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王 青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83400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陈伟王青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834009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肺隔离症的部位、类型,并使用MIP、MPR、VR and CPR等重建技术观察异常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为囊性,7例为实性,5例为囊实性。15例均查见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胸主动脉12例(80%),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关键词肺隔离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而来。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组织由体动脉供血,且与正常肺组织分离,在临床上较少见。DSA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然而其为有创性[1]。近年来, 随着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技术的发展, 其血管造影技术使肺隔离症异常血供的检出变得方便、快捷。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9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隔离症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0~60岁,平均年龄26.7岁。临床症状为咯血3例,反复发作肺炎3例,咳嗽、发热5例,血性脓痰2例,胸痛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
1.2CT扫描方法15例患者均使用飞利浦 Brilliance 64 排螺旋CT检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旋转时间0.42s/周,准直器64mm×0.625mm,层厚1~2mm,重建间隔1mm,螺距0.891。先行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肺尖至第12胸椎下缘。然后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l)100ml 经肘静脉注入,注射流率3ml/s。注药后延迟20s行动脉期扫描,延迟55s行静脉期扫描。将扫描数据传送至工作站, 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建(CPR)。
1.3观察项目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供血动脉、回流静脉。
2结果
本组15例均为肺叶内型,均为单发。右肺下叶6例,左肺下叶9例。按照病灶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分为3类具体为:(1)囊性肿块3例,均为多房性,囊内为液体成分,囊壁厚薄不等;(2)囊实性肿块5例(图1A、B),表现为实质性成分内出现多个囊性区,囊性区为液体也可合并有气体,无强化,实性成分厚度不等,可明显强化;(3)实性肿块7例,呈单发软组织肿块(图2A、B),有明显强化,边缘清楚。病变最小者1.0cm×1.7cm,最大者约 7.5cm×9cm。
MIP、MPR、VRT、CPR清晰显示15例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胸主动脉12例(80%)(图2C,1C、D),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均为单支供血,血管直径约0.3~1.4cm。引流静脉均为肺静脉。CT所见与手术发现完全相同。
1A1B1C1D
图1左肺下叶肺隔离症CT断层与重建图
注:图1A, 肺窗左肺下叶见少许片状密度增高影(白箭头),部分包绕血管(白箭头)。图1B,增强扫描血管明显强化(白箭头),病灶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白箭头)。图1C ,MPR显示胸主动脉下段发出一分支血管(白箭头),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图1D,VR显示胸主动脉下段异常分支供血(白箭头)。
3讨论
肺隔离症是由胚胎时期支气管肺前肠发育畸形造成,原因是主动脉分支和支气管肺后丛之间的连接未能正常闭塞而持续存在, 造成一部分组织由主动脉分支供血而无呼吸功能, 形成肺隔离症[2]。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组织有异常体动脉供血。而其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因此异常体动脉供血为特征表现。根据隔离的肺与正常肺有无共同胸膜分为叶内型、叶外型和混合型。叶内型多见,混合型罕见[3]。发生部位以双下肺段为主,其中左下肺占60%~90%, 偶然会发生在其他肺或肺外区域[4]。本文中15例均为叶内型。其中左肺下叶者占60%。本病以青年患者为多, 男女发病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咳痰、胸痛以及反复间断发热和反复肺炎为主,甚至可以痰中带血。术前准确判断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位置及数目可以避免术中损伤。
2A2B2C
图2左肺下叶肺隔离症CT图
注:图2A,肺窗左肺下叶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白箭头),周围见少许斑片影。图2B,增强扫描见左肺下叶实性软组织密度团块(白箭头),密度不均匀,可见少许钙化。图2C,增强扫描见肿块强化不均匀(白箭头),可见胸主动脉分支供血(白箭头)。
DSA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测手段,且不能同时显示肺内病灶的情况。MRI和MRA虽然图像视野大、覆盖范围广、无创性且无辐射,但也只能显示本病的供血及引流情况, 而对肺内病灶的显示不如CT[5]。近年来随着MDCT扫描与重建技术的发展,其在心血管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也独具优势。由于肺隔离症异常供血动脉较小,常规CT难以检测,MDCT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如:MIP、CPR、VR、MPR、SSD 等,可以直观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回流静脉。本组患者中异常供血动脉包括:胸主动脉、腹腔干及腹主动脉上段,CT发现与手术发现完全一致。
总的来说,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能直观、准确显示肺隔离症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数量, 且有快捷、无创的优点, 并同时提供肺内病变的信息,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应衡,郭兰敏.实用胸部外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0-522
[2]Gezer S,Tastepe I,Sirmali M,etal.Pulmonary sequestration: a single-institutional series composed of 27 cases〔J〕. J Thoracic Cardiovasc Surg,2007,133(4):955-959.
[3]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
[4]Piccione WJ.Burt ME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in the noonate〔J〕.Chest,1990,97:244.
[5]Doyle AJ.Demonstration of blood supply to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by MR anyioyraphy〔J〕.AJR AMJ Roentgenol,1992,158(5):989.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12-07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3-17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