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相关效能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跨情境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2015-02-26 08:34冯玉娟毛志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效能动机量表

冯玉娟,毛志雄

●博士(生)论坛 Doctor Forum

三重相关效能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跨情境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冯玉娟1,2,毛志雄1

考查大学生体育课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贡献,构建适合大学生的跨情境预测模型,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假设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相关效能(推论自我效能、他人效能、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和行为。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选取482名大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材料为《三重相关效能量表》、《因果关系感知量表》、《锻炼诱导情绪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为18%;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可显著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自主动机,两者共解释其34%的总变异;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结论:假设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研究为干预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重点提高体育课上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后续研究应加入纵向干预研究验证假设。

三重相关效能;身体活动行为;自主性动机;情绪体验;跨情境模型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缺乏身体活动和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3]。改善包括身体活动在内的健康习惯和心理状态,寻求个体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是目前研究者关注的课题[4]。大学生的“健康促进”和“习惯促进”对大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5],且行为习惯会移行到中老年期[6-7]。因此,寻找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心理因素并构建适合该群体的预测干预模型非常必要。

为了促进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促使健康行为发生改变的理论模型。从行为的动态化发展可分为2大类,即连续体理论模型和阶段性理论模型[8]。连续体理论包括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自我效能理论(the self-efficacy theory)和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等多个理论模型,关注多个因素对行为的共同影响及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行为的变化区分为有和无2个过程,对行为有较高的解释力[9]。阶段性理论包括转换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和健康过程行动理论(the 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等多个理论模型,更关注行为的动态性变化,认为不同的心理因素作用于不同的阶段,行为的阶段性划分使干预更为具体[8]。除了连续性模型和阶段性模型之外,还有M.STANDAGE等[10]提出的转换情境模型(trans-contextual model),该模型关注相似情境的行为迁移。

上述理论模型为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做出了贡献,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某些理论模型在构建时可能未考虑生活情境的影响,如转换理论模型。就大学生而言,不管他们处于什么阶段,都受限于所处的体育教育内和体育教育外的休闲情境,这2种情境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其行为的发生和变化。(2)有些模型未充分考虑教育情境中体育教师所提供的影响力。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忽视课堂教学的作用,仅在课外干预学生的活动,显然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尽管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经历非常重要,而这些经历可能与其身体活动相关的变化(如参与、坚持、复发)紧密相连,但相关研究仍旧较少[11-12]。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充分考虑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改变和坚持具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在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转换情境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所处的不同情境,以及不同情境内影响行为的不同因素,构建跨情境的理论模型。

1.2 跨情境理论模型的构建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个体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或坚持非常重要[11,14-15]。因此,自我效能是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模型时不能忽略的因素。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来源除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外,还会通过不同交互情境中的其他效能实现增益[16],这一点引导研究者将研究的焦点扩展到个体所处的环境中的其他效能。

R.W.LENT等[17]认为,在体育教育环境内,学生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执行某种行为的信心,除此之外,学生对他们的老师也形成了2种相关的效能信念:学生对老师能否完成某项任务或具有某种能力所持的信心,即他人效能(other-efficacy);学生也会评估他们的老师对他们(指学生)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即推论自我效能(relation-inferred self-efficacy,RISE),这反映了学生的一种元知觉。自我效能、他人效能和推论自我效能称为三重相关效能(tripartite relational efficacy,TRE)(见图1)。R.W.LENT等[17]假设,当个体报告了更积极的相关效能信念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会更有信心。

图1 三重效能结构模型

大学生的体育课与休闲时的体育活动,2种情境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区别在于体育课上有体育教师的影响作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三重效能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与行为是密切相关的。B.JACKSON等[11]研究发现,三重效能对相似情境行为(如体育课和休闲时的身体活动)的预测是积极的,即体育课三重效能跨情境直接预测休闲时身体活动(PA)。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基于内部兴趣和追求个体价值的动机,会促使个体认同某种行为并完全自愿地实施该行为,这种动机就是自主性动机[18],自主性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适用于各种情境。在健康促进领域,已有研究支持自我效能与自主性动机在概念上的整合[19]。一系列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教育情境中对自身的能力越有信心,他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就会越强[18,20]。有多项研究发现,三重效能模型中,每个因素均可独立地预测体育课的自主动机[17,21-22],而学生感受到的三重效能越高,也越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享受、活力等[22]。因此,体育教育情境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见图2。

图2 体育教育情境内各变量的关系

转换情境理论认为,在体育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性动机能够预测休闲时间的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23-25],而对休闲时间动机的提高也能引起校外身体活动意向和行为的提高[13,26],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身体活动的习惯[23-24,26-28]。自主性动机会跨情境(体育教育到休闲时间)转移的效果已经得到研究者的支持[23-24]。体育课上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能使人提高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自主性动机,从而促使锻炼行为的增加[29-32](见图3)。

图3 动机和情绪跨情境的迁移和对行为的预测

因此,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的三重效能对休闲时行为实现预测的心理机制就是三重效能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的跨情境直接预测,通过自主性动机的跨情景迁移和积极情绪的动机作用,实现跨情境间接预测。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即三重效能到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跨情境模型,命名为TRE-LTPA(tripartite relational efficacy-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见图5)。

图4 跨情境模型TRE-LTPA

本研究假设,TRE-LTPA模型是适合大学生的预测干预模型,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效能可以预测其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大学生的三重效能通过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积极情绪体验和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等变量的中介作用,影响其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

1.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拟构建并检验大学生群体的跨情境模型,将该领域内模型的构建从单一情境扩展到多种情境,旨在为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属于横断研究,采取心理测量法,研究过程分为预测试阶段和正式测试2个阶段。预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和引进量表的跨文化检验。

2.1 预测试

2.1.1 研究参与者 调查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320人,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4.38%,其中男187人,女115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

2.1.2 研究材料和研究结果 研究所用量表中,《自我效能量表》、《他人效能量表》、《推论自我效能量表》和《因果关系感知量表》4个测量工具均属首次引进[11],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正。遵照往返式翻译的要求将上述4个量表翻译,形成初始量表;进行量表结构的信效度检验。

推论自我效能由《推论自我效能量表》测得,原量表共9道题目,经检验,删除双载荷的题目,余6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 0.893;模型的拟合优度为χ2=35.466/df=3.941,P<0.05,GFI= 0.961,NFI=0.963,IFI=0.972,TLI=0.953,CFI=0.972,RMSE= 0.099,拟合指数可以接受。

他人效能由《他人效能量表》测得,原量表共9题,经检验,删除双载荷题目,余6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92;模型拟合指标为χ2=19.002/df=2.111,P<0.05,GFI=0.980,NFI=0.979,IFI=0.989,TLI=0.982,CFI=0.989,RMSEA=0.061,模型与数据适配。

自我效能由《自我效能量表》测得,保留原量表的9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09;单因素模型拟合指数χ2=66.026,/df= 2.539,P<0.05,GFI=0.953,NFI=0.954,IFI=0.971,TLI=0.960,CFI=0.971,RMSEA=0.072,拟合指数良好。

体育课自主动机由《因果关系感知量表》测得[33],该量表由4个分量表构成,共16题,删除投射调节因子载荷较低的1个题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8~0.866;模型拟合指标χ2= 210.452,χ/df=2.476,P<0.05,NFI=0.901,IFI=0.938,TLI= 0.923,CFI=0.938,RMSEA=0.070,模型与数据适配。

积极情绪体验由《锻炼诱导情绪量表》测得[34],本研究只用了该量表的活力激发分量表和积极投入分量表,分别由3题构成,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734和0.794;其中,活力激发分量表提取一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5.259%,积极投入量表提取一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1.243%。

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动机由《锻炼动机量表》(SRQ-E)测得[35],该量表分为4个分量表,共16题,分别测量外部动机(4题)、投射动机(4题)、认同动机(4题)和内部动机(4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92~0.790之间;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261.470,χ/df=2.696,P<0.05,GFI=0.902,NFI= 0.862,IFI=0.907,TLI=0.885,CFI=0.907,RMSEA=0.075,拟合指数可以接受。

休闲时身体活动的参与水平由《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PARS-3)测得,该量表由梁德清[36]编制,共3题。由于该量表已经过多次效度检验,是相对成熟的测量工具,本研究未对其进行再次检验。

由于研究参与者可能会对结果存在一定的社会期许,本研究参照毛志雄[37]和许昭[31]等研究者的做法,由《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量表》控制其社会期许反应倾向(social desired reaction tendency,SDRT),共13题。

为降低顺序效应,7个量表在2周之内分3次测量,每次间隔1周。时间1测量《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和《自我效能量表》,时间2测量《锻炼诱导情绪量表》、《他人效能量表》和《身体活动动机量表》,时间3测量《推论自我效能量表》、《体育课自主动机量表》和《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量表》

2.2 正式测试

选取某师范大学、某艺术学院和某工程学院等5所大学的学生560名,征得本人同意后,发放问卷560份,实施心理测验,测量程序和研究材料与预测试相同。剔除无效问卷和社会赞许性较高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回收率为86.07%,平均年龄为(19.90±1.115)。

休闲时间《身体活动动机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659、0.670、0.800和0.778,《体育课自主动机量表》信度系数分别为0.628、0.858、0.866和0.790,《推论自我效能量表》、《他人效能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0.782和0.944,《锻炼诱导情绪量表》其活力维度和精力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64、0.774。

3 研究结果

3.1 模型TRE-LTPA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

除自我效能与推论自我效能有较高相关之外,三重效能预测模型其他各变量两两之间均为小到中等程度的相关,可进一步做结构公式模型的检验(见表1)。

表1 模型TRE-LTPA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及描述性统计

3.2 模型TRE-LTPA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

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预测模型的各拟合指标为:χ2= 180.015,χ/df=3.00,P<0.05,GFI=0.949,NFI=0.961,IFI= 0.974,TLI=0.960,CFI=0.973,RMSEA=0.064,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假设模型可以接受。

路径图显示,在19条直接预测路径中,有13条路径系数是显著的,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见图6)。

图5 TRE-LTPA的跨情境模型变量间的关系

三重效能的内部结构得到了支持,即他人效能和推论自我效能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可显著预测学生的自我效能,并共同解释了自我效能70%的总变异。

体育教育情境(体育课),三重效能结构共解释了体育课自主动机30%的总变异,解释了情绪体验33%的总变异。其中,三重效能结构中,学生的RISE和他人效能显著正向预测了自我效能。

休闲时间: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共解释了休闲时PA的自主动机34%的总变异;三重效能结构中,只有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PA;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积极情绪体验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PA的自主动机,动机的跨情境迁移和情绪的跨情境动机作用得到了支持;假设模型最终共解释休闲时PA18%的总变异。

以上结果说明,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

3.3 三重效能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跨情境的间接效应

三重效能结构到休闲时PA之间的总的间接效应中,他人效能和自我效能与休闲时PA之间的总间接效应是显著的;推论自我效能与休闲时PA之间的总间接效应是不显著的。推论自我效能对休闲时PA的跨情境间接预测效应占两者之间总效应值的52.2%,他人效能为66.7%,自我效能为38.5%。假设模型产生13条具体间接路径,三重效能实现对休闲时PA的跨情境预测,是通过体育课自主动机、积极情绪体验和休闲时PA自主动机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见表2)。

表2 三重效能结构对LTPA行为的间接效应

4 分析与讨论

4.1 模型TRE-LTPA总讨论

目前,国内身体活动领域内的研究中,有关三重效能的结构及其与身体活动行为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引进三重效能关系结构,并对其结构进行跨文化检验,通过一系列假设构建了跨情境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身体活动行为预测干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假设模型最终解释了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18%的变异,TRE-LTPA跨情境模型是适合大学生群体的预测干预模型。结果还显示:大学生感知到的推论自我效能和对老师的他人效能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三重效能中,自我效能可以直接跨情境预测休闲时的身体活动行为;三重效能通过体育课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实现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的跨情境间接预测。以上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

4.2 体育教育情境内,三重效能的关系及其对休闲时PA行为的直接预测

就体育课的交互情境而言,学生感受到的推论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同时对自我效能具有潜在效应。当学生在体育课上感知到老师有很高的能力(他人效能)时,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当学生感知到老师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推论自我效能)时,学生的自我效能也会更高。R.W.LENT等[17]研究发现,个体对他人效能和推论自我效能的较高感知,是对个体自我效能的支持,同时也会促进个体最终行为能力的提高。多项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运动员、教练员、锻炼者等对他们相互依赖的人(如教练员、运动员、指导员)具有较高的信心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有较高的自信心;而当个体从对方感知到的推论自我效能较高时,个体也会有较高的自我效能[38-39]。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该结果也支持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人效能的来源是在人际交互环境内,通过施加自我效能的增效实现的[40],而他人效能和推论自我效能正是实现这种增效的变量。

但是,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的直接预测来说,三重效能中,只有自我效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是显著的,而推论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均未显著预测身体活动行为。本研究与B.JACKSON等[11]研究者的结果正好相反。研究结果的不一致说明,可能中国学生在参与休闲时的身体活动行为时,更关注自己本身的能力,体育教师的能力和他们感知到的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是无关紧要的,而推论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最大贡献在于,可以实现体育教育情境内自我效能的增效。

结果提示,在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的评估和教学能力的展现要重在保护学生的自我效能,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4.3 三重效能跨情境的间接效应对行为的预测

三重效能可通过体育课自主动机、积极情绪体验、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动机等变量的中介作用实现对行为跨情境的间接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他人效能和自我效能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是正向的,而推论自我效能通过中介变量对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是负向的。本研究结果与B.JACKSON等[11]不完全一致。

就他人效能来说,学生对老师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心时,学生对体育课会产生较高的“内部定向”[20,39],这种“内部定向”会促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机,也会使学生对老师和在人际交互过程中感受到的积极情感转化为对体育课的积极情感(如兴趣、享受等),这种自主性动机和积极情感也会迁移到休闲时间,从而促进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R.W.LENT等[17]和B.JACKSON等[20]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对自己能力的展现应重在诱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乐趣,以使其提高内部动机,从而最终提高对行为的参与。

自我效能通过中介变量的作用,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的跨情境预测效果也得到了支持,该结果不仅支持了自我效能和自主动机概念上的整合,还明确了体育教育情境中的行为到休闲时行为的迁移机制,研究结果与跨情境模型是一致的[10]。自我效能在教育情境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多项研究的支持[29],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可以直接预测自主动机,即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其行为是由“内部动机”(如兴趣、乐趣等)驱动,而不是“外部动机”(如压力、愧疚等)。

本研究值得注意的研究结果是,推论自我效能对休闲时身体活动行为的跨情境间接预测的方向与研究假设不一致。这与B.JACKSON等[20]的结果相矛盾,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学生将推论自我效能理解为控制性的信息。当学生在体育课上感知到“我的老师对我在体育课上的能力有信心”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的想法,这种想法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一旦感觉自己能力与老师的期望有差距时,便会产生愧疚等情绪,这种压力激发的是投射调节(introjected regulation),而不是内部动机。结果提示,体育教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太大的压力,降低学生的自主性动机。

综上所述,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和信任,并同时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体育教师应安排适当的活动负荷,从而保护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的积极情绪(如精力感、活力感);体育教师应创造积极的情感环境,以保护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如提供情感支持、理解信任学生等;体育教师应安排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项目和设置有趣的练习方式(如游戏、比赛等);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水平,降低活动难度、增加学生成功体验,从而增加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5 结论与建议

(1)TRE-LTPA跨情境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2)学生感知到的推论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越高,他们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就越高,而大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越高,其对身体活动的参与水平就越高。(3)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横断研究,因此在验证最终的因果关系时存在局限;所有变量皆用量表测得,结果难免存在共同方法偏误。建议后续研究应根据模型实施纵向干预研究,建议测量工具多样化,以降低共同方法偏误(如身体活动行为可以用观测或者加速度计[41]等代替主观报告);由于推论自我效能与原假设方向相反,建议后续研究继续对三重效能结构进行检验。

[1]BAUMAN A,BELLEW B,VITA P,et al.Getting Australia active:Towards better practice for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M].Melbourne,Australia:National Public Health Partnership,2002.

[2]HAMILTON K,COX S,WHITE K M.Testing a model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mothers and fathers of young children:integrating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planning,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1):124-145.

[3]WARBURTON D E,NICOL C W,BREDIN S S.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The evidence[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06,174(6):801-809.

[4]汪晓赞,郭强,金燕,等.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4,34(3):3-14.

[5]李文川.身体活动建议演变:范式转换与量的积累[J].体育科学,2014,34(5):56-65.

[6]王正珍,王娟,周誉.生理学进展: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6.

[7]PATE R R,WARD D S,SAUNDERS R P,et al.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high-school girl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5,95:1582-1587.

[8]沈梦英.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TPB与HAPA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9]马勇占,王高锋,王东升.体育锻炼领域跨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1,34(4):94-97.

[10]STANDAGE M,DUDA J L,NTOUMANIS N.A model of contextual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Using constructs from self-determination and achievement goal theories to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97-110.

[11]JACKSON B,MYERS N D,TAYLOR I M,et al.Relational efficacy beliefs in physical activity classes:A test of the tripartite model[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285-304.

[12]KEATING X D,JIANMIN G,PIÑERO J,et al.A Meta-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5,54(2):116-125.

[13]冯玉娟,毛志雄.高中生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策略:自我决定动机对TPB的贡献[J].体育科学,2014,34(8):64-69.

[14]BOYCE B A,BINGHAM S M.The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and Goal Setting on Bowl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997,16(3):312.

[15]HUTCHINSON J C,SHERMAN T,MARTINOVIC N,et al.The Effect of Manipulated Self-Efficacy on Perceived and Sustained Effort[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8,20(4):457-472.

[16]BANDURA A.Exercise of human agency through collective efficacy[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0,9:75-78.

[17]LENT R W,LOPEZ F G.Cognitive ties that bind:A tripartite view of efficacy beliefs in growth-Promoting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21:256-286.

[18]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persona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M]//Handbook of personality: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8.

[19]ROTHMAN A J,BALDWIN A S,HERTEL A W.Self-regulation and behavior change:Disentangling behavioral initiation and behavioral maintenance[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Research,theory,and applications.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4.

[20]JACKSON B,WHIPP P R,PETER CHUA K L,et al.Students’Tripartite Efficacy Beliefs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Within-and Cross-Domain RelationsWith MotivationalProcesses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3,35:72-84.

[21]ZIMMERMAN B J.Self-efficacy: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82-91.

[22]JACKSON B,MYERS N D,TAYLOR I M,et al.Relational efficacy beliefs in physical activity classes:A test of the tripartite model[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285-304.

[23]HAGGER M S,CHATZISARANTIS N L D.Transferring motivation from educational to extramural contexts:a review of the trans-contextual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2,27:195-212.

[24]HAGGER M S,CHATZISARANTIS N L D,BARKOUKIS V,et al.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A cross-cultural evaluation of the trans-contextual model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97:376-390.

[25]STANDAGE M,GILLISON F,NTOUMANIS N,et al.Predicting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well-being:A prospective cross-domain investigation of motivation acros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ettings[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2,34:37-60.

[26]HAGGER M S,CHATZISARANTIS N L D.Integrat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health behaviour:A meta-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9,14:275-302.

[27]HAGGER M S,CHATZISARANTIS N L D,HEIN V,et al.Teacher,Peer and Parent autonomy suppor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A trans-contextual model of motivation in four nations[J].Psychology&Health,2009,24:689-711.

[28]WALLHEAD T L,HAGGER M S,SMITH D.Sport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 participation:An examination using the trans-contextual model of motivation[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10,81:442-455.

[29]DINI C,PAULI R,BAUER S.The role of emotion in bridging the intention–behaviour gap:The case of sports participation[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9,10:226-234.

[30]史伟锋.锻炼相关刺激的情感启动效应[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1]许昭.理性与情感干预对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熟虑与冲动双系统模型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2]SCHNEIDER M,COOPER D M.Enjoyment of exercise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a school-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1(8):64.

[33]GOUDAS M,BIDDLE S J H,FOX K R.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goal orientations,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64:453-463.

[34]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5]陆雯.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形成及其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SDT的预测与干预[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6]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37]毛志雄.我国部分项目运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38]BRAY S R,GYURCSIK N C,CULOS-REED S N,et al.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xy efficacy,self-efficacy and exercise attendance[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1(6):425-434.

[39]JACKSON B,KNAPP P,BEAUCHAMP M R.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A tripartite efficacy perspective[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9,23:203-232.

[40]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 and Company,1997.

[41]王欢,王馨塘,佟海青,等.三种加速度计测量多种身体活动的效度比较[J].体育科学,2014,34(5):45-65.

Effect of Tripartite Efficacy Beliefs on Physical A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Leisure-Time:Construction and ConfirmationofaCross-SituationModel

FENG Yujuan1,2,MAO Zhixiong1
(1.Section of Sport Psychology,Sport Science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Section of PE,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Jinan 250300,China)

This study valid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PE)to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LTPA),and built a cross-situation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psychological test method was adopted;College students(n=482,Mage=19.90±1.115)completed instruments assessing tripartite efficacy beliefs,autonomous motivation,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toward PE,their motivation toward,and engagement in,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vealed that:(a)The hypothesized model with acceptable fitness indices forecasted 18%variance of LTPA;(b)Autonomous motive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toward P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ed autonomous motives of LTPA that was explained 34%vari⁃ance;And(c)self-efficacy positively predicted LTPA.Conclusions:The Cross-situational Model can be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intervening college students’PA due to its effective prediction on their LTPA;Self-efficacy&other-efficacy can positively improves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migrating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Longitudinal follow-up studie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intervention study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ripartite Efficacy Beliefs;physical activity;autonomous motives;emotional experience;cross-situational model

G 804.8

:A

:1005-0000(2015)01-052-06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1.010

2014-09-06;

2014-12-16;录用日期:2014-12-17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专项自主课题(项目编号:2014BS013)

冯玉娟(1977-),女,山东寿光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锻炼心理学。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心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84;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猜你喜欢
效能动机量表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