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根源于其在节目格式引进、节目内容制作、节目营销造势三个环节的精品理念、精良制作、精准营销;其成功对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样本意义和启示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中国好声音》2014年第三期网络独播权被腾讯视频以2.5亿元人民币买断,引发关注。作为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款火爆的媒介产品,《中国好声音》掀起了电视选秀节目的收视热潮,首期收视率破1.47%,第二期2.71%,总决赛收视率更是突破5%,节目冠名费高达6000万之巨。并被列为广电总局表彰的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叫好又卖座的品牌栏目。《中国好声音》之所以如此火爆,与其在节目格式引进、节目内容制作、节目营销造势三个环节的精品理念、精良制作、精准营销是分不开的。
1 格式引进环节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引进全球热播节目《The Voice》的格式版权,在中国生产制作并大获成功的一款媒介产品。所谓格式,是指成功的节目观念或节目设计理念。众所周知,媒介产品具有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特点,只能在支付大部分开发成本后,才能测试市场行情。
2 节目制作环节
优质的节目格式为一款媒介产品获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如果缺乏精良的本土化内容制作,再优秀的节目设计理念也无法落地并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为确保《中国好声音》拥有精良的节目内容制作,浙江卫视联合了中国著名的专业娱乐节目制作团队“灿星制作”。该团队2010年通过格式购买制作的《中国达人秀》在中国电视界树立了节目格式引进的里程碑。
中国好声音的录制过程中,录像现场有26个摄像机位,其中场内16个,场外10个。每集不到80分钟节目,可调用素材量接近1000分钟,丰富的素材为后期节目制作提供广阔的剪辑空间和创作余地。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不仅演员的歌声,就连四位导师转过椅子后的微表情、小动作和小声议论,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听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观众的节目视听体验。
此外,该节目的核心装置和关键道具,四位导师的转椅是从域外原版引进的,包含版权、运输、安装、维护在内每把转椅的费用高达80万。这四把转椅不仅要与现场音响、灯光实现精准的配合,要保证在不带耳机的情况下,不影响四位导师对学员声音的辨识与考察。
3 营销造势环节
优秀的节目设计理念、专业的节目内容制作还需要与精准的市场营销相结合,才能使一款优秀的媒介产品落地生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和浙江卫视充分利用四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会化新媒体,进行节目营销造势与传播,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
除了浙江卫视电视播出令人咋舌的高收视率之外,根据央视索福瑞和艺恩咨询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2年10月8日,四大门户网站有关《中国好声音》的新闻发稿量高达194万篇,百度、谷歌、搜搜、搜狗等搜索引擎《中国好声音》搜索总量1.7518亿人次,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中国好声音》点击量13亿人次,微博话题量达到11亿4千多万。
经济效益之外,《中国好声音》所传达的人文情怀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诉求,也获得了受众的热烈回应和媒介主管当局的赞赏,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在当前的中国媒介管理体制下,尤显难能可贵。
4 对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中国好声音》在节目格式引进、节目内容制作和节目营销造势三个环节的个案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样本意义和启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在节目格式方面,既要注重全球优秀节目格式的引进,也要注重对域外优秀节目格式进行本土化的开发和运作,最大限度地消解域外节目格式的文化折扣,增强节目的本土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降低产品市场风险。
4.2 在节目制作方面,我们要有更加开放、自信的眼光、格局和政策,为专业主义的节目制作团队的成长和优秀的节目及节目格式的诞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比如当下政策所纠结的“制播到底分离不分离?”我们以为,这个问题更多的应该交给市场逻辑去调节和回应,媒体监管当局不应越俎代庖出台一些有违市场逻辑和限制专业人员创作空间的规制政策。
4.3 在节目造势营销方面,要瞄准目标受众,选择恰当的媒介渠道,开展精准的市场营销造势。以目标受众牵引媒介渠道选择,以媒介渠道驱动目标受众的聚集。为媒介产品的二次售卖和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持续开发拓展空间。
由一款优秀的文化产品入手,进行横向和纵向产品链和产业链的延伸与开发,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普遍现象,并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但这一现象在我国尚不多见,《中国好声音》及其产品链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操作经验和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