目,力图对《笑傲江湖》的传播效果做出评析,进而提出建议与思考。
从受众心理角度研究节目本身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但目前来说,不少节目在推广宣传中都用到了新媒体,而很少有研究对这一点进行分析,笔者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笑傲江湖》节目本身和官方微博的表现,力图对《笑傲江湖》的传播效果做出评析,进而提出建议与思考。
1 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提高受众记忆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笑傲江湖》在引起并保持受众注意方面还是做出了很大努力的,不仅在节目制作上尽心尽力,在其宣传手段上也费尽心思。
1.1 节目本身对保持受众注意、提高受众记忆的努力
1.1.1 “大咖”加盟观察员阵列,成为吸引眼球的利器
《笑傲江湖》请来了冯小刚、宋丹丹、吴君如和刘仪伟四位喜剧界大咖担任导师。更关键的是,这几位大咖导师由于不像一般明星导师那么好把握,“宋丹丹不允许选手用煽情的故事逼她就范,冯小刚不喜欢看到选手太多技巧上的表演,吴君如想看选手的人性和人生态度放开……”种种限制虽然让节目操作起来更困难,但也让节目的看点增加不少。
1.1.2 通过节目强度、背景音等来引起注意
喜剧节目的时长普遍偏长,节目在设计上很好地考虑了受众的注意力保持的问题,可以满足一般观众一次性看大批量的喜剧节目的心理,另一方面,节目时长够长,也有利于吸引由无意注意而调台至此的观众。
1.2 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的利用
电视节目在不断进行内容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最大限度地拉拢受众、满足受众的需要,《笑傲江湖》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可圈可点。
《笑傲江湖》与门户网站或视频网站合作,PPS、优酷、爱奇艺等多个平台都可以看到《笑傲江湖》,为电视节目争取了在互联网二次曝光的机会。《笑傲江湖》官方微博在节目播出之前也会出简短预告,借新媒体之势赚足眼球。
2 满足受众需要
心理学讲,需要是个体在“感到缺乏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这两种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笑傲江湖》在给予受众缺乏的和期望得到的事物中做得比较成功。
2.1 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笑傲江湖》作为选秀类喜剧节目,虽然不像新闻类节目那样可以为受众提供各类信息以消除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但作为娱乐信息的提供者,其能力不可小觑,而且节目中的很多段子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于生活,受众从节目中学习到的搞笑的内容用在生活中就是对节目信息的最好诠释。
2.2 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2.2.1 以情感人
《笑傲江湖》和同季度其他喜剧节目定位很不同的一点就是打情感牌,“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在5月25日的节目中,也就是复赛的第二场,身患脆骨病的选手张雷与四位“笑傲”选手联袂上演了一幕喜剧。在首期《笑傲江湖》播出后便有许多好心人支持张雷,其中还包括著名歌手王力宏。《笑傲江湖》中这样动人的例子不止一个,它让喜剧不仅仅是挖掘开心的一面,也包罗万象。
2.2.2 设置悬念
《笑傲江湖》在赛制的设计上充满悬念,初赛时候规则还很简单,只要3盏绿灯亮起就可过关,复赛的时候增加了300位大众评审和100位媒体评审为选手投票,每场复赛的6个人中排名第一的直接晋级决赛,排名第二、第三的由四位导师选择一名晋级决赛。具体来说,复赛中每一组选手表演完都要和前面选手的分数进行对比,两组选手同时站在台上,揭晓票数的同时会淘汰掉一组选手,这样的设置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为之紧张。
2.2.3 真实性强
很多节目在真实性上备受诟病,但《笑傲江湖》中冯小刚和宋丹丹的几次争执凸显了其节目的真实性。
来自陕西延安的农民张河表演脱口秀,其傻气十足的表演让宋丹丹当场笑翻,而冯小刚却在表演的最后叫停了选手,说张河并非真憨厚,而是装憨厚。宋丹丹表示不同观点,两人争执后,宋丹丹愤而离席。这种真性情的东西不仅不会让人对其产生厌恶,反而有助于节目的传播。
3 结语
《笑傲江湖》在2个月的磨练中之所以能够闯出一片天地,很大程度上是它比较好地摸透了受众的心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在进行网络传播的时候,视频网站上只有部分单个选手的短视频,这就可以制作多个短视频并在微博上进行推荐,效果可能会比直接推荐1小时多的整期节目好,因为现在生活速度太快,受众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短视频能更好地满足受众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获取资讯、满足娱乐休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