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感染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2-25 05:20马群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感染对策

马群华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外伤性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感染因素及对策研究

马群华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感染风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25例外伤性危重患者,分为感染组患者10例,未感染组患者115例,采用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结果10例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6例(60%),泌尿系统感染3例(30%),消化系统感染2例(20%),手术部位感染3例(30%),其他部位感染3例(30%); 性别差异不是影响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存在年龄>60岁、具有基础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责任护士年资<3年、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住院时间<8天、卧床时间均<8天等因素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较大;经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可知,侵入性操作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年龄影响最小。结论针对相关外伤性危重患者采取恰当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缓解感染状况的发生。

关键词:外伤性危重患者; 感染; 风险因素; 对策

近年来外伤性危重患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常发生感染的不良状况,进而加重了外伤性危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分析外伤性危重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感染风险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5例外伤性危重患者,按照是否在急诊护理中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10例和未感染组115例。

其中感染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35~75岁,交通事故4例,坠落2例,跌伤3例,其他原因1例。未感染组患者男63例,女52例,年龄37~68例,交通事故48例,坠落26例,跌伤26例,其他原因1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诊断标准[2],无明确潜伏期以住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1.3 调查方法

翻阅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个病例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责任护士年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感染部位等临床信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c2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30例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的分析

10例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6例(60%),泌尿系统感染3例(30%),消化系统感染2例(20%),手术部位感染3例(30%),其他部位感染3例(30%)。

2.2 外伤性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差异不是影响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年龄>60岁、具有基础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责任护士年资<3年、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住院时间<8天、卧床时间均<8天等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见表1。

表1 外伤性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单因素分析[n(%)]

与未感染组同项目比较,*P<0.05。

2.3 外伤性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可知,侵入性操作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最大(OR=3.876), 其次是卧床时间(OR=3.483)、住院时间(OR=3.112), 年龄影响最小(OR=1.943)。具体见表2。

表2 外伤性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医院感染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4]。在病原方面,医院感染病原体不断演变,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给临床诊疗和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易感人群正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老年患者向ICU患者、颅脑损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的转变。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找到控制的办法。

本文研究发现, 30例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患者长期卧床,痰液积聚引起感染,或者病情危重患者胃液酸度降低致肠道杆菌移位而感染[5]。手术切口感染与伤口清创是否彻底以及换药时是否遵循无菌操作有关;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是导尿管长期置于尿道内,破坏了尿道正常生理环境和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6]。大量文献研究发现[7-10], 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如住院时间、糖尿病、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抗菌药物等。本文研究发现,导致外伤性危重患者在护理中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年龄>60岁、具有基础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责任护士年资<3年、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住院时间<8天、卧床时间均<8天等,与国内作者研究结论一致。危重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各项机能均下降,大多长期卧床,易引起感染的发生。进行侵袭性操作,直接破坏了患者机体的屏障,从而更易感染[11-12]。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超剂量用药,导致患者的感染特点越来越复杂,原来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的革兰阴性杆菌逐渐成为主要的致病菌[13-15]。住院时间<8天、卧床时间均<8天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小,这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二次感染。责任护士的年资越长,说明其业务越精湛,对各种患者状况分析到位,能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患者发生感染。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易感因素进行控制,减少患者发生感染。具体措施如下: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监督相关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严格对吸氧、吸痰等设备进场消毒操作;保持患者病房环境清洁,病房应经常通风换气,切断传播途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提高护士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定期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洗,保持皮肤干净卫生,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并合理配置饮食,提高患者免疫力;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被感染概率[16];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避免造成和加重耐药菌株的形成而引起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李雪元, 马林, 王新军, 等. 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8): 915.

[2]刘冰, 张永琴, 贾淑梅, 等.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4): 35.

[3]陈阳.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4, 38(4): 485.

[4]苏秀丽, 马秀琴, 鲁丽君, 等.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16): 1470.

[5]王占武. 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和风险因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3, 10(1): 62.

[6]郭林飞, 耿仁文.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控对策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5): 456.

[7]李欣欣, 田德龙, 李延海.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3): 3207.

[8]赵霞, 王力红, 张京利, 等.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0): 5016.

[9]赵树红, 张晓洁. 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的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6): 275.

[10]吴乔仙.内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5): 155.

[11]Brezing C, Ferrara M, Freudenreich O. The Syndemic Illness of HIV and Trauma: Implications for a?Trauma-Informed Model of Care[J]. Psychosomatics. 2014, 10(8): 33.

[12]Cardozo A, Silva C, Dominguez L. A single subcutaneous dose of tramadol for mild to moderate musculoskeletal?trauma?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World J Emerg Med, 2014, 5(4): 275.

[13]Humm G, Noor S, Bridgeman P. Adjuvant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of the tibia following exogenous trauma using OSTEOSET-T: a review of 21 patients in a regional trauma centre[J]. Strategies Trauma?Limb Reconstr, 2014, 9(3): 157.

[14]Rajkumari N, Mathur P, Misra M C. Soft Tissue and Wound Infections Due to Enterococcus spp. Among Hospitalized Trauma Patient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 J Glob Infect Dis, 2014, 6(4): 189.

[15]Tsao N, Kuo C F, Chiu C C, et al. Protection against Klebsiella pneumoniae using lithium chloride in an intragastric infection model[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4, 22(12): 14.

[16]邬燕莺, 林懿, 沈飞燕, 等.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急诊外伤患者感染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3): 5733.

Infection factors in emergency nurs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raum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MA Qunhua

(Dujiangyan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Dujiangyan,Sichuan, 61183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Infection factors in emergency nurs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raum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5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ed group with 10 cases and uninfected group 115 case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Results In 10 infected patients, there were six cases(60%)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three cases(30%)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2 cases(20.0%) with digestive system infection, three cases(30%)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3 cases(30.0%)with other sites infection. Gender was not factor of infec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Larger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60 years old, underlying diseases, invasive operation, nurses seniority less than 3 years, usage of antibiotics, hospitalization time less than 8 days, bedding time less than 8 days of infec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st impacting factors were invasive operation, followed by bedding tim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ge was minimal impact factor.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rauma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nd alleviate infection status.

KEYWORDS: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rauma; infection; risk factors;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5-02-10

中图分类号:R 4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4-062-03

DOI:10.7619/jcmp.201514020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感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