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微博、微信,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12号楼,陈宁正在开始他的工作。接到技术部门给出的榜单数据后,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因为《政务指数排行百强榜》要在当日下午3点后准时发布。
“触碰最新资讯,把握民意脉动,捕捉舆论异常,掌控政府舆情”——用这些“高大上”的话来形容陈宁的工作并不夸张,他就职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正是利用海量数据进行舆情追踪、解读和分析、研判。
在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看来,一份榜单的诞生,要经历一个繁琐而辛苦的过程。
“从超过27万个认证账号中选出10个代表,你说难不难?”段赛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华网编制的《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前后耗时两个多月,“编制排行榜是一项庞大工作,针对性的调研、多方专家的论证、确定指标体系,等等,每个步骤都需要科学合理。”
人们注意到,2014年,关于政务新媒体(微博、微信、APP)综合影响力的排行榜纷纷出炉。
“从全国27万个政务新媒体中选出前10,这真是‘万里挑一。”段赛民对《瞭望东方周刊》感慨地说。
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含新浪、腾讯两大微博平台)达27.8万个,累计覆盖44亿人次。
“现阶段,党政机构开设的新浪政务微博总量已达到13万家,政务微信总量超过1万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陈宁告诉本刊记者,“从中选出百强,并非易事。”
不仅新华网舆情、人民网舆情等专业监测机构如此,新媒体指数、政务新媒体学院等学术研究组织制作的季度、半年度排行榜榜单,也都需要靠时时监测数据才能得出。
“每天监测10万个左右的政务微博账号,2万个左右的政务微信号,监测量非常大。”新媒体指数出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沈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沈阳看来,每天监测政务新媒体的数据以海量计。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报告》,其监测对象包括政务微信号16446个,腾讯微博政务机构账号116607个,公务员账号70090个,而政务类APP则超过377个。
2014年3月20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红川镇的政务公开栏前,一名当地居民用手机扫描政务二维码
2014年12月13日,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评选出的2014年省级十大政务新媒体是:上海发布、浙江发布、广东发布、北京发布、微博江苏、重庆微发布、吉林发布、江西发布、微博云南、天津发布。
“政务指数排行榜的算法,包括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三个维度。”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介绍说,“要计算传播力,要考量发博数;而互动力,要考评转评赞、阅读数等数据;服务力的话,就要考评其主动回复、主动发私信这样的客观指标。”
据了解,《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的算法指标较多,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近60个三级指标。
“我们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将政务‘两微一端(微博、微信、APP)进行综合评估,第一次提出集群指数、成长指数和内容指数。”段赛民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单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已无法适应社交舆论环境下官民互动与沟通的需要。
“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数据的,每天看到的只是一份已排好名的百强榜单。”陈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出品的榜单被命名为政务指数排行榜,分日榜、周榜和月榜。
他说,要考察“联合舰队”的实际影响力,还得依托大数据。“榜单只是一个结果,当天热门的有哪些?转评赞数据最高的是什么?上升或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哪些?这些全都隐藏在数据背后。”
在2015年1月2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1月20日政务指数排行百强榜》中,上海发布、中科院之声和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位列前三。数据显示,“@中科院之声”从榜单第50名跃至第二名,主要是因为其推出的“黑洞科普版”、“进阶版”以及“科学前沿版”等系列内容。
不通过数据很难感知变化,技术人员导出的那份Excel数据表,已不再是干巴巴的数据。
“先是数据部门直接抓取新浪微博开放接口的数据,由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及新浪微博三方专家制定算法指标。”段赛民告诉本刊记者,“根据政务新媒体的客观数据赋予其权重,只要你把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排行榜单就会自动化生成。”
2013年7月7日,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凯星(左四)、浙江网盛生意宝公司董事长孙德良(左五)等与会嘉宾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2014年政务新媒体迅猛发展,一些专业机构和营利组织也在推出榜单,令人眼花缭乱。这需要逐步规范,要有权威标准。”段赛民对本刊记者说。
2014年12月13日,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4)》,首次对全国各级政府机关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运营表现进行综合研判。
2014年7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别与腾讯、新浪微博联合发布《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新浪微博下属的政务新媒体学院也不忘分羹,依托其全国13万个政务微博数据,与新浪各地方站发布政务微博2014年度排行榜,编制有年度十大风云政务微博、最佳快速应对政务微博、最佳创新应用政务微博、最亲民政务微博和年度飞跃政务微博等多项榜单。
在越来越多的排行榜面前,网民似乎已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一位名为“风凌乱了发醉了心”的用户,在某个十佳城市政务新媒体的微博上不客气地留言,“也没见过有几次与听众互动。”
陈宁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其实,有些排名靠前的政务新媒体,其阅读量、点赞数寥寥,有的政务微博几百万的粉丝,参与转发或评论的仅以个位数计量。”
而在段赛民看来,他很愿意与国内研究机构和媒体共同分享政务新媒体的研究成果。在相对专业的机构中,“无论哪一家的排行榜榜单做得好,都会推动政务新媒体稳步发展。”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能将海量信息进行知识化加工,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网民不转发、不点赞,并不意味着这条信息没有传播效果。所以,我们的评估指标体系是综合的。”段赛民说。
他说,在此次制作排行榜过程中,为了还原政务新媒体真实的传播生态,平衡主观性指标权重过高的情况,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的专家也将粉丝作为其三级指标中的一个。
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还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请教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反复验证后做出最终的评估体系。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
在陈宁看来,可信防刷、人工不干预,一切通过客观数据来排榜,做到这几点,就能保证效果评估科学可信赖了。“为了更好地保证排行榜评估客观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会与新浪微博产品开发部、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三方确认,协商制定出一套可信防刷的算法指标。”
参与过多次榜单评选工作的沈阳也认为,排行榜不能唯数据论,“因为数据和粉丝现在都可以作假。有些高度相关性的因子是可以省略的,我可以通过你的评论量、阅读量、点赞量,比较客观地分析出你的活跃用户。”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沈阳认为,越来越多的政务部门高度重视新媒体政务信息发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同时,他谈到,“正是新媒体技术内容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及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关注的符号意义,让越来越多的各种机构、组织、乃至个人热衷于编制发布政务新媒体排行榜。”
“不排除一些商业机构、或有商业目的的个人参与其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媒体研究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舆情市场相当大,一些商业机构和个人做政务新媒体排行榜并非没有意义。与地方政府或部门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处置管理方面等,均有合作空间。”他说,“靠榜单在全国获得的影响力来背书,借此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也许是一些商业机构和个人热衷于发布榜单的一个原因。”
政务微博的运营早已纳入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范围。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登上榜单,在某种意义上,也助推了各种渠道排行榜的流行。
“这只是小部分存在,多数机构搞政务新媒体排行榜还是把标杆导向、正能量意义的榜样选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的。”沈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