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缘起、现状与方向

2015-02-25 05:26王红
西北人口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王红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北京100872)

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缘起、现状与方向

王红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北京100872)

文章对国内三十年来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首先梳理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测量、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接着重点梳理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子女因素、经济因素、人格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应加强的几个方面。本研究旨在对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对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方向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科学家和公众对老年期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日益感兴趣。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之后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否随之也得到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过去30年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医学、老年学等学科领域内。不同学科的学者通过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然而由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晚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较多,至今仍略显凌乱。希望通过本文的回顾和梳理,厘清国内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指出其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梳理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基础条件,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二是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

1.主观幸福感发展过程及概念的界定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是上世纪 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它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源自于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发展所引发的人们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断关注。幸福感的研究包括 3种,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研究是主流。检索文献可以看到,从发展历程看,国内幸福感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引进和借鉴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其特点是修订国外的幸福感量表(比如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S、Campbell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SH),验证其结构维度和信效度;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中学生)的幸福感进行描述,并探讨幸福感的客观影响因素(如人口统计学变量、健康状况、收入、社会支持等);第二阶段为本土化研究阶段 (本世纪初至今),其特点是制定适合我国文化的幸福感量表(比如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表SWBS-CC)并考察其信效度,开始关注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并对差异群体的幸福感进行跨文化和比较研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的是老年人群体精神状态,它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某些标准对自身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我国学者也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进行了积极探讨。刘仁刚、龚耀先等(1998)较早对主观性幸福感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观幸福感应包括认知评价、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方面[1]。唐丹(2006)进一步发展了主观幸福感的内涵,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其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价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包括消极情绪的消失以及积极情绪的出现等方面[2]。孙鹃娟(2008)将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合并在一起使用,认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存在基础是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又受老年人观念的制约,反映老年人整体精神生活状况[3]。总体上看,主观幸福感包含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评价指标。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一是主观性,二是稳定性,三是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评价,是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2.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

从以往研究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涉及不同的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城市老年人、退休老年人、丧偶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农村高龄老人、女性老年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边疆地区老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以及中外老年人等,涵盖面较广。

3.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从现有研究看,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大致有以下两类方法:

一种方法是对幸福感进行直接的整体评估。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仅用一个问题评估,即“您觉得自己幸福吗?”选项分为较幸福、差不多和较不幸福。也有的研究选项更为细致,分别为很不幸福、不太幸福、不清楚、比较幸福、很幸福[4]1。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量表。它包含了生活质量意义上以及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我国研究者在研究初期的主要工作就是介绍、引进和修订国外的有关幸福量表并将之运用到中国的实际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表有:(1)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它融合了费城老年病中心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Z,一共24个条目,用于反映和评价老人内部心理状况。1985年MUNSH量表被引入中国,主要用于对中国老年人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国内的测试显示,该量表的内容、结构、评分标准基本适用于中国老年人,信效度也较好,因此在国内使用较多。(2)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s),由Neugarten和Havighurst等编制,最初目的是评定老年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此量表包括三个独立的分量表,国内使用也较多。(3)费城老年中心 (PGC)信心量表。此表由Lawton于1997年编制,专门用来测试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此量表有23个项目,每个项目以是或否二选一计分,得分从0(缺乏信心)至23(充满信心)。量表为正向评分,即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

除了利用国外这些量表之外,我国学者也积极研究适合我国情况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好的自编问卷。邢占军(2005)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论主观幸福感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九大测量维度[5]。许加明(2009)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老年人的现实特点自编了老年人的幸福感问卷,并进行了实际研究[6]。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表(SWBS-CC)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根据不同研究需要也自制了一些量表,只是其信效度还有待检验。

总体来说,国外大部分测量幸福感的量表,尤其是那些题目较少、量尺点数较少的量表较容易被我国学者翻译、矫正并使用,而我国学者基于国内文化现状而进行的幸福感量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4.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其数据几乎全部来自于抽样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调查包括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其他数据均为一些小型的调查数据,如“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现状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还有一些数据是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选择的地方性小样本。在具体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是基于截面调查数据,纵向调查数据使用的相对较少,追踪研究更少。

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方法上有所丰富。早期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简单的描述、频数分析和交叉分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有学者开始使用卡方检验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使用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进行研究。

三、影响因素

1.人口学因素

老年人中,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低于男性[7]779,抑郁水平高于男性(梅锦荣,1995)[8],特别是农村女性老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是最弱势的群体[3]309。但在生活背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男性老年人,且较男性老年人有更大幅度的提高[9]120。但也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相关并不显著[10]39。

年龄方面,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出现了矛盾的现象。有人认为60-65岁组的老人幸福感最低(曹坚等,2008)[11],有人认为60-69岁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强(曹新美等,2007)[12],还有人认为70-79岁组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309。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年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造成这种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

婚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0]37,有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大于无配偶的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郑宏志等,2005)[13]。男性丧偶老人主观幸福感高于女性丧偶老人(狄文婧等,2009)[14]。

教育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一般来说,上过学的老年人较那些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幸福感要高,通常,学历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蒋怀斌,2008)[15]。

我国城乡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较大。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梁渊等,2004)[16],尤其是患病、高龄、女性、文盲、独居、经济来源靠政府或他人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对更低(李德明等,2007)[17],农村女性老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是最弱势的群体,城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普遍高于农村老年人[3]310,城市中上过学、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10]39。

2.健康状况因素

健康情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显著。通常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越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越强[2]162。健康状态下,个体更能体验到快乐,所以主观幸福感也较强[5]39。项曼君等学者的调查表明,影响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健康自评情况,其次是家庭和睦程度和经济状况(项曼君等,1995)[18]。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对精神生活满意的发生比是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的1.94倍[3]309。

3.子女因素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子女是否孝顺等方面差异显著。子女孝顺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而子女较多的老年人却未必更幸福[19]28。子女日常生活照料不足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4]3。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繁忙或没有时间及精力来照顾老人。那些缺少亲人关爱的老人会产生孤独、抑郁和被遗弃感,而这些负性情绪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廖晓春,2010)[20]。

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显著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高、与子女之间相处融洽、受到子女的尊敬与爱戴对老年人有重要意义。老人地位高,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必然能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21]7。

4.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直接因素,那些经济水平较高、生活相对富裕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姜晶梅等,1998)[22],较好的经济状况和有保障的经济来源可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10]39。特别是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能够显著地提升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4]2。

5.居住安排与代际支持

居住安排上,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10]38,特别是农村老人,如果是生活在有配偶及子女的大家庭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4]3。那些独居的老人与家人交流的满意程度多不理想,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因而主观幸福感也较低(刘茹茹等,2008)[23]。

在代际支持上,有研究显示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2]160,老年人更需要成年子女们的关怀[24]81。子女的支持和照料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并有助于消除孤独、寂寞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10]39。特别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的各种代际支持均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促进作用,其中与子女共同居住、获得子女日常生活照料,接受子女的经济支持对于其提升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4]3。

6.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

不论是农村老年人还是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均较大。社会支持水平高的老人主观幸福感好 (李幼穗等,2008)[25],不管是接受还是给予支持,高水平社会支持老年人的自尊感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社会支持的老年人[24]81。得到朋友、邻里、配偶支持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26]445。

7.社会参与

研究认为,积极参与社会精神文化和政治活动、不断扩大生活领域能够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闲暇活动参与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27]538,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26]446。从事发展和创造类娱乐活动有助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城市老年人比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19]29。有宗教信仰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于无宗教信仰的老年人(王武林,2012)[28]。

8.心理与人格因素

研究显示,对于中国老年人来说,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证之后,来自心理上的支持和交流对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变得更为重要起来[2]162。控制感和控制欲水平的差值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人际控制欲下降,而控制感保持恒定,正面情绪没有显著变化;负面情绪随年龄增加出现波动,表现为先减少,而后有所上升。通常,人际控制欲越高的老年人其负面情绪越多,而人际控制感越高的老年人则其正面情绪越多,更加感到幸福(沈烈荣等,2007)[29]。

Costa等(COSTA P T,McCRAC R R,1980)分析了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他认为两者关系密切:人格特质不同的人,对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感有不同的感受。人格会影响人们进行社会比较的方向,幸福者一般来说通常会作向下的比较,往往更多地注意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而悲观者是完全相反的[21]7。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零散的结论,如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对较好[27]537,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水平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养老服务资源的便捷程度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胡宏伟等,2013)[30]。

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

综上所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国内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引进、翻译、修订幸福感量表的阶段,而实证研究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研究数据的缺乏。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研究方法的日益深入和研究数据的增多,对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逐渐出现,近几年有增多态势。孙鹃娟利用2005年“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现状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显示,高达70%的老人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到满意/幸福。吴金晶等利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达到 34.94±7.25(满分为48分),即约有 70%的老年人位于较高的幸福感区间。刘亚芳使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得出79.1%的老人认为自己大多数时候觉得幸福的结论。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好,感觉自己幸福的老年人比例基本维持在70%左右。遗憾的是,由于缺少追踪研究,并且现有研究使用的数据年份比较接近,研究对象与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无法得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上升还是下降的结论。

五、总结与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日益增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及老龄政策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足也依然存在。

1.多数研究内容过于重复深入不足。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时有矛盾。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需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注意选择那些有新意和有前瞻性、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研究问题,例如干预研究等。

2.研究方法不够规范。例如,自评主观幸福感的答案一般来说是三分类或者五分类,也有二分类。对于二分类的情况,可以使用二元回归分析。但是,对于五分类和三分类,在分析过程中把其粗略地划为两类就显得欠妥当,而正确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有序多分类回归。不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正在逐渐走向规范。此外,多数用于老年人幸福感评定的量表引进后还是没有适当的修订或者是修订的不够,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3.研究数据的代表性问题。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其代表性和规模至关重要,如果数据出现问题,其结论和推断也就失去意义。从现有研究看,部分研究使用的是基于科学的抽样方法得到的大型调查数据,但多数数据则通过小型调查获得,有些调查并未遵循科学的抽样方法,因此数据代表性较差。而且,由于研究者自己进行的调查还存在样本规模过小的问题,因此,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必然受到一定质疑。

4.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小。国内学者已经认识到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并做了一定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发表刊物级别却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幸福感本身的定义与结构存在争议,幸福感的测量工具和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的,事实上研究结果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假设。

5.理论运用的缺乏。从已有研究来看几乎都是基于调查数据。遗憾的是,数据分析之前没有理论的指导,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没有对理论做出回应。这样的研究对于理论的验证、修正和提升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应注重对本国相关理论的发掘和整理,努力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概括。

6.对比研究少。现有研究使用的数据调查年份比较接近,而且缺乏追踪与对比研究,无法反映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在具体研究中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第二,进一步聚焦主要影响因素,而不是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重复研究;第三,注重理论的指导,将数据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回应,不断推动研究向前发展;第四,重视宏观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第五,深化研究内容,基于目前已有的追踪调查数据,对同批人进行追踪研究,考察同批人随时间的推移、社会变迁后其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是否发生变化;第六,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跨国比较研究。

[1]刘仁刚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3):191-194.

[2]唐丹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3):160-162.

[3]孙鹃娟.北京市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3):308-310.

[4]贺志峰.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1(增刊):1-3.

[5]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许加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4):2011.3241-3243.

[7]李德明等.中国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8):778-780.

[8]梅锦荣.老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4):193-195.

[9]唐丹等.相同生活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年龄相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118-121.

[10]刘亚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35-40.

[11]曹坚,吴振云,辛晓亚.不同生活背景老年人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1940-1942.

[12]曹新美等.赣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 (2):70-74.

[13]郑宏志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3-85.

[14]狄文婧,陈青萍.丧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372-376.

[15]蒋怀滨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61-2462.

[16]梁渊等.农村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2):97-81.

[17]李德明等.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 (12):1193-1196.

[18]项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1995,27 (4):397-399.

[19]吴金晶等.城市老人从事志愿者活动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2(5):24-31.

[20]廖晓春.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5):627-628.

[21]马艳等.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 (4):5-8.

[22]姜晶梅等.我国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 (3):132-134.

[23]刘茹茹等.温州城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幸福度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8 (9):1637-1639.

[24]王大华等.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4(1):78-82.

[25]李幼穗,赵莹,张艳.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591-593.

[26]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442-447.

[27]王代娣,王志稳等.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6):536-538.

[28]王武林.中国老年人的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569-2572.

[29]沈烈荣等.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2):2215-2217.

[30]胡宏伟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 2013,15(4):48-54.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Chinese Seniors:The Beginning,Current Status and Directions

WANG Hong
(Center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

This research has combed the articles abou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ese Seniors for the three decades. Firstly,it has introduced the scale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area,the research objects,the data resource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econdly,it ha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which include the population factors,social factors,children factors,economic factors,personality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Finally,it has pointed out the weekness of the~existing research and a few areas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in the coming years.

Seniors;Subjective Well-being;China;Direction

C913.6

A

1007-0672(2015)01-0062-05

2014-10-12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重点课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研究”。

王红,女(满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老年学、老年人形象、社会养老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