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演讲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与《我是演说家》的异同
王晓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2013年安徽卫视推出了国内第一档演讲类真人秀节目,这是国内原创真人秀类节目,其后其他卫视也有推出相似的节目,这里就以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和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为例进行对比,剖析这两档节目之间的异同之处
演讲类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
2013年8月1日安徽卫视推出了全国第一档以说话为主题的节目——《超级演说家》,这是一档中国内地原创的真人秀节目,节目一开播就获得了1.095的收视率,虽然其后的收视率虽有所下滑,但是总体来说,这档节目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超级演说家》播出两季后,北京卫视在2014年10月4日推出了类似的真人秀节目《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开播收视率并不如《超级演说家》,其开播后只有0.949的收视率,但这档节目的总体收视率却比《超级演说家》的总体收视率高。《我是演说家》在第一季第七期收视率达到了1.183,《超级演说家》最高的收视率就是开播集的1.095;《超级演说家》的收官之作的收视率只有0.665,而《我是演说家》的收官之作就达到了0.821,所以有人说《我是演说家》是《超级演说家》的升级版。在这里笔者以这两档节目的第一季为例进行分析,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
《超级演说家》的节目理念是“说得更比唱得好”,希望能够挑选出中国最会说话的人。在真人秀没有音乐,没有舞蹈,没有趣味就无法存活的现实中,《超级演说家》就这样被推了出来,只为了能够挑出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那些有梦想的年轻演说家提供了舞台。而《我是演说家》这档节目以“见证语言的力量”为口号,选手活力十足,赛事妙趣横生,真人秀特色鲜明,兼具戏剧性和话题性。两档节目的理念不同,造就了参赛选手演讲内容的大不同,《超级演说家》的参赛选手注重的是选手的个人情感问题,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帮助乐嘉队的参赛选手李鹤打开了她多年的心结,参赛选手选择的讲演选题大部分是跟人生态度相关,如杨心龙的《年少成名》,曹青莞的《我们的父母》等,而《我是演说家》的参赛选手的选题就涉及一些社会问题,如一出场以讲演《荒漠中的华教》获得三位导师青睐的胡渐彪在争夺12强时的讲演《仗义》,其中点出的社会问题就是“遇到歹徒是否阻止”“老人摔倒是否去扶”等这些敏感的社会话题。
虽然两档节目喊出的口号不同,但是他们给观众们呈现出了语言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一个好的演说家其演讲是多么能鼓舞人心,振奋人心。
《超级演说家》的比赛形式是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试海选。参赛选手依次进入,先是由300名群众评委进行投票,过半的人晋级,再由导师进行选择,没有导师选择就被淘汰,每位导师选择六位选手组建自己的团队,参加之后的对抗赛。第二个阶段,思维导师轮番对战。每队导师派出3名队员进行对抗赛,每轮两位导师根据主持人提供的演讲主题选择出场队员进行约5分钟的演说,然后其余2位导师和1位嘉宾评委各执1票,率先得到2票一方选手的晋级,而另一方暂时待定。最后待定的3名选手进入决战三角进行30秒即兴演说,由300名大众评委投票,得票最高的一位晋级,剩余2位则惨遭淘汰。第三个阶段,队内竞争。队内每位选手进行分组对抗,非本队导师进行投票,票数多的选手晋级,本队导师的票可以使得票数少的选手暂时安全,每位导师必须选出本队一名选手晋级四强。第四个阶段,四强对决。参赛选手依次进行演讲,大众评委投票,票数最少的淘汰,其他人晋级,而进行三进二的比赛选手选择一位助讲队友进行演讲,助讲队友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引出参加选手要演讲的题目演讲结束后,仍是由大众评委进行投票,最后则是冠军争夺赛,命题演讲,导师进行开题演讲,仍是大众评委进行投票。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大众评委的投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导师和嘉宾评委的投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是演说家》的比赛形式跟《超级演说家》有些不同,第一阶段在开播之前,通过海选晋级500名选手,这500名选手进行演说明星密训,然后在500中选择15名直接晋级进行淘汰赛,而后由评委选择85名选手晋级,因此这100名选手就可以进行淘汰赛。第二阶段是淘汰赛,在进行淘汰赛时《我是演说家》创造性的增加了X导师座,X导师有着优先的选择权和淘汰权,四位导师也是选择6位选手组建自己队伍。第三阶段是复赛,选手通过“主题演说”加上“即兴演说”的形式进行比赛,同时加上了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占40%评委评分占60%,晋级12位选手。第四阶段,决赛,12位选手中决出冠亚季军。
整体来说,两档节目的赛制有些不同,《我是演说家》在形式上比《超级演说家》的形式更加丰富些,增加了网络投票和X导师座,但是在总体上两档节目基本上是一样的。《超级演说家》每次晋级对抗赛淘汰的选手比例比较大,而《我是演说家》每次晋级对抗赛淘汰的选手比例比较小,《超级演说家》进行决赛的是4名选手,而《我是演说家》进行决赛的是20名选手,因此《我是演说家》的期数比《超级演说家》的期数多5期,整个赛程比较长。
《超级演说家》中的参赛选手演讲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选手自身的经历,经历多的选手就有很大的优势,《超级演说家》基本上算是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参加比赛的选手在参加节目前,有的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这档节目中,群众评委并不是全程参与评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群众评委只是坐在导师后面作为背景,且在节目中,群众评委坐席灯光昏暗,坐席过高,自始至终大众评委的脸都看不到,这大概是《超级演说家》这档节目中的“硬伤”,最后决赛时的大众评委加入了媒体大众评委,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大众评委262人,每个选手的得票数就没有前期出现的那样极端,初赛时,崔永平凭着演讲《我不是一个神经病》获得了大众评委的全票通过,而在决赛中,崔永片凭借讲演《认输演讲》《养老院的一天》《生命当中的最后一天》而获得的票数分别是160票、179票、166票,总体上获得的票数之间相差的不是很大,与之前的全票通过有着明显的对比,讲演的难度大幅度提高,而获得的票数却比先前少很多,这正是大众评委整体水平提高的的证明。
《我是演说家》的参赛选手在开播前就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培训,因此,在参赛选手质量上这档节目比《超级演说家》的选手质量高的很多,这让笔者感觉《我是演说家》比较专业。在淘汰赛中,导师投票起着决定作用,大众评委并不参与,而在复赛中,大众评委的投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梁植与武劲松的对决中,梁植以51%的支持率险胜,胡渐彪黄执忠进行对决辩论式演讲中,胡渐彪以51%的票数险胜黄执忠,胡渐彪进入十二强,鲁豫战队胜出。
两档节目的评委嘉宾有两位是固定评委嘉宾:乐嘉和鲁豫。这两档节目选择这两位“名嘴”作为导师确实是明智的决定,但《我是演说家》中的导师是两位“名嘴”和两位演员,而《超级演说家》的导师是三位“名嘴”和一位演员,导师设定方面都有涉及到演员,在节目中我渐渐了解到为什么导师中会有演员,因为演说家在舞台上不仅仅只是说话,还是一个“秀”,需要一定的表演技巧来感染观众,打动评委。两档节目都有邀请嘉宾评委来助阵,《超级演说家》在决赛中邀请了张丰毅来进行讲演,而《我是演说家》是在12强角逐赛中每位导师邀请一位嘉宾评委来为自己的队伍助阵,邀请的环节不一样,嘉宾评委的作用也不一样。
在笔者看来,这两档节目的相似度比较高。有时看着两档节目时会有一种看同一档节目的错觉,尤其是乐嘉说“你说我们听”时这,种错觉更加明显,这句话或许是个人习惯,但是若是不仔细看节目名称和电视台标的话,给观众的感觉是一档节目,加之两档节目都有着乐嘉和鲁豫两位导师,虽然在之后的《超级演说家》第三季中,窦文涛、金星取代李咏、林志颖成为导师,在导师结构上进行了调整,但不可否认,这两档节目的相似度确实很高。相对于时下热播的引进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来说,作为国内原创的真人秀节目,这一创新是我国真人秀节目迈出重要一步,为国内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范例。
[1]李梨.从《超级演说家》看演说类电视节目的创意与策划[J].视听,2015(7).
[2]吴雨欣.《我是演说家》力求精英说热点[J].神州,2014(34).
[3]吴晶晶.“说”出你的精彩[J].新闻世界,2015(4).
[4]胡继超.《超级演说家》的传播价值探析[J].传媒,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