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鹏亮,潘文昊
(钦州学院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经济学研究
新战略支点驱动下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研究
乔鹏亮,潘文昊
(钦州学院商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打造新战略支点是国家对北部湾经济持续开放发展的要求,对接东盟、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是北部湾区域在“钻石十年”的机遇,同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通拓展、共建经济通道的需要。物流通道建设在战略支点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必须构建北部湾物流通道来促进和强化区域沟通能力,从建设的动力机制、成长培育机制、循环反馈机制和延伸拓展机制,建立四种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机制。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发展对策:对基础设施超前投资、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宣传发展机遇、学习发达地区企业经验和形成人力资源聚集。
西南中南;新战略支点;北部湾;物流通道
北部湾区域拥有多重国家开放发展的政策叠加优势,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经贸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新战略支点”“钻石十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方向的提出又为区域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新战略支点要打好“东盟牌”[1]。但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广西面对欠发达的东盟国家,总体潜能有限,将西南中南地区纳入发展版图,同时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对北部湾区域发展从范围、层次进行了提升,形成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多的发展机遇。
1.新战略支点概念。战略支点是指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中心点和关键点。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时从国家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角度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新战略支点与国家提出的“一路一带”的战略相匹配,是持续发展的开放支点、区域合作的产业支点、城市群建设的基础支点、更是面向“三南”连通海陆的交通支点。卫玲(2014)[2]认为,丝绸之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空间是国家的空间战略构想。广西作为中西部唯一的沿海大港省份,要充分利用和强化地域优势,发挥辐射带动、平台桥梁作用。因此,要基于战略支点,将西南中南地区的发展延伸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实现经济网链化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而实现区域新增长。
2.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新战略支点的内涵。(1)新战略支点要强化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现实发展中,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于2010年9月建设[3],但并没有将合作推广到西南中南地区,新战略支点要求北部湾要支撑带动西南中南内陆省份全面对接东盟,扩大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范围,更好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主导作用。(2)新战略支点是对国家区域开放格局的补充和完善。新战略支点能够形成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支撑下的沿边地区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形成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4],从而推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的开放发展。(3)新战略支点是北部湾“双核”驱动战略的重要部分。可以促进双核中北部湾经济区借助新的机遇实施新一轮开发,丰富了“双核”驱动的内容、物流通道的平台作用、搭建沟通西南中南的桥梁作用,有助于推动沿海新一极的形成。
3.战略支点驱动下北部湾物流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关系。(1)战略支点是发展方向。战略支点是新时期北部湾区域发展的方向,是区域国际化、产业国际化的方向,广西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5],在当前广西整体经济形势处于欠发达的情况下,对内连通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对外积极投入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中,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而寻求发展的动力来源。在这种大背景下,沿边沿海地区承担了国家经济战略、安全战略和能源战略的通道任务,围绕战略支点,将海上丝绸之路延伸拓展到欠发达的北部湾地区,并与西南中南相连,实现了内地发展的海洋化,为西南中南地区开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因此,战略支点是西南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结点,为中国、东盟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产业的协作和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同时也指导着区域路网建设、物流产业发展。(2)北部湾物流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是相融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是贸易和产业的联通,以物流通道的建设为基础。因此,连接西南中南与中南半岛的物流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基础上是相融的,物流通道的建设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北部湾物流通道连接我国西南中南和东盟中南半岛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是北部湾地区、中南半岛国家与世界市场相连,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1.奠定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基础。(1)物流通道建设是新战略支点的基础条件。新战略支点着眼于沟通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物流通道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广西现代交通体系还未完成,出海大通道已初具规模,但大通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6],路网结构、密度和质量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基于海上丝绸之路和沟通西南中南的物流通道基础设备需要加强,尤其是物流通道所涉及的各类节点设施,如由海上丝绸之路转向西南中南的港口类节点、高速路网类节点都需要得到加强。(2)物流通道建设是持续开放发展的促进因素。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对接是产业的互补、市场的拓展、产业链的延伸转移和市场机遇的挖掘等整合发展的内部动力,在内部动力的作用下加上外部通道辅助和推动下,经济开放发展将在结构和范围上取得更大突破。
2.有助于北部湾地区与西南中南区域互补。(1)区域因素。按照现代经济地理学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比西南中南更具有发展优势,但在现实发展中,北部湾区域与对应的东盟中南半岛国家均处于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需求与外部促进因素均受限,现代产业体系均不完善,商业流通速率不高,物流渠道成本高、速度慢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2)基础因素。广西沿海港口运输系统不完善,运输能力不足,运输时间长、成本高,使港口与内地长期被不完备的运输分割,虽然以保税、物流、生产基地等为代表的物流节点化因素发展迅速,但区域物流网络化体系不健全,通道能力缺乏,区域优势无法显现,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吸引人才和招商投资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处于末端位置,区域经济发展处于缓慢爬坡状态。(3)推动因素。北部湾经济区与西南中南地区经济处于通道欠缺下的分割局面,没有发展为资源整合形成市场融合发展的趋势,贸易和商业对物流体系的需求不足,物流通道建设的动力缺乏,在区域发展中处于孤立状态,物流通道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外向发展的基础平台。
3.发挥战略支点的沟通协同作用。(1)物流通道在搭建东盟与西南中南经济通道的作用。对内作用:物流通道的建设将西南中南与北部湾分散的物流节点相连,打造网络化物流通道下的产业发展节点,使西南中南地区能更快地进入北部湾地区从而拓展市场,也使北部湾地区向西南中南进行更大范围的开放开发。对外作用:建立并将北部湾地区与沿海沿线国家产业链相连,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国内外一体化的产业链,在国际间承接和选择产业发展和转移。(2)有助于北部湾物流通道与经济发展在交互协同中共同发展。物流通道的建设有赖于经济发展、贸易流通的刺激,而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的物流通道又进一步加速了商流速度,提高了资金等资源的周转率。因此,在以基础设施完备建设为根基的物流通道与经济发展,能够协同发挥作用,共同促进。
4.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1)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种经济通道。沿边沿海区域经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我国西南地区面对的是多边竞争的国家角逐,且都具备新兴经济体的特征,各经济体都迫切希望将自身的发展融入世界趋势之中,如习主席讲的“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各国互联互通和寻求经济增长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国家战略支点能够引领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2)战略支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结合搭建了区域创新发展的平台。战略支点的思想是立足于西南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思想是联通沿海国家,两者的结合形成了物流业中的多式联运,同时构成了更大更长的发展网络,由于各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这种多式联运型的网络也给西南中南和沿海沿线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3)战略支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结合是沿边沿海发展的新方向。可以形成大范围的经济块区,有利于形成更大市场、获取更大需求,不但是我国西南中南和沿边沿海发展的新方向,也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融合注入了新能量。
1.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动力机制。(1)内部资源整合推动。区位地理、内部产业、劳动力和区域内部资本组合的北部湾经济结构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外部演化推动和内部自适应调整推动了网络化发展,对物流通道的建设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内部经济结构的资源整合和流动既是物流通道建设的动力也是物流通道服务功能的引导。(2)外部需求推动。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是经济流通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新战略支点驱动下“两个建成”的需要,是中国—东盟互连互通网络化的需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要,也是北部湾航运节点及各种产业园区效率最大化的要求。物流通道建设是新战略支点和海上互联互通的基础性条件,是国家开放战略在西南沿海沿线的平台和载体,也是承接产业转移和价值链升级的必备条件,因此从区域发展、国内市场完善等方面来看,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是强大的需求动力。(3)环境因素辅助推动。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推动三个方面的进步:第一,将东盟国家与广西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经济命运共同体;第二,将东盟等欠发达国家与广西欠发达地区联系的现状升级为欠发达国家与较发达地区联结,经济环境的升级能推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物流通道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联结的纽带。
2.北部湾物流通道成长机制。(1)开放化的市场推动。对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和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实践,可以发现,政策引导只是顺势而为的外部因素,经济增长的本质内容还是基于找准自身规律的内部因素[7]。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的内部推动因素已经具备,如物流节点的分布、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叠加、区域物流需求旺盛等,影响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形势,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得当前区域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整体市场形势良好,外在的物流通道在内在的市场环境中被影响推动,不断建设完善物流通道。(2)政府政策驱动。政府驱动虽然是影响物流通道的外部因素,但也会产生重要的驱动性因素,甚至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影响。本区域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市场和发展动力,区域应当充分发挥决策驱动和整合调节作用以稳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风险,吸引和建设人才队伍,强化竞争因素,促进劳动力及各种要素的流动。
3.北部湾物流通道反馈机制。(1)物流通道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构建战略支点。北部湾物流网络节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规划下已有了很多,节点布局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网络化尚未搭建,尤其沟通国外的区域网络节点还比较缺乏;区域物流节点的内在经济因素和产业链比较薄弱,因此,随着近年来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备,物流通道网络化逐渐形成,会极大推动物流节点间商业交换速度,从而带动北部湾经济区与西南中南地区融合发展,此外,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都加强了港口码头的建设,区域物流节点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得到了有效提升。(2)主导产业对接带动物流通道发展。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能够借助北部湾物流通道延伸市场渠道,扩充产业链,将北部湾区域作为出海通道并形成部分关联产业转移,形成北部湾物流通道上从设计、采购、组装到物流销售的产业链分布,实现西南中南地区、北部湾地区和沿海沿线国家间的产业对接,完成价值链的重构和产业转型升级融合,产业分布和联系的强化又加深了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形成了相互促进、反馈循环的协同发展机制。
4.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通道延伸扩展机制。(1)区域经济政策辐射作用的扩大。北部湾区域享有国家赋予的多重开放开发政策,外向型经济的动力和市场受到地理区位的限制从而使政策的落实实效打了折扣,新战略支点下的物流通道建设能够将区域经济范围放大,使享受到的国家开放开发的政策能够同时辐射到更大区域和范围,使沿边沿海国家也同样能纳入辐射范围,与北部湾区域一起构成了更大的产业网络。(2)物流通道扩充了市场,有助于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构建。相对于北部湾其他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经济发展势头要好于中南半岛几个国家,而越南、泰国等国家也乐意并一直寻求“搭乘”顺风车,区域有共同发展的意愿,有围绕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经济的愿望,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下,物流通道的建设有助于区域产业链的联通,同时在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也能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3)扩充完善了产业联通和经济联通的平台。基于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物流通道在基础层上完成了连通,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加强自身的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建设,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为物流通道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完善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联通的平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了前期平台。(4)找到了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动力源。广西处于欠发达地区,而中南半岛国家也同属不发达区域,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物流通道,将欠发达的经济体与发达或发展速度更快的市场联通,开拓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同时也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1.基础设施超前投资。超前投资就是对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有前瞻性地建设,通过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超前投资,对时间和空间压缩不但能够改善物流通道环境,而且改善区位条件,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得到改善,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区域发展的“时刻经济圈”。由于中南半岛国家的建设能力有限,在基础设施投资时面对很多困难,为了推动共同合作,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个建设性的思路,在建设时各国要依托沿海大港和沿边口岸优势,重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物流节点,对于我国来讲,需要打造北部湾中国—东盟国际航运中心和南宁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出海通道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接,形成连接“三南”,构建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物流通道建设奠定基础性作用。
2.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延伸西南中南和东盟的物流通道。广西离东盟国家更近,是东盟博览会的基地,因此要紧抓机遇,积极投入,为物流通道建设创造条件,应该努力促成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合作是物流通道建设的前提。物流通道需要经济合作来推动,而经济合作要求区域各成员正确表达要素价格。各国家在建设物流通道之始就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确立比较优势和自身的主导产业,建立合理的产业市场分工,形成产业互补的国际市场格局。(2)避免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规模而重复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避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这样就使物流通道的建设有了产业需求作为支撑。(3)开放合作的协调机制。物流通道的建设需要合作推动,由于利益的不对称和各成员各自发展的考量,在物流通道建设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对话合作机制,从而能始终推动物流通道建设的发展。
3.扩大宣传,推广开放开发的机遇。(1)要持续扩大宣传新战略支点下北部湾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是与国家开放发展相适应的,不同地区均有自身发展思路和政策支持,多个地区均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要加强新战略支点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在历史上,广西的合浦、泉州和湛江也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存在过,对此要在宣传等方面加强,扩大区域的知名度,宣传区域内发展机会,吸引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使能够创业、愿意创业和寻找机会的人投入区域建设。(2)政策叠加的现实操作宣传。要加强对边境自由贸易区、综合实验区、保税港区、中马产业园等物流节点的操作,在宣传层面上明确进驻的要点,吸引企业进驻,为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3)科研方面宣传。继续通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专题会议等形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区域发展进行讨论,深化新战略支点及物流通道建设的前沿指导和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提升区域开放和物流通道建设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对专家的看法见解进行归纳整理,在北部湾区域内宣传,提升干部的思想水平,形成全区上下一致化的开放发展思路。
4.发达地区成功企业经验学习参照。(1)产业转移与物流通道建设是相伴相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促进沿线产业转移,东部企业转移或者在区域建立分厂从微观层面上建立了物流通道,能够将东部企业或产业发展中物流渠道控制的经验传播到北部湾区域,同时也使沿线国家与北部湾经济区建立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在产业链转移、价值链构建方面将北部湾区域纳入到东部、西南中南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发展的版图中。(2)消除流通障碍。中国已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也在国外很多地方为人所熟知,很多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优质商品都是国外抢手货,但却不能在国内打开销路[8],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生产企业与国内销售者之间存在着对接阻碍,其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便利性差,物流的配送、简单加工产品组装等功能没有得到发挥也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信息沟通,创建具有影响力的物流平台,消除流通阻碍,促进产品流通,进一步活跃区域市场。
5.推动人口流动,形成人力资源聚集。(1)推动人才自由平等流动。人才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破除流动的阻碍因素,户籍制度和不均等的公共福利,鼓励劳动力在西南中南地区与北部湾区域双向自由流动,以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理念带动区域内思维方式转变,同时人才流动也能够促进两个区域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均衡提高。(2)树立典型性人才案例,形成行业人才聚集,树立典型人物典型案例,以助于在行业内形成人才聚集,通过研讨会、宣传册等各种形式分析典型人物成功案例,总结市场与人才结合的规律,带动区域人才素质提升。
北部湾区域沟通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在国家开放发展战略下,是持续发展的开放支点、区域合作的产业支点、城市群建设的支点、更是面向“三南”连通海陆的交通支点,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是积极的参与者,物流通道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相融的,是新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资源、外部需求和环境影响是物流通道建设的动力来源,开放市场和政府决策推动物流通道的不断成长,产业升级转型、主导产业对接形成了物流通道与经济发展的循环反馈体系,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使物流通道建设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北部湾物流通道的建设要在新战略支点思想引领下进行超前基础设施投资,延伸产业链,形成统一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宣传,总结学习东部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企业在发展中的物流因素,破除人口流动的阻碍因素,以典型企业成功案例为分析对象,形成人才聚集,推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切实为“新战略支点”服务,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沟通西南中南对接东盟的经济通道奠定基础。
[1]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机理与战略构想——基于空间经济学语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44.
[2]广西借力东盟打造新战略支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15/c_118973742.htm.
[3]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28.
[4]毛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多区域合作现状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2,(3):62-66.
[5]梁炳猛.汉唐时期的合浦与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J].创新,2010,(1):24-29.
[6]王兴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区域合作优势叠加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13-114.
[7]刘志彪.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0.
[8]刘志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探索与争鸣,2012,(6):23-25.
〔责任编辑:刘 阳〕
F107;F062.9
A
1000-8284(2015)04-0125-05
2014-11-03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构建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促进北部湾经济转型升级研究”(13FJY019);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
乔鹏亮(1982-),男,陕西彬县人,副教授,硕士,从事物流管理、物流与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