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全程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疾病知识认知改善效果分析
印亚梅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关键词:糖尿病; 持续全程护理模式; 日常生活能力; 疾病认知程度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其广泛患病情况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首要疾病[1]。糖尿病患者不但长期处于血糖异常状态,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也会严重加剧致残或致死事件的发生[2],持续全程护理管理已成为该疾病的理想控制手段。本研究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了医院-家庭的持续全程护理模式,通过药物治疗、血糖检测以及生活习惯管理的措施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疾病认知程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18例,年龄39~68岁,平均(52.7±9.4)岁,病程2~14年,平均(7.6±1.4)年,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高血脂13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17例,年龄36~67岁,平均(52.9±9.1)岁,病程2~15年,平均(7.8±1.2)年,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高血脂1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 ② 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上; ③ 语言功能正常,无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 ④ 明确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已诱发严重糖尿病组、眼底病变或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② 存在酮症酸重度、感染等情况; ③ 无法持续全程参与研究。
1.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护理措施,入院治疗阶段将疾病诱因、用药方式、血糖检测方法以及饮食与运动内容准确交代,促使患者维持正确的疾病应对意识,出院前要求患者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一旦存在不良表现立即归院复诊。
1.3.2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院-家庭持续全程护理模式,建立责任护理团队,包括专科医师1名,内分泌科护士3名,营养师1名。住院时准确评估其病情程度,建立适合的治疗方案,出院前完善患者各项信息,明确其联络方式,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电话随访1次,2~3个月每2周随访1次,4~6个月每月随访1次,并在每月末召集患者归院参加全员讲座。将患者当前状况全面记录,如存在病情变化时积极给予方案调整,具有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健康教育:每月健康讲座时均给予临床知识健康教育,反复交代疾病诱发原因、进展步骤、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等情况; ②生活干预:电话随访过程中持续进行心理沟通,明确患者情绪状态,促使建立积极应对信心。日常饮食需保证低盐、低钠、低脂肪的基本原则,尽量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与蛋白质食物。鼓励定时开展户外有氧运动,选择餐后运动方式,运动幅度依据个人体质决定; ③血糖监测:电话随访时询问患者近期血糖水平,反复强调合理控制标准,明确血糖检测仪的正确应用方式,如血糖波动较大需归院复查; ④营养管理:营养师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内容拟定营养管理方案,每月开展2次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将基础饮食原则与体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合理宣教,定期记录患者身高、血压、腰围与体质量等指标,以此调整患者饮食摄入内容。
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4]与专科知识问卷进行调查评分。DSQL中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治疗与社会关系4个维度,共27项条目,均为5级评分制,分值越高体现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专科知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药物、监测、饮食、运动及并发症预防5个维度,主要包括完全了解、基本了解与不了解3个等级,认知率包含完全了解与基本了解。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治疗与社会关系等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药物、监测、饮食、运动与并发症预防等认知程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主要为胰岛素分泌异常所引发的内分泌系统疾病[5],在长期患病状态下可引发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多项并发症,从而对患者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均形成不良影响[6]。既往大量研究已证实单纯血糖控制并无法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而深入结合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对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7-8]。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处于院外家庭治疗方式,单纯依赖院内护理指导亦无法全面改善病患生活习惯等内容,进而持续性、全程性护理干预模式受到临床广泛关注[9]。相关研究文献[15]表明,即便给予患者完善的院内护理干预措施,但出院后因生活习惯差异,部分患者仍无法确保正确的自我管理方式,进而使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仍较为严峻。
表1 组间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表1 组间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组别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治疗社会关系总分对照组(n=47)22.9±3.144.9±6.79.2±1.613.5±2.191.4±10.9观察组(n=47)28.5±4.8*49.5±6.1*13.5±2.7*17.1±2.4*109.3±19.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组间疾病知识认知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组患者经持续全程护理干预6个月后,由责任护理人员开展专科知识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可见,持续全程护理患者DSQL量表中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治疗与社会关系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者,表现该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颖, 杨光燃, 周迎生, 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10): 833.
[2]Yarmolinsky J, Mueller N T, Duncan B B, et al.Coffee Consumption,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and Other Alterations in Glucose Homeostasi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 Health (ELSA-Brasil)[J]. PLoS One, 2015, 10(5): 137.
[3]林允照, 冯晨, 刘敏, 等.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5): 4157.
[4]唐梅芳, 刘蓓蓓. 老年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后专科知识及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10(23): 3541.
[5]Kaplon-Cieslicka A, Postula M, Rosiak M, et al.Association of adipokin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with lipid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Pol Arch Med Wewn, 2015, 15(18): 44.
[6]吴国玉, 刘德洁, 杨取凡, 等. 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2): 2990.
[7]刘莉美, 李蕾, 薛鹏.2型糖尿病新诊者实施运动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8): 16.
[8]王荟革, 王申, 王燕.奥马哈系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8): 40.
[9]刘艳兰, 周佩如, 许万萍, 等. 个案管理与常规护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 2014, 35(2): 328.
[10]贡浩凌, 戴莉敏, 刘媛, 等.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4): 399.
收稿日期:2015-06-2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119-02
DOI:10.7619/jcmp.2015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