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业务根基是新闻出彩的必由之路——从参与县级广播电视作品评比活动谈起

2015-02-26 07:20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广播电视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精品广播电视稿件

尉 佳(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广播电视台)

打牢业务根基是新闻出彩的必由之路——从参与县级广播电视作品评比活动谈起

尉 佳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广播电视台)

近几年来,辽宁省东港市文化广电局为了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文化宣传水平,鼓励新闻从业人员多出精品佳作,以“中国梦、劳动美、广电杯”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大奖赛为载体,积极开展行业劳动竞赛活动,吸引了众多从业者的积极参与,使一大批优秀节目和作品脱颖而出,实现了文化广电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作为此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责任者之一,笔者既为历届评审会的成功举办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评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稿件质量等问题感到深切的担忧。如果不下力气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评比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全系统精品工程实施的质量。

1 参评稿件中存在的问题

1.1新闻要素不全

消息是各种媒体最常用的报道体裁,是记者手中的“常规武器”。在各个层次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作品评比中,一般都设有“长消息”和“短消息”类别。消息虽短,但写好它并不容易,因为它不仅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鲜明性的特点,还必须具备“五个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新闻要素。

从近几年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评比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作者忽视新闻要素的提炼与陈述,不是时间与地点不确定,就是人物背景交待不清楚,令评委们看(听)后,一头雾水。例如,有一篇电视新闻反映的是军嫂积极支持丈夫戍边,默默伺候患病公婆的故事。稿件通篇比较完整,故事性也比较强,但可惜的是稿件对丈夫是何许人也,妻子是哪方人士,没有明确交待,该稿件因要素不全,最终落选。

新闻需要改革,消息的写法也需要改革。但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创新,一条好的消息总要让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否则,很难会产生公信力和感染力。

1.2体裁选择不当

一般来说,凡是参加评比的作品,都要具备主题重大,材料典型,角度新颖,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特点。这是考验记者新闻敏感性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好的记者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以小见大,突出事件的指导性,而功力较差的新人,常把体裁一般,事件平庸,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报道出来,“挖到筐里就是菜”,明眼人一看,就能辨别出差距来。例如,反映农业生产方面:只要有这方面的题材,大多数记者不是奔着水稻收割去,就是奔着草莓采摘去,除了种粮大户和种养合作社没有别的,题材类同,报道扎堆。而老百姓真正关心的土地流转、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改造、涉农项目资金贷款难等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个别记者图省事,爱走“简便道”,常游走于网络间,网络报什么,他就报什么。如“毕业季”“供热难”“春风行动”“年夜饭价格战”等,这些被人多次嚼过的“馍”,内容陈旧老化,报道手法简单,没有地域特点。这样的作品,在评比中怎会有竞争力呢?

1.3挖掘力度不够

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必须具备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有广度和深度,这是鉴别作品是否具有“含金量”的一条重要指标。

在上报参评的众多稿件中,我们发现,本来有些作品选题还是可以的,在城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但是,由于作者对作品挖掘不够,对问题探讨不够,缺乏真知灼见,使作品缺少深度和高度,没有达到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如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报道,有的记者只拍摄几条街道,找几个当事人谈谈,画面单调,场面冷清,缺乏亮点,新闻内容不厚实太单调。再如反映校园安全和校车安全问题,大多数记者只注重表面乱象的报道,而没有在管理体制上进行“问责”,更缺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犯了“隔鞋挠痒”的老毛病。

1.4制作水准不高

后期制作,是完成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有较高的后期制作水准,会对参赛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上报的作品中,不少作品经常出现“失声”和“卡壳”现象。有的作品画面粗糙、配音嘶哑,存在着“夹画面”,压混不当现象,使作品质量大打折扣。每年评比,总有一些作品因技术问题被涮下来,令人遗憾。

2 解决措施

要克服和解决这些常见问题,参赛单位和作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打好主动仗,争取好成绩。

2.1要精心组织

各新闻单位要对上报的作品进行认真把关,严格履行审批制度,不能谁爱报什么,就批什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审批人员推荐参评稿件时,要有创优意识,要有质量意识,谁的稿件质量高,就推荐谁,绝不能搞无原则的平衡。要取得参评好成绩,不是靠作品的数量取胜,而是要靠质量取胜。因此审批单位要坚持规则、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不碍于情面,凡是应景作品,一律要痛下决心进行淘汰,这对提高单位宣传质量、提升单位知名度有

着重要和深远意义。

2.2要加强培训

一般来说,喜欢参加评比的采编人员多为岗位新人,一是评职称需要,二是岗位竞聘需要。积极参评,是进取心强烈的表现,主管单位要予以大力支持。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在业务上的不足和弱点。加强平时的业务培训,加强“岗位充电”,是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强基之本”。例如,在一些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标题不准确”“布局不合理”“观点不鲜明”“语言不凝练”甚至在稿件中出现违背新闻规律的做法,都是功底不深的集中反映。需要引起参赛单位格外重视和关注。

2.3要健全机制

推出精品作品考评与激励机制是实施精品战略的强大动力。为了保证精品工程的常态化,做到日常宣传天天有精品、月月有精品、年年有精品,防止因新闻竞赛而出现的“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现象,需要各级节目审查委员会、编委会,及早恢复每日点评制度、每周例会制度、社会评播员月评和季度评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主题宣传和重点活动报道的策划、协调、组织和管理,保证精品不流失,宣传不走样。使“三贴近”“三深入”成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作品)评比活动中,有所展示,并取得一定轰动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电节目评比、常评常新、精品不断、好戏连台。

2.4要实行联动

实施精品战略,搞好新闻竞赛,不是哪个部门和哪个人的事情。作为参赛的组织者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要学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部门联动,人员互动,做到编采录播制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密切配合。参赛作者不可能都是“多面手”,在后期制作方面也有强弱之分。大家一定要懂得“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部门助力,大家给力,才会使参赛作品更完美、更深刻、更出彩。东港市在辽宁省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大奖赛中(县级)连夺“七连冠”的经验证明,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业者踊跃参加“岗位练兵”是夺金摘银的制胜法宝。应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精品广播电视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