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龚三乐
产业主导权的内涵、评价标准与构建途径
文新,龚三乐
产业主导权是指对产业的存在及发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能力。产业主导权包括“资源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等内涵,基于此建立对产业主导权的评价标准体系。国际产业主导权构建的实质是建立对国际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主导。构建国际产业主导权的途径包括控制国际产业价值链、控制关键战略性产业、控制产业发展战略性资源、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以及掌握产业标准制订权等。
产业主导权;内涵;评价标准;构建途径
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本质上是一个金字塔式的产业主导权结构体系,各国产业主导权的大小,决定其在金字塔中的位置。目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其跨国企业占据着许多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领导者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大部分的产业,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遭受着发达国家企业的压榨,这严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可持续和高水平发展,也无法有效保障产业安全。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需要扶持民族产业本身的发展,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需要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实现某种程度的主导、控制,形成一种以我为主的发展格局。由此,构筑国际产业主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目前我国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之急需,也是保障我国产业安全之急需。
理论界对于我国经济、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探讨,主要在全球经济主导权、产业竞争力、产业升级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徐强[1](2010)提出增强我国经济国际主导权的诸多措施,杨希伟等[2](2009)呼吁应努力争夺“绿色经济”主导权。上述领域与国际产业主导权建设息息相关。不过,经济主导权是建立在产业主导权基础之上的,产业竞争力提升是产业主导权形成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产业升级只是产业主导权建立的一方面内容,在这种意义上研究国际产业主导权问题更为迫切、更具意义。一些学者已注意到我国国际产业主导权建设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初步探讨。王德禄[3](2010)提出,“中国制造”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遭遇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对此要抓住“产业主导权”这一创新思想和战略工具来把握未来“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提出,应认真对待低碳经济时代新型产业主导权的争夺,采取有力措施夺取低碳经济下的产业主导权。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认为,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出口型制造企业造成巨大影响,也削弱了国际产业主导力量对中国优势企业的控制力,是我国产业建立全球主导权的一次战略性机遇。此外,在国际产业主导权构建的途径上,藕继红[4](2010)认为争夺产业主导权,主要是加强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一些学者(如张辉[5],2004)对单个产业主导权构建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内的升级问题进行了研究。总体上,国内理论界对于我国的国际产业主导权构建还停留在提出问题、初步认识阶段,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于产业主导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单个产业为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零散且不深入、系统。例如:Barnes等[6](2004)分析了德国汽车业在南非市场上建立主导权的做法;Sum[7](2003)探讨了美国信息业利用其经济霸权,在东亚经济体中扩张并试图建立主导权的行为;Avetlana2005年以俄罗斯的真空管为例,分析了其在全球价值链内的升级行为。此外,国外对于与产业主导权密切相关的经济霸权问题研究较多,且主要以美国为对象进行。Hugill[8](2009)系统阐述了1861-1947年美国向英国经济霸权发起挑战的历程;Simons、Mark、Huggus等探讨了金融危机下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应对之道。
综上所述,理论界对于产业主导权构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研究,应首先在两方面问题上着力:一是产业主导权相关的基础理论范畴的界定问题;二是产业主导权的构建问题。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产业主导权
所谓主导权,意指对某组织、事物、领域的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对该组织、事物、领域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上。通过采取某些途径和手段,主导权所有者将自己的意志部分或全部施加于被主导者,以此实现自己的特定目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观组成部分,是从事相同或相似产品生产的企业集合体。作为一个企业集合体组织,产业内的权力分布也会产生不均衡,其中的某个企业会具有较其他企业更强的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即拥有一定程度上或者全部的产业主导权。所谓产业主导权,指对产业的存在及发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能力。
(二)产业主导权的内涵
一个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受制于其他诸多因素的约束。主导权所有者对于产业的主导,主要是基于对于这些因素里面的一些重要、关键因素的控制。一般而言,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一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遭受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要获得对于产业的主导权,需要对这几个因素的一个或几个具有控制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产业主导权”的内涵,具体包括对四个方面的主导性权力:资源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
1.资源主导权。资源主导权是指对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的生产和供给具有控制力。由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所拥有的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跨国矿业资本的交易、买家和卖家的竞争,使得直接的资源垄断不合时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对资源的控制。当代的资源控制,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特别是大宗原材料定价权的控制上。通过控制原材料价格,使价格根据本国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可以达到扶持本国产业、打击外国产业的目的。例如,西方资本控制了铁矿石的定价权,就一直不顾市场需求的实际推高铁矿石的价格,以此打击中国钢铁行业,抑制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在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上,由于不掌握资源主导权,我国一直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一方面,不得不承受铁矿石、原油等资源价格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又只能将自身拥有的资源低价卖出,如稀土资源的“土价”销售。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急需改变。
2.技术主导权。技术主导权是指对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进程、标准制定具有控制力。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的竞争。一方面,在供给过剩的年代,竞争日趋激烈,谁能站在产业技术发展的前沿、主导整个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谁就能够不断地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档次,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在供给过剩与个性、潮流消费并行时代,通过创新市场需求对于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谁能培养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掌握产业技术发展的主导权,谁就能够始终引导消费潮流,占据市场有利地位,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掌握技术主导权,对于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产业的技术主导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相对中国而言,美国不仅在传统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新兴技术领域也保持着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全球10个主要技术领域每年新增专利中,中国仅仅在化学领域领先于美国。
3.资本主导权。资本主导权主要指控制资本市场的运行,为本国产业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保障。资本主导权同时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诸如本币的国际化、货币政策的自由度;微观层面如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金融业的发达程度、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本文所指的金融主导权,主要是宏观层面的金融主导权。目前,资本主导权是中国获取全球产业主导权的最大弱项。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多年来处于停滞状态,利率政策几乎是美联储的翻版,汇率则在金融危机后事实上恢复了盯住美元的策略。可以说,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货币政策主导权基本等于零。微观层面,多年来国内企业的境外资本运作以失败居多,其中尤以金融危机前购买四大投行的复杂金融衍生品教训深刻。危机后,虽然一大批国内企业在全球展开收购,但多为汽车、工程机械等传统企业,其成效还需市场检验。
4.市场主导权。市场主导权包涵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产业最终产品销售渠道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指产品的品牌权。前者是对于市场的相对水平较低的控制,控制了整个产业最终产品的销售。但是,控制着产品的销售,并不意味着产品能够在市场中立足、生存,对于市场的高层次控制还在于对产业品牌的控制权。企业通过精心打造、树立品牌,能够形成长期和核心竞争优势,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很多产业的著名品牌已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拥有,发展中国家很难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来。“中国制造”虽然占领着全球服装、玩具、手机、微波炉等十几种工业消费品的主要市场,但只有少数几个著名品牌比如海尔、格力,而且品牌影响力也仅在少数国家有所突破。
上述资源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相结合,共同形成产业主导权。掌握其中一个、几个或全部,能使企业具备对整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部分或整体的控制力。其中:资源主导权是从源头上对产业进行控制;资本、技术主导权是对产业发展过程的控制;市场主导权是对产业最终产品市场的控制。
因产业主导权的大小具有差别,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一种评价标准,以期对产业主导权的大小进行相对客观的评判。
(一)资源主导权的评价
资源主导权的获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资本运营,实行对于资源生产者的股权控制,比如日本新日铁公司对于“两拓”的参股;二是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定价权的设计),获得定价权以实现对资源的控制,比如伦敦和纽约国际原油交易所对于石油定价权的掌控。相对而言,第一种方式要容易、直接一些,当然前提是不存在资产收购的保护主义(我国近两年企业对于发达国家资源资产的收购,屡屡受到所在国政府的阻挠)。而第二种,对于定价权的掌握,需要设计一套相关的制度并具有能推动这套制度实施的强大势力,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才可以得以实现,因而要困难得多,同时控制力更强、利益的掠夺也多得多。根据上述两种资源主导权获取的途径,得出评价资源主导权的相关几个指标:
资源企业资产本国企业占比:指生产资源的企业资产里,本国企业所占有的总资产的比例,越大说明影响力越大、主导作用越强。
资源总产量本国占比:指资源总产量中本国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影响力越大、主导作用越强。
资源价格相对本国需求弹性:指本国需求变动导致的资源价格的变动程度,公式=价格变动百分比/本国需求变动百分比。具体评价时分两种情况:当本国需求增加时,如果导致的资源价格上升的程度小于本国需求增加的程度,说明本国对于资源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比值越小控制力越强;相应,当本国需求减小时,如果导致的资源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本国需求减小的程度,说明本国对于资源价格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比值越大控制力越强。
(二)技术主导权的评价
形成产业技术主导权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开发并应用具有领先水平的生产技术、工艺;另一方面,准确进行技术预见,做好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储备,最终依赖上述两方面制订出技术、产品标准,引领未来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根据技术主导权的形成方式,确定技术主导权的评价指标为:
产业专利授权量本国占比:指产业专利授权数量中本国所占的比重,一般而言,比重越大表明本国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拥有技术主导权的可能性越大。
产业R&D投入本国占比:指产业研发投入中本国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拥有技术主导权的可能性越大。
(三)资本主导权的评价
资本主导权更多是从宏观层面考虑的,主要在为产业主导权的构建提供良好的金融条件。目前全球的金融主导权,主要掌握在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为依托支撑的美国手里,其次是欧盟。这两大经济实体,通过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金融机构为核心的现行全球金融体系,获得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超然地位。对于资本主导权的评价,考虑用以下指标:国际贸易结算中本币占比、全球外汇储备本币占比、IMF特别提款权份额、世界银行投票权份额。上述四个指标越大,说明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性越强,对国际金融业的影响力越大,从而资本主导权越大。
(四)市场主导权的评价
如前所述,市场主导权主要建立在对于销售渠道、产品品牌的控制上,基于此,提出下述评价指标:
本国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产业产值比例:反映由本国企业承销的产品产值占全产业产品产值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企业对产业的销售渠道的影响力、控制力越强;
本国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指本国产品所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占比越高,说明产品市场影响力越强;
本国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比值:反映本国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水平,比值越大,说明产品品牌影响力越强、竞争力越强;
本国产业利润率与该产业国际平均利润率比值:反映本国产业利润率高于国际同行平均利润率的水平,比值越大,说明产品竞争力越强、品牌影响力越大从而经济效益越好。
根据上述对于产业主导权所包含的各方面主导权的评价,我们归纳为下表所示的产业主导权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现阶段,我国急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构建主导权,这需要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呢?针对产业主导权内涵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思路指引。
(一)多管齐下,掌握战略性资源主导权
目前,各国的企业和机构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争夺全球资源主导权,其中发达国家相对主动而我国处于很不利的地位。问题主要出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是全球资源市场的后来者,在全球资源配置格局上基本处在最底层,没有参与到资源商品市场定价体系的高端,整体缺乏市场价格话语权;另一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下游生产企业主要是采取传统的现货交易,对于期货市场、银行和保险等金融的市场服务功能还不熟悉。上述两方面使得我国企业参与高端资源贸易的经验、能力不具备,不能主动地应对资源商品的价格变化。为化解上述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争夺控制权:扶持跨国资源争夺,努力提高产业资源控制程度;培育资源定价中心,争夺资源定价权;多管齐下,除了利用经济的手段外,还应结合政治手段、军事手段,综合运用谋求主导权。以石油为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从自身、友好国家入手,逐步推进人民币作为石油的交易货币,扩大人民币对于石油交易的影响。第二,大力发展同产油国、OPEC组织的友好交流,增加对这些国家和组织的影响力,推进石油定价权的合作。第三,在国内择地建立石油交易所,逐步扩大交易所的影响力,推出石油各类交易指数,并逐渐作为全球石油市场交易的重要参考。第四,建设强大的军力,保障作为合作伙伴的石油生产国以及石油运输的安全,维系长期的石油交易、石油定价权合作。
(二)推进价值链内企业升级,控制产业价值链
目前,国际分工很大程度上以全球价值链为具体的组织形式,各个产业之间的跨国分工形成全球价值链组织,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主要表现为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因此,我国欲构建国际产业主导权,需要以控制国际产业价值链为基础、为核心内容。我国产业(企业)要控制国际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对于已经嵌入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我国企业或产业而言,主要是在价值链内实施升级,抢夺价值链领导企业的地位,或者是组建新的价值链;对于未嵌入价值链的企业而言,主要是通过资本运营等手段,控制原价值链领导企业而控制价值链。
(三)强化产业组织行为,实施对重要、关键性产业的控制
实施这一途径的目的是使我国产业实现对全球关键、战略性产业的渗透与控制。现有国际分工体系中,除了已嵌入的产业通过企业升级的方式控制价值链外,对于尚未进入的一些重要产业,我国企业主要应通过合理的产业组织行为来逐步实现对这些产业链的控制。第一,通过市场竞争,打败或者取得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树立一定的行业主导地位。这是一种争夺产业主导权的主要手段。第二,加强技术创新,形成技术优势,利用优势技术取得对行业的控制权。第三,加强内部产业重组,打造强势产业,形成对产业的主导地位。主要是通过产业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形成全球优势企业,以此树立对产业的控制地位。第四,强化跨国并购行为,通过资本经营获取控制权。正常情况下,由于发达国家的保护,我国企业想要通过并购、股权购买获取重要行业的控制权比较难。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这一态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国家支持作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关键、重要行业的大规模并购活动,通过股权控制取得对于这些产业的主导权。
(四)推进自主创新,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
我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处于技术上的不利地位。从微观来看,缺乏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支撑,多依赖引进;就宏观而言,研发、设计、市场运营等产业环节落后。由此,使得我国企业技术上受制于人,被发达国家企业实施技术上的控制。这需要我国企业努力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建立产业技术主导权。企业获取技术主导权的关键是要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增强二次创新能力,通过模仿创新实施赶超;二是提升前沿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三是拥有强大、高效的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占据产业技术主导权,是构建产业主导权最合理、最有效的途径。
(五)引领未来,构筑技术标准制定权
技术标准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高级形式,标准战略也是优秀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目前最愿意采用的竞争手段。获得技术标准制定权是高级形式的技术主导权实现方式。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存在技术水平、资本实力和市场势力多方面的差距,为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途径:途径一,鼓励企业自主制订技术标准:一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创新试点,对采用自主技术标准形成的产品,在发展初期给予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二是政府采购优先选择具有自主技术标准形成的产品;三是将自主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纳入设立工程中心、实验室的考核指标。途径二,以标准联盟为依托,赋予其标准研制与实施中的主导权:一是基于技术合作、依托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组建技术标准联盟;二是鼓励联盟内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联盟企业承担应用技术开发类的科技计划项目;三是对于联盟研制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优先选择作为国家标准进行强制实施(强制性标准)或鼓励推广应用(自愿性标准)。途径三,以高新技术的标准为重点,依托现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产品等重点领域和区域,构建高技术产业标准化信息共享平台,带动企业标准化研究工作。
[1]徐强.大国功能分工、经济复苏前景与中国主导权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10,(12).
[2]杨希伟.争取绿色经济主导权成为国际竞争新潮流[J].环球,2009,(10).
[3]王德禄.用“产业主导权”指引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0-06-24.
[4]藕继红.如何争夺主导权?产业链垂直整合[J].商界评论,2010,(5).
[5]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6]Barnes Justin, Morris Mike.The German Connection: Shifting Hegemony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outh African Automotive Industry[J].Industrial&Corporate Change,2004,(10).
[7]Sum Ngai-Ling.Informational Capilalismand U.S. Economic Hegemony:Resistance and Adaptations in East Asia[J].Critical Asian Studies,2003,(9).
[8]Hugill,PeterJ.The American Challengeto British Hegemony,1861-1947[J].Geographical Review,2009,(7).
[责任编辑:刘烜显]
文新,中共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中南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龚三乐,广西财经学院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教授,广西南宁530003
F40
A
1004-4434(2015)05-0031-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十年中国—东盟经贸格局演变与我国南海安全战略构建研究”(12ZD04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西南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土地流转整体性改革研究”(13BJ09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13JZD00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土地征收制度资料整理与比较研究”(14ZDB125);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全球价值链演化下我国国际产业主导权构建研究——以广西制糖业为例”(201203YB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