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贫困农村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5-02-24 06:16王晓茜李胜勇周武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糖尿病

王晓茜, 鲁 丹, 李胜勇, 周武强, 王 森,

邓清容1, 魏小燕1, 刘  娅1

(1.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2.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 医教科, 四川 中江, 618100;

3.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四川 中江, 618100)

四川省德阳贫困农村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王晓茜1, 鲁丹1, 李胜勇2, 周武强3, 王森1,

邓清容1, 魏小燕1, 刘 娅1

(1.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2.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 医教科, 四川 中江, 618100;

3.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了解德阳市中江县年龄≥20岁农村居民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江县随机抽取2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计678人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以及实验室检查。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该县常住人口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结果中江县年龄≥20岁常住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7.5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42%,女性为9.4%。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脂代谢和高血压等因素与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4.3%,在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者有40人,患病率为81.6%。结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与多因素相关,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以降低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ic surve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metabolic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为了推进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行、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探讨适宜中国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故对四川省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进行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都是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其患病率也迅速升高。现对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且年龄≥20岁。常年外出务工者(≥1年)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与常住居民差异较大,不纳入调查范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从德阳市中江县4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富兴镇),随后从富兴镇随机抽取4个村,并随机抽取678人,实际完成调查653人,应答率为96.31%。

1.2 调查方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均为经过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内分泌科医生、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医护知识。调查前在各村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下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知识,随后按区域划分、分批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和相关检查。本次调查由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实验室检查3部分组成。① 问卷调查:包括调查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文化程度、家族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已知既往病史等; ② 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调查对象饮食活动如常,接受调查当日晨起排空膀胱、空腹(禁食8 h以上)。被调查者脱鞋免冠,穿单衣于身高体质量测量仪上测量身高、体质量,沿脐水平线绕腰部1周测定腰围。连续测量2次血压,间隔1 min取2次平均值,血压明显异常者则连续测量3次后取其平均值。监测仪器均由专业设备人员校准; ③ 实验室检查:所有被调查者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稳豪血糖仪测量空腹指尖血糖,并采空腹静脉血样检测血糖、血脂等;如指尖血糖≥5.6 mmol/L, 则立即口服含75 g葡萄糖的水300 mL, 行OGTT 2 h静脉血糖检测。

1.3 诊断标准

1.3.1糖尿病:参照WHO 1999年推荐的诊断标准[1], 糖尿病为空腹血糖(FPG)≥7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OGTT 2 h血糖≥11.1 mmol/L, 结合糖尿病史和症状体征等确定糖尿病患者。

1.3.2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或调查时已确诊为高血压并予以治疗者。

1.3.3超重与肥胖: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3], BMI 18.5~23.9为正常, BMI<18.5为消瘦, BMI 24.0~27.9为超重, BMI≥28.0为肥胖。

1.3.4中心性肥胖(或上身性肥胖):参照中国对腰围提出的标准[3],即男性≥85 cm, 女性≥80 cm为中心性肥胖。

1.3.5 代谢综合征(MS): 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的标准[1], 具备以下3项或全部者诊断为 MS。① 超体质量和/或肥胖:体质量指数(BMI) ≥25.0 kg/m2; ② 高血糖:空腹血糖 ≥6.1 mmol/L或餐后2h血糖≥7.8 mmol/L ,或已确诊为代谢综合征; ③ 血脂紊乱:空腹血三酰甘油(TG)≥1.7 mmol/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0.9 mmol/L (男)或<1.0 mmol/L (女)。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实际完成调查653人,平均年龄为(54.37±12.62)岁。其中女404人,占61.9%,平均年龄(53.06±12.45)岁;男249人,占38.1%, 平均年龄(56.49±12.64)岁。此次调查共发现糖尿病患者49人(其中包括既往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11人),患病率为7.50%。其中,男性糖尿病患者11人,男性患病率为4.42%,女性糖尿病患者38人,女性患病率为9.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徐兴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此次调查共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289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4.3%, 在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者有40人,患病率为81.6%。

2.2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患病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不同(P<0.05), 20~44岁的糖尿病患病率最低,为1.24%,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最高,为10.78%。对糖尿病患病率进行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结果提示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2.3 不同因素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2.3.1文化程度:不同文化程度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文化程度为文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11.88%,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低,为4.76%。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糖尿病患病情况

2.3.2糖尿病家族史: 653名调查对象中,共18人有糖尿病家族史,患病6人,糖尿病患病率33.3%; 635人无糖尿病家族史,患病12人,患病率为1.8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肥胖: ① BMI:按照体质量指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等级,不同体质量指数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3,并以BMI≥28.0组患病率最高,为15.38%; ② 腰围:调查对象中184人有中心性肥胖,患病23人,患病率12.5%; 469人无中心性肥胖,26人患病,患病率5.54%。两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 脂代谢功能:脂代谢异常表现为血甘油三酯升高、HDL-C水平降低和小而密的LDL-C( sLDL-C)的增多。调查对象中188人有脂代谢紊乱,其中患病24人,糖尿病的患病率12.7%;465人无脂代谢异常, 25人患病,患病率5.59%。两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BMI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2.3.4高血压:本次调查中,高血压患者共318人,其中有33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病率为10.38%; 非高血压患者共335人,其中糖尿病患者16人,糖尿病患病率为4.78%。2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全球范围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广泛流行已经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卫生问题。

2010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5],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本次调查中,不同年龄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趋势性卡方检验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调查结果与陈斌等[7]的结果一致,这可能与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一定关系。结果提示在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糖尿病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国外报道糖尿病亲属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17倍[8]。本次调查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李威等[9]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所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早期筛查,定期测量血糖,及时诊治,这对于降低患病率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糖尿病防控工作中,文化程度也被视为影响糖尿病患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群,健康意识更强,能更积极地获取健康相关知识,常常督促自己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出现疾病早期预警的时候也会更快更积极地寻求健康救助,及时就医,从而提高健康水平。本次调查针对的中江县为国家贫困县,由于经济水平较差,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但仍然呈现出不同教育背景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与金寒洁等[10]的报道一致。其中,文盲者中患病率为11.88%,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上组人群4.76%的患病率。国内2002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显示,中国农村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8%,2010年达到8.4%[11],8年时间上升了4.7倍,农村上升速度高于城市。结果提示,应将农村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作为预防工作重点,在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同时强化糖尿病的防范意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西方化”膳食模式越来越常见,以高脂肪高热量为特征,容易造成体内脂肪的过度堆积,要求更多的胰岛素调节糖吸收,此类人群的胰岛素促进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的能力下降,长期的血糖过高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BMI和腰围都是评价肥胖程度和类型的较好指标。

体质指数(BMI)可以较好地反映脂肪总重量,反映体内脂肪的数量,已广泛应用于肥胖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12]。本次调查表明不同体质指数即不同肥胖程度的人群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以BMI≥28.0组(肥胖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15.38%,BMI正常组的患病率最低,为5.32%, 这与李威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在实际的公共卫生工作中可以根据体质指数筛选高危人群予以相应的肥胖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改善公共卫生防治现状。

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以腹部或内脏脂肪增多为主,研究表明,中心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病死率亦随之增加[13],因此肥胖者身体脂肪分布类型对于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相对于肥胖本身对其的影响更大。腰围可以有效反映腹部脂肪累及的程度,易于测量,常用于评价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随着腰围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随之增加[14]。本次调查中,中心性肥胖人群和非中心性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由统计数据可认为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人群,这与金寒洁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糖尿病危险性与体内脂肪分布有关,调查结果提示在疾病预防工作中除了要对体质量超标的肥胖人群实施干预外,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性肥胖患者身上,加强这一人群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的意识,以期达到更好的控制糖尿病快速增长的目的。

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中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提示除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降压治疗,保持正常的稳定的血压水平外,还要积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亦能为糖尿病防控创造有利条件。

本研究显示,中江县抽样人群中44.3%患有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人群中81.6%有合并代谢综合征,说明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高血糖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要素之一,另外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共同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高患病率预示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因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延缓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在诊断的49名糖尿病患者中,仅11人已知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知晓率仅为22.45%,对血糖的控制也令人担忧,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66%; 且对糖尿病的治疗认识也非常差,能达到每月至少监测1次血糖者仅1人。由此提示,尽管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农村居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控认识仍然十分薄弱,因此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综上所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联系。因此,应针对影响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控,提高健康教育的频率和质量,增强居民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糖尿病三级预防,从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1): S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 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 5.

[4]徐兴, 刘红建, 樊冬梅, 等. 泰兴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 江苏卫生保健, 2013, 15(5): 5.

[5]Xu Y, Wang L,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 2013, 310(9): 948.

[6]岳雄, 李娟生, 申希平, 等. 兰州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20): 3819.

[7]陈斌, 李德云, 梁小冬, 等. 珠海市15~69岁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7): 1175.

[8]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12): 1090.

[9]李威, 江国虹, 吴彤宇, 等. 天津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8): 828.

[10]金寒洁, 胡松林, 雷莹, 等. 浙江省某市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3): 425.

[11]张丽锋, 张樨. 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血脂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6): 16.

[12]姜勇.成人肥胖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标准在公共卫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 2013, 42(4): 701.

[13]汪天湛, 傅哓东, 王文健.益气化聚方治疗伴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 2014, 35(3): 22.

[14]Pischon T, Boeing H, Hoffmann K, et al. General and abdominal adiposity and risk of death in Europe[J]. N Engl J Med, 2008, 359(20): 2105.

调查研究

syndrome in Deyang poor rural

WANG Xiaoqian1, LU Dan1, LI Shengyong2, ZHOU Wuqiang3,

WANG Sen1, DENG Qingrong1, WEI Xiaoyan1, LIU Ya1

(1.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Deyang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Deyang,

Sichuan, 618000; 2.DepartmentofMedicalEducation,ZhongjiangCountyPeople′s

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Zhongjiang,Sichuan, 618100; 3.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

ZhongjiangCounty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Zhongjiang,Sichuan, 6181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f rural residents at age of 20 years old or more in Zhongjiang County of Deyang city,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MethodsUsing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 total of 678 people above 20 years ol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permanent residents from Zhongjiang County and were conducted with questionnaire, anthropometry index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tests.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was 7.50% in Zhongjiang County above 20 years or more with 4.42% of men and 9.4% of women. Difference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gender, age, culture level, obesity,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lipid metabolism and hypertension and incidence of diabe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as 44.3%.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re were 40 peopl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incidence was 81.6%. Conclusion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r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factors, s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focused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diabetes mellitus; metabolic syndrome; epidemiology

收稿日期:2014-09-21

中图分类号:R 4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6-156-05

DOI:10.7619/jcmp.201506053

猜你喜欢
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