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扬, 高文萍, 邹丽丽, 高钦芳, 林清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心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1)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新型固定的临床效果研究
叶青扬, 高文萍, 邹丽丽, 高钦芳, 林清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心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贴膜的非计划性更换原因,改善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固定方法,降低贴膜更换率。方法选择709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1)和对照组(n=348),实验组采用“C”型固定,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固定法,观察导管固定的效果及贴膜更换情况。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C”型固定方法实施后,导管固定效果好,减少了不良反应,实验组贴膜非计划性更换率为24.65%,对照组贴膜非计划性更换率为58.05%(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C”型固定方法对于贴膜非计划性的更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管道护理的安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 “C”型固定; 贴膜; 非计划性更换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保留时间长,适用于长期接受输液、胃肠外营养、药物化疗、血液透析的患者,而且为危重患者提供了监测中心静脉压治疗的新途径[1-2]。《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静脉输液新标准规定,无菌透明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1次[4-6],因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方法不当,贴膜卷边、松动,皮肤出现潮红、渗血或渗液,而导致贴膜再次更换,称之为非计划性贴膜更换。有报道[6-7]称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而感染是导致导管拔除的主要原因[8]。因此妥善固定导管、加强穿刺点皮肤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和延长置管时间的重要环节,而锁骨下静脉置管贴膜的牢固性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意在探索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固定方法,降低贴膜非计划性更换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选择本院心脏外科住院患者709例,均为心脏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排除:14岁以下患者;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的患者。详细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患者同意配合的纳入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8例,其中男194例,女167例;年龄14~78岁,平均(48±12.62)岁,采取传统固定法;实验组361例,其中男204例,女144例,年龄15~74岁,平均(43±15.32)岁,采用“C”型固定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种、置管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置入导管均为ARROW的双腔或三腔,导管外露长度5~10 cm, 置管后用蝶形固定夹夹住导管,然后用双缝线通过缝合蝶形夹固定导管,待消毒液干后[9-10], 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10×11.5 cm的3M贴膜固定,采用传统固定法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双缝线通过缝合蝶形夹固定基础上将剩余的导管顺势向下,呈“C”型[11],用10×11.5 cm的3M贴膜固定。采用CVC维护的标准流程更换贴膜,锁骨下静脉置管的贴膜每周更换1次,为了方便统计,更换时间定在每周一,周一更换的例数为计划性,非周一更换的例数列为非计划性。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种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其中0~10cm标尺分为10个等级:0分为舒适,5分为能够耐受,7分为不能耐受,10分为极不舒适[12]。方法:将标尺的意义告诉患者并证实患者已理解,由护士读数,患者以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记录患者确定数值。在采集数据时,患者对锁骨下贴膜的更换的舒适度在0~5分,大于5分为不舒适。
观察导管的外露长度是指导管置管时的刻度移动了0.5 cm以上,观察2组不同固定方式的效果及贴膜更换频率。
采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顺势“C”型固定后,贴膜卷边及松动、穿刺口渗血、管道移位、不舒适度实验组比对照组基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导管固定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锁骨下静脉置管贴膜的更换率由原来的58.05%降低至现在的2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贴膜方法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减少贴膜的更换,不仅减轻护理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因贴膜更换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见表2。
3讨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便捷、有效、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化疗、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已广泛应用。由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固定方面优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本科多采取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这样可以快捷高效的输注药物,既避免多次静脉注射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又可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起到保护患者血管的作用[13]。
表2 2组贴膜更换频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常规使用微量泵泵入各类血管活性药、输入高浓度电解质、肠外营养液及镇静镇痛药物等,必要时还需监测中心静脉压,而导管上需连接多根输液延长管和三通开关,传统的固定方法,置管后裸露部分管道呈“一”字型向上,蝶形夹以外导管固定在锁骨附近,平卧位时患者进行翻身活动,输液装置的管道容易牵扯导管;患者半卧位时多根延长管和三通开关致导管随重力下垂,这些都容易造成贴膜卷边、松动,甚至部分贴膜脱离皮肤,严重可造成锁骨下静脉导管移位,也容易出现穿刺口缝线牵拉而导致渗血、渗液,增加贴膜的更换和患者的不适感;另外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细菌主要来自置管局部皮肤、导管接头等处,而多次频繁的更换敷料[14]、撕拉敷料易引起皮肤的破损,增加感染风险[15]。“C”型固定法将锁骨下静脉穿刺口至蝶形夹之间裸露部分的管道顺势向下成“C”型固定,患者穿衣时贴膜固定以外的导管可从衣服的第二扣穿出,方便连接输液装置,在患者活动时起到缓冲作用,克服了重力牵拉[16]。观察结果显示,采用“C”型固定法后贴膜卷边率由29.30%降至12.74%、松动率由15.50%降至6.64%,导管移位率由4.31%降至1.66%,降低了贴膜的非计划性更换率,同时导管固定美观大方,便于管道的管理,也方便患者的活动。
随着人文关怀的不断发展,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7]。采用“C”型固定法后,不舒适度由3.74%下降至1.39%。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贴膜每7天更换一次,贴膜出现卷边、松动、渗血、渗液时应立即更换,在本研究中炎热的夏天由于患者出汗多,汗水潮湿致部分贴膜脱离皮肤,会增加贴膜的非计划性更换率,可选择透气性能好的3M贴膜;心脏手术大部分为胸骨正中切口,为不影响到切口的换药,“C”型固定时应考虑手术的胸部正中切口与导管的“C”型塑型的距离[18-19]。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型固定方法对于贴膜非计划性的更换具有显著的效果,减轻患者不适,保证管道护理的安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潘祥林. 诊断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78.
[2]王翠珍, 马立敏. 右侧肺癌放疗后脑转移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分析[J].广东医学, 2014, 35(8): 1299.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1): 1.
[4]罗艳玲, 杨小玲. 静脉治疗穿刺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6): 573.
[5]陈斐, 熊宇. 品管圈在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20): 51.
[6]林成娟, 孙代艳, 丁国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和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7, 22(11): 44.
[7]李明霞.两种不同贴膜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6): 444.
[8]李树贞. 现代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824.
[9]蔡玲霞. 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3): 124.
[10]初伊明.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J]. 护理研究, 2005, 19(10): 909.
[11]叶菁.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两种固定方法应用效果比较[J].全科护理, 2012, 10(21): 1922.
[12]杨莉. 舒适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4, 1(1): 39.
[13]纪冬梅, 王艳艳. 对护士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预防认知及行为现状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 138.
[14]万虹, 钟晓祝, 李君.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 2005, 19(10B): 1791.
[15]周凯, 刘济滔. 37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3): 288.
[16]尹琦静, 邓牡红, 王艳, 等.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短期内非计划拔管现状及原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39.
[17]梁峰, 王丽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脱入静脉内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 117.
[18]郭亚丽.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4): 194.
[19]谭慧. 舒适护理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4): 207.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new fix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nder clavicle
YE Qingyang, GAO Wenping, ZOU Lili, GAO Qinfang, LIN Qinghua
(DepartmentofCardiacSurgery,TheAffiliatedUnionHospitalofFujianMedic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nplanned replacement reasons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to improve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 and to reduce the pasting replacement rate.MethodsA total of 709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were as the study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361) and control group(n=348).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d with “C” fix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traditional fixed method. Catheter fixed effects and pasting replacement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 type fixing method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the catheter fixing effect was good, and reduc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The pasting non-planned replacement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4.65%, and 58.0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ubclavian vein catheter type “C” fixation metho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pasting unplanned replacement.It can reduce patients′ discomfort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ipeline nursing, reduce the nursing workloa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WORDS: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nder clavicle; “C” fixation; pasting; unplanned replacement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
通信作者:林雁娟, E-mail: 1243879751@qq.com
收稿日期:2015-06-30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057-03
DOI:10.7619/jcmp.2015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