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专题中的个性表达手法

2015-02-26 07:20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专题片

姚 昶

(作者单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论人物专题中的个性表达手法

姚 昶

(作者单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摘 要:人物专题片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展示主题人物的实际生活、内心情感、生平经历和思想境界为内容。在人物专题中,为了体现主题人物的思想和经历,提高专题片的视听效果,给受众最有冲击力的视听享受,制作过程中往往采取许多个性化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对人物专题特点及表达手法的分析,阐述了一些个性表达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人物专题;专题片;表达手法

人物专题片的主题是人物,人物的表达手法的运用是能否在专题片中,突出主题,完美刻画人物形象,给受众视听享受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人物专题中,一些表达手法的运用,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深刻地表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饱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1 人物专题片的特点

1.1真实性

人物专题片的主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因此,人物专题片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人物专题片中所展现出来的都是实际存在的真人真事,制作者通过现场拍摄的影视资料素材用特定的视听设计以及后期的制作合成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将这些真人真事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

1.2艺术性

人物专题片是主题人物实际生活经历的升华,集综合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在一部人物专题片里,既要有实际新闻的真实性,又要保证艺术的审美性。人物专题片通过声音、光、镜头等的制作将现实生活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人物专题片的艺术性。

1.3审美性

人物专题片的审美性是吸引受众的主要因素之一,画面拍摄不仅要纪实,更要意境深远,引人深思。画面流畅、优美的人物专题片不但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更能在潜意识里引导和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新时代的浪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物专题片的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1]。因此,丰富内涵和经得起心理审美考验的专题片才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受众通过不同题材的人物专题片,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和感知,在审美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心灵的世界也能得到升华。

1.4反思性

一部成功的人物专题片应该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使受众在观看后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思想和目标。反思的产生有利于受众通过专题片的内容更加深刻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提高受众的精神文明水平。

1.5传播性

人物专题是受众另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受众通过人物专题片的讲述,在精神上得到营养的滋养。例如,一直走红的综艺节目《百家讲坛》,通过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人物的介绍,使受众能了解我们5000多年的历史文明,并且通过一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感悟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

1.6时效性

很多人物专题片都具有时效性,例如,当代的领袖人物的专题事迹的播出能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培养人民群众的新时代精神等。此前播出了一些关于政府官员倡导廉洁奉公的人物专题片,广受大众的好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当时发生的热点事件相关的专题片,如奥运宣传片等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 人物专题片的视听语言个性表达

影像是人物专题片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镜头的运动,将专题片的内容呈现到受众面前。因此,结合美学艺术法则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构图、运动、色彩、光影等个性表达方式,人物专题片能体现出其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2.1镜头画面的运用

在人物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不同的镜头来突出主题人物的真实性,从而表达出人物特征和情感。特写镜头是人物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通常需要面部的特写镜头来完成。同时,不同的景深和部位的特写镜头能引导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地方,如人物专题中经常出现的神态、眼神、手势等,从而使受众对主题人物的某一个动作或表情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深化了人物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此外,特写镜头还能展现主题人物的一些细节,例如衣服上的特点、期盼的眼神、长满老茧的手等,有助于塑造人物的鲜明形象。因此,在拍摄人物专题时,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十分重要。

例如,关于汶川地震的专题片中,许多灾后倒塌的建筑、废弃的房屋、灾难中抢险战士疲惫的神情等,无不深深地打动受众的心,使广大群众对抢险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折服。这些特写镜头对细节的把握,是文字无法代替的,这种视觉上的直接冲击所带来的震撼和心灵上的共鸣也是文字无可比拟的。

除了特写镜头,中景、近景、远景、全景等镜头组成了人物专题中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但是为了突出典型人物,

在构图上要将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此外,在人物专题片中,空镜头的使用往往能发挥出一些独特的作用。空镜头通常体现专题片中的环境、季节、场景等,能从侧面突出主题人物,表达主题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井边躺着的空桶,能侧面表达孤独和寂寞的情感,雨天的空镜头则能传递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都十分适合作为转场的画面。除此之外,空镜头还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阳光下的向日葵,象征着主题人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2镜头画面的剪辑

剪辑是指在人物专题片的制作中,对大量的镜头素材进行筛选、分类和衔接的过程。在人物专题进行剪辑时,要精心布置画面,思路清晰,将许多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流畅清晰的画面,并且使影片主题突出,具有审美品位和艺术感染力。

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蒙太奇手法在人物专题片中最为常见,蒙太奇手法不但能纪实地展现出主题人物,还能引导受众去分析主题人物的特点,达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2]。蒙太奇手法侧重于镜头之间构筑并列的艺术效果,例如,大量特写镜头的衔接,能引导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点上。当我们描述一个主题时,将多个没有相关性的镜头组合在一起,产生暗喻的作用,能使人物专题的结构更加清晰,主题更为突出。

电视作品的第一个画面决定了电视作品的思想主题或基调。因此,电视作品中的一个镜头通常给受众留下一个初始印象,第一个展现的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作品的吸引力。对于人物专题片来说,第一个画面尤为重要,不同题材的人物专题片采取不同的切入方式,有的追求细节的动人,有的则直接突出主题,有的使用倒叙产生悬念等。

2.3时间的表现手法

在人物专题片的制作中,画面的运动时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专题片的物理时间,这点从受众的角度看是恒定的,没有变化;其次是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如主题人物的成长、花朵的开放到凋谢的过程等,通过画面的运动、解说词和背景音乐的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时间;最后是受众的心理时间,指的是受众在看专题片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和情感对画面进行解读所产生的联想等,主要依靠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在这三种时间里,第二种表现手法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通过音乐、解说词和镜头的配合,既能压缩时间又能延长时间,还可以利用压缩时间和冻结时间的表达手法来制造悬念或引导受众的思考。

2.3.1延伸时间

现实场景中短短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慢镜头播放的方式展现在人物专题中,不但能扩展空间造型,还可以表达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如奔跑的动作、子弹的发射等。这些镜头的运用可以改变画面的播放节奏,从而为受众带来视觉的冲击。这种慢镜头播放的方式还能表现悲伤、沮丧等情感。

2.3.2压缩时间

压缩时间与延长时间相反[3],是将现实世界里一段较长时间发生的事情及过程在专题片中采用快进播放的方式,从而在短时间内将事件表现出来的方式,如花朵开放的过程、日月变化等。人物专题片的片头经常运用这种表达手法,通过快速播放几个过程较为漫长的画面,使受众的视觉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2.3.3冻结时间

冻结时间又叫定格画面,是通过定格某一时刻的画面完成特写的体验,通过定格画面来留下永恒的瞬间印象,是强调时间的最完美的隐喻手法。利用这种手法能使受众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主题的特征,在人物专题中,经常被用来表现主题人物一些较为强烈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2.3.4制造悬念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的改变,能为受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摄像机快速地从某一个事件上移开,能引发受众的好奇心,引导受众自主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若摄像机快速地向后退,展现出一个受众没有猜到的东西,就会给受众带来惊奇的感觉;若摄像机缓慢的靠近一个细节,受众会跟随摄像机里的影像不断猜测结果,就可以达到给受众制造悬念的效果[4]。摄像机不同的运动方式能给受众传递不同的感受,使人物专题片的节奏更加流畅,画面更加丰富饱满。

3 人物专题中声音的个性表达手法

声音是人物专题要素中的一个,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音响和人声。声音和镜头的合理配合,能为人物专题中传递主题思想,突出画面意境提供有利条件。

3.1人声

在人物专题中,人声主要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以及同期声。

在人物专题中,独白指的是主题人物的自我叙述,多用于解释主题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世界等,通过主题人物在独白中流露出的感情能侧面烘托主题片的意义。

对白在人物专题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侧面烘托主题人物的基本手段。解说词则是在独白和对白过程中,对专题画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同期声是专题片拍摄现场的原始资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述说主题的重要依据。同期声通过后期剪辑后,根据实际情况在专题片中穿插,起到证实、解说专题人物的作用。有些同期声的背景声音较为嘈杂,影响专题片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剪辑制作过程中,往往采用弱化音频的手段,同时配以背景音乐,使专题片的声音表现力更加丰富。

3.2音响

音响的配合能加深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在刻画主题人物内心活动、推动专题情节的发展[5],烘托专题片的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十分良好的表现。如《艺术人生》栏目,每当主题人物独白时,都会播放一段较为悲伤的音乐作为背景,使受众通过音乐的推动与主题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染力极强。

辅助音乐是指专题片中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专题片所要表达的主题选择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音量要小于人声,只能侧面烘托气氛,并不能主导整个专题片的思想。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刻意抬高或降低背景音乐的某一段,能深刻地衬托情感,从而向受众传递特殊意义和深刻的印象。

3.3声音在人物专题片的作用

音乐具有流动性和连续性,在表现人物情感,渲染气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在人物专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增强画面真实感

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声音作为专题片的辅助配音,能使画面的真实感增强,强烈激发受众的听觉感受,更容易快速进入到专题片中,从而实现渲染气氛的目的。例如,在人物专题片《选择》的开始阶段,画面配合鸟儿的鸣叫声,侧面烘托出主题人物的生活悠闲、安乐的景象。

3.3.2丰富画面内容

合理的配音能起到延伸画面,使画面更加丰富饱满的作用。声音也可以作为视觉的转换体,通过声音的配合,能使受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物专题的主题思想。同时,通过声音的流动性,使一些局限较大的画面不断向外延伸,最终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画面。

3.3.3抒发情感

好的音乐能将所有情感浓缩进每一个跳跃的音符里。在人物专题中,好的配乐不但能使受众的感官受到冲击,同时激发受众对专题片的深层思考,通过音乐将受众的情感进行微妙的调整,达到与主题的共鸣。

3.3.4衔接画面

声音具有连续性,通过音乐[6],能将不相关的场景一一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画面,使画面的内容转换和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使受众更加受到画面的吸引。

4 字幕语言的表达手法

在人物专题片中,文字与声音一样都是补充画面的方式,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具艺术感染力。这里所说的文字是指画面的片头字幕、解说词以及人物介绍的字幕等。这些文字多以美术字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在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字幕的设计要符合专题片的主题和基调,同时要考虑受众的审美要求和视觉心理,结合专题片的内容确定字幕的大小、字体及位置。

4.1字体的分类

不同的字体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情怀。在人物专题片中经常出现的字体分为三类:印刷类、书法类、美术类。印刷类字体书写规范,识别性高,经常作为旁白的字幕样式,其中宋体和仿宋体较为严肃端庄,多出现在人文类人物专题片的旁白中;黑体较为稳重,多出现在政治类的人物专题片中;楷体较为俊秀、飘逸,多用于青年或艺术人物的旁白中。隶书以及行书等属于书法类的字体,古朴流畅,多用于传统艺术家的人物专题片中。

美术变体字通过改变字的形状和字体来实现其灵活性和表现力。这类字幕多用于人物专题片的片头字幕中,能发挥视觉冲击的效果,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人物专题片《梁思成林徽因》就是采用美术类变体字作为片头字幕,既彰显出那个年代的特点,又符合林徽因书香门第的性格特色,使画面和内容完美结合。

4.2字幕的表现手法

片头字幕应高度结合人物专题的主题和风格,根据受众的审美要求以及美学进行精心的设计,片头字幕应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受众的视觉受到巨大的冲击,专题片中的旁白的字幕则应规范、清晰,且不能占据画面太大的板块,喧宾夺主。

字幕在选择颜色上,可以根据专题的背景和字体的对比以及专题片的题材两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党政人物的专题片常用鲜艳的红色字体;儿童人物为主题的专题片则通常选择比较明快亮丽的颜色;传统艺术家类的专题片的字幕颜色则多为庄重的黑色等,突显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字幕的空间位置上,当字幕是画面的主体时,将字幕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若字幕是作为标识等辅助作用,则将字幕放在附属的位置上,以简洁明了为主。

字幕的运动上,字幕的运动节奏应考虑到受众的阅读速度,同时与背景音乐的节奏相结合[7];运动方式则根据专题片的主题思想,主要以吸引受众的注意为主。

字幕的背景设计上,不但要保证字幕能清晰地显现出来,还应注意背景的颜色与专题片的整体画面是否相协调。字幕与画面的配合以实现醒目、可视性强的目的为主。举个例子,在以民间手工艺人为主题人物的专题片中,字幕背景可以采用与民间艺术相关的剪纸、木刻等,用以体现专题片的民间艺术风格。

字幕背景的设计中,为了使字幕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必须与字幕的颜色有明显区别,亮度上更应以衬托字幕为主[8]。例如,在政党类的人物专题片中,通常采用暖色调来显示字幕,儿童主题的专题片中,则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造型、变化来突出活泼的主题氛围。

5 人物专题片表达手法的创新

人物专题片的人物刻画和事情的叙述不是通过任何一种单元化的因素就能完全展现出来的,而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结合起来的。

5.1画面的创新手法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人物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把主题人物最闪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展现给受众,同时将主题人物的思想活动转化成具体的画面,使受众的感受更加直观[9]。尤其在人物专题片对于人物的成长经历的表达方面,由于无法收集过去的成长痕迹,因此,需要协调人物过去的成长经历与信息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专题人物的某个特定的阶段或思想活动的表现认真规划,以期得到新颖、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

如在一些人物专题的制作过程中,通常对过去的事回放时,将画面做出一些色调调旧的处理,主要是以暗黄色为基本色调,突出强调回忆的感觉。

5.2调动技术和艺术手段的创新

在人物专题片中,为了突出主题人物的真实性并使专题片的主题更加深刻,在确定了专题片的主题后,对于人物的表现手法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影音和拍摄技术理念,使专题片的主题思想更为宽广,人物表现形式更为灵活,使人物专题片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人物专题片以真实记录人物形象为主,但不能拘泥于人物原生态的呆板记录,因为在真实记录的同时还要突出人物专题片的主题,深化专题片的思想内涵,通过人物专题片中所展现出的主题人物,向受众传递制作者的思想内涵。因此,人物专题片在追

求主题人物的记录的真实性的同时,也要将艺术表现融入到制作过程中,深化人物专题片的主题。因此,在人物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融入新观念、新思想,别出心裁。

6 结论

人物专题片中,对于主题人物的刻画和表现需要多种元素的综合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在人物专题片中,人物是其核心,将主题人物更加全面及深刻地表达出来,是人物专题中个性表达手法的最终目的。本文对个性表达手法的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不同类型专题片中应采取的不同表达手法。然而,人物专题片要想提高受众数量,依然需要不断吸收外界的新鲜知识和资讯,不断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颖.《中国现代人物专题研究》评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2).

[2]郑金花.浅谈电视人物专题采访中的几个关键因素[J].中国新通信,2014 (14).

[3]贡宁宁.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J].新闻传播,2015(4).

[4]吉利.如何做好新闻人物的电视专题报道[J].新闻传播,2015(8).

[5]鲁卫东,冯伟.制作电视人物专题片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6]温晓明.浅析电视专题节目的配乐思路与技巧[J].大众文艺,2012(9).

[7]汤铭明.论专题摄影报道的观念性表达[J].新闻爱好者,2011(6).

[8]王晓妘.人物专题片解说词配音的“传之有神”[J].视听纵横,2013(3).

[9]王海鹰.电视专题报道的表现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专题片
时政类专题片如何“好看”起来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专题片如何实现融媒体传播——以《法治中国》为例
大型理论文献专题片《跨世纪红星》解说词(之五)
大型理论文献专题片《跨世纪红星》解说词(之四)
大型理论文献专题片《跨世纪红星》解说词(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