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网络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耗散结构论和熵理论的分析

2015-02-26 00:47:42肖宗建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年23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竞争优势

肖宗建

(临汾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山西临汾041000)



经济研究

联盟网络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耗散结构论和熵理论的分析

肖宗建

(临汾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山西临汾041000)

从系统论角度,运用耗散结构论和熵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联盟网络的复杂性特征进行了充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机理和路径,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和优化。

联盟网络;竞争优势;耗散结构论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一体化、经营虚拟化、需求个性化、关联网络化已成为普遍现象,不确定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企业仅靠自身力量已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逐渐演化为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那么,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和路径是什么?大多数学者从网络结构特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强关系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1],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中处于关键位置有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2]。但他们都从联盟网络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加入网络联盟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但同时企业在参与网络联盟时还会考虑其它方面目标,如增加地域势力并实现全球化战略、扩展企业边界、提高核心能力、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等,多重目标性决定了联盟网络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也需要处理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利用耗散结构论和熵理论的核心思想,提出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概念模型,从而解释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机理,指导实践企业管理工作。

1 耗散结构论、熵理论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熵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只能由有效转化为无效,系统的整体状态只能由有序变为无序[3]。熵理论运用到管理领域,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中,管理将产生熵增效应,也就是混乱程度将增大,有效能量总是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4]。与熵相对应的一个理论是耗散结构论,该理论主要讨论了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因此,耗散结构论运用到管理领域,是指一个开放组织,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通过组织内部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有序状态,从而形成新的更高级的有序结构[5]。

在管理中,熵和耗散结构二者此消彼长,共同主导着组织的发展演化。当“熵”起主导作用时,组织系统的正熵大于负熵,组织管理的混乱无序性增强;当耗散结构起主导作用时,组织系统的负熵大于正熵,组织走向有序管理。这种交替作用使得组织呈现出动态的规律性波动,推动组织螺旋上升到更高级的结构。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外界环境,从外部环境中吸收资源和能量,如人员、资金、管理技能、技术等,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如产品、服务、利润等。一些产出在管理过程的系统模式中,重新转化成投入,例如,利润可以进行再投资,以保持系统的动态性,使企业活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讲,“投入—转化—产出”是其基本过程,企业的输入和输出一旦停下来,内部将混乱无序,显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就是吸收和产出,因此企业绩效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内部能力,也取决于外部环境,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2 联盟网络的复杂性特征

联盟网络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安排,这种组织模式能够通过不断地与联盟成员互相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结成联盟,将自身不具备竞争力优势的部分通过网络化达到优化,通过各个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整体协同效应,使成员企业扬长避短,保持自身的发展和演化,联盟网络具有明显的耗散结构特征[5]:

一是开放性。与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不同,联盟网络是一种松散型组织结构,是凌驾于企业之上、形成跨企业的松散型构架,其边界比较模糊,节点的准入、退出门槛低,可能难以统计节点的数量,淡化了企业供应商、销售商、竞争对手之间的区别。因此,联盟网络依靠开放性而存在,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自组织动态系统。

二是非线性作用。非线性不是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是量与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使得整体不再简单地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大于部分之和。联盟网络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产生互补性的协作关系和竞争性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异质资源的互补和耦合作用,产生倍增效应和相乘效应。

三是远离平衡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市场供需的快速变化,联盟网络不断地产生成员之间目标的冲突、联盟网络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冲突、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冲突等,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竞争力,不断地寻求外部合作者,使联盟网络的边界不断地被打破,这种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使网络关系、网络结构和组织形式时刻处于动荡之中,改变着原来网络系统原有的平衡,使联盟网络远离平衡态。

四是存在涨落。由于环境变化,网络组织不可能保持或停留在某一个水平的有序结构上,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内,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系统不断受到干扰而产生无数个“小涨落”,当这些“小涨落”聚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巨涨落”,推动系统达到临界状态,这时输入微小的变化,系统就会发生突变,形成新的耗散结构。

3 联盟网络对企业持续优势的影响机理和路径

网络组织的治理包括学习创新、决策协调、激励约束、利益分配等机制[6]。学习创新机制既是网络治理的灵魂,也是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前提,合作节点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合作成员通过吸取对方的优势知识与技术,实现协同效应;决策协调机制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充分利用人机接口工程、管理科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形成以整个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代替了传统的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的决策系统;激励约束机制是为了整合不同资源、促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平衡、建立合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修正合作者不当行为,以推动网络组织的健康运行;利益分配机制涉及到伙伴之间签订协作协议时对利益部分的安排,是协作契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合作方参与协作的出发点和基础。这四大机制通过非线性耦合作用,产生互补效应、协同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这三种效应增强了合作成员对知识的吸收和资源的互补,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一是互补效应。互补效应是指对有形资源的互补,受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的影响,包括机器设备、金融资产在内的有形资源很难在某一个市场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将处于闲置状态,这一方面会产生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仍将会产生维修、保管等方面的成本,导致这些资源的收益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了充分使用资源,以获得较高利润,要从企业外部引入负熵流,这可以通过资源互补的路径来达到目的,资源的互补可以将闲置资源出租或者外包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合作合资、并购、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实现,联盟网络一方面由于合作方重复博弈导致了组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因为由于其是一种松散型组织能保持必要的灵活性,所以能为合作方资源互补提供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借助于联盟网络,企业通过组合挖掘出没有得到利用的实体资产并充分利用而提高了整体的效能,达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的目的,实现1+1=2的效果。

二是协同效应。互补效应是一种靠数量的增加产生的效果,本质上是一种低层次的合作,而协作效应是合作的高级阶段,是互补效应升级后的效应。邱国栋、白景坤认为,网络联盟中合作方之间的互补效应是初级协同效应,而利用隐形资源互补合作后发生的效果才是高级协同效应[7]。因此,与互补效应不同的是,协同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质量上的提高,是对隐性资产的共享和互补而使整体发生的质变,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过程。可见,协同比互补更具备战略高度。Igor Ansoff(1965)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在研判和识别自身内部能力强弱和外部机遇的基础上,寻找自己发展机会的过程,协同战略像纽带一样,通过寻求合理的投资、运营、管理、销售等过程,把企业多元化的业务、各种要素以及与外部环境联结起来,有效配置和安排各种生产要素、作业和过程,实现报酬递增,通俗地讲,协同即“2+2=5”[8]。虽然Ansoff意义的协同针对企业内部而言的,但我们可以引申到网络组织中,同样对网络组织的协同有很强的解释力。在联盟状态下,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易由外部市场转变成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每一个合作方而言,其他合作方都是外部主体,通过不断地与这些外部主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非线性的交互作用下,提高整个网络的运作效率,使得整个联盟网络呈现出一种指数式的上升趋势。

三是知识溢出效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隐形资源已经成为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知识具有溢出效应,由于主体之间知识存量的差异而导致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知识的无意识流动。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由于可编码,受法律保护,可以进行合法公开的交易,而隐性知识由于难以传递、难以编码化,从而难以被其他主体所模仿和利用,成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重要来源。联盟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获得隐形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网络内部某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的包括技术、产品式样及市场信息和管理方式等新知识较多的外溢出去,成为网络中的公共知识。所以,企业通过加入联盟网络,可以高效地实现技术、诀窍等隐形知识的交换组合与优化配置,更好地获取外部知识和技术,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有利于降低产品缺陷的数目,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提升创新绩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顾客求和反应市场,促进产品改进和新功能开发。从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看,知识溢出效应对于成员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个熵减的过程,通过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得到增强。但是,由于隐形知识被模仿或掌握,有可能使得企业竞争力减弱。所以,知识溢出效应也有正负效应之分。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联盟网络就是通过合作方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在学习创新机制、决策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网络治理机制的耦合作用下来影响了熵流,当耦合作用产生的互补效应、协同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是正的,产生负熵流,当耦合作用产生的三个效应是消极的,产生正熵流,正熵流与负熵流相互抵消,相互交织,并通过网络内部各要素的内部互动关系的调节,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推动联盟网络由杂乱的无序状态演化为新的有序状态,由低度有序演化为高度有序,由一种耗散结构演化另一种新的耗散结构,促使联盟网络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竞争优势的持续。

4 结语

联盟网络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加入联盟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快速反应外界瞬息万变的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系统论角度,运用耗散结构论和熵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联盟网络的复杂性特征进行了充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联盟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机理和路径,在联盟网络的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合作方产生互补效应、协同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使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提升整体网络联盟和单个成员的竞争力,这些研究充实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并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Uzzi B.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the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The Network Effec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61(4):674-698.

[2]Tsai W.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2001,44(5):996-1004.

[3]杰里夫·里夫金.熵:一个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任佩瑜,宋勇,张莉.论管理墒、管理耗散结构与我国企业文化的重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46.

[5]丁月华,王俊岭.基于熵变模型的网络组织演化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11):110-114.

[6]孙国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J].经济管理,2003(4):20.

[7]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92.

[8]Igor Ansoff.Corporate Strategy,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M].New York:Mcgraw Hill,1965:210.

(编辑:王璐)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on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Dissipativity Structure Theory and the Entropy Theory

Xiao Zongjian
(W ater and Solid Supervision Station of Linfen City,Linfen Shanxi041000)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theory,using the core idea of 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Entropy Theory,this paper fully elabor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twork,on this basis,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alliance network the mechanism and the way to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realize continuous and optimiza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dvantage.

alliance network;competition advantage;the Dissipativity Structure Theory

C931

A

2095-0748(2015)23-0003-03

10.16525/j.cnki.14-1362/n.2015.23.01

2015-10-16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2013041071-01)

肖宗建(1978—),男,重庆永川区人,本科,管理学学士,会计师,现就职于临汾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任副站长,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竞争优势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感谢竞争
画与话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火山岩气藏体积压裂多裂缝协同效应及控制机理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