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尹小青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周丽萍, 尹小青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留观室留院观察6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普通的护理办法。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急诊留观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危重症患者显效215例,有效6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中出现无效的例数为117例,护理人员因素35例,科室硬件导致20例,管理制度导致15例,感染因素导致17例,患者因素导致30例。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能够显著提高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疗效。
关键词:急诊留观室; 危重症患者; 护理危险因素; 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而急诊留观室是急诊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急诊留观室的患者多因基础疾病多、身体机能差、疾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等,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需要进一步诊断[1-2]。为了提高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需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由于护士人员素质、环境因素、科室硬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均能引起患者的护理不当,引起不必要的医疗事故[3-4]。本文就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留观室留院观察的600例危重症患者,探讨分析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本院留院观察6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125例,女175例,年龄13~95岁,平均(45.50±5.50)岁,留院观察时间1.50~16.60 d, 平均(3.50±0.50); 患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86例,心血管疾病83例,神经系统疾病75例,其他疾病56例。对照组患者男128例,女172例,年龄14~97岁,平均(45.60±5.00)岁,留院观察时间1.50~17.50 d, 平均(3.30±0.60) d; 患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83例,心血管疾病85例,神经系统疾病77例,其他疾病5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5-6]: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护士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尤其是心理沟通;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管理制度;所有医疗器械均符合科室使用标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即进行传统常规的检查和护理工作。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临床疗效的变化,根据科室自制的问卷分析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
急诊留观室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严重程度判断临床疗效。无护理风险出现为显效;有护理风险事件出现,但是没有导致医患矛盾与患者严重身体损伤为有效;有护理风险事件出现,导致严重医患矛盾与患者身体损伤情况为无效。
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 16.0,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管理办法后,实验组危重症患者显效215例,有效6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91.3%, 显著高于传统普通护理办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临床疗效显示无效患者117例,护理人员因素35例,科室硬件导20例,管理制度15例,感染因素17例,患者因素30例。
3讨论
急诊留观室是为了处理临床中危重症患者而设立的一个科室[8-9]。急诊诊治患者的疾病种类表现为复杂性和多样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占据多数;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有文献[10]报道,急诊就诊患者的留观率为7.3%, 其中留观患者以中老年患者最多,占37.8%, 其次为青年人与中年人,还有少数的婴儿。急诊留观室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留观时间不确定、人员复杂等特点,常常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甚至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11-12]。因此,制定合理的护理政策,分析主要的护理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急诊留观室护理工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分为护理人员因素、科室硬件、护理管理制度、感染因素与患者因素。急诊留观室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及在周围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护理人员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判断失误、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13-14]。其次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急救技能水平不一,由于管理制度如护士轮班制度、上班制度、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与规范,会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急诊留观室的护理服务能力。① 提高护
士人员的专业素质[15-16]: 熟练掌握急救知识,积累急救、抢救的经验;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愈识,加强与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排忧解难,做到主动、热情、关心、体贴、微笑服务,要有耐心、细心、礼貌待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 ② 科室硬件:改善急诊留观室的基础设施,增加床位,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科室所有设施及时按规范消毒处理,保证清洁,防止院内感染; ③ 实行优质护理管理办法:开展责任制护理,由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护士分管床位,指导年轻护士开展工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负责到底,保证所管病人的心理、生命体征时刻处于正常的状况,如出现意外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护士长; ④ 与患者建立信任:由于患者方面的因素如不信任不配合医护人员等,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17-18]。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本院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办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进一步说明了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茂琼, 王英, 曾丹, 等. 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1): 106.
[2]丘宇茹, 王吉文, 欧阳霞. 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与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3): 233.
[3]刘金兰. 急诊留观室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探讨[J]. 全科护理, 2012, 8(17): 1605.
[4]丘宇茹, 吴惠文, 王吉文. 9 361例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与护理管理对策[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 20(8): 186.
[5]林晶, 陈雅珍. 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28(28): 370.
[6]邸琰香. 急诊留观室病房化管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3(32): 113.
[7]张静, 张珍. 优质护理在急诊留观室的实施方法及效果[J]. 当代护士: 中旬刊, 2014, 21(10): 188.
[8]张雷, 祖莉莉. 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2): 209.
[9]赵远莲, 钟跃勤, 颜丽. 急诊留观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30(2): 209.
[10]石光耀, 李东, 李冬平.急诊留观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8): 271.
[11]田红玉.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5(18): 2355.
[12]李云燕. 论急诊护理风险与人性化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12): 1835.
[13]刘雪冰. 重症患者急诊急救时护理风险调查分析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8): 1203.
[14]李红峰, 彦文娟. 急诊护理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21(5): 367.
[15]桂月玲. 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11): 1891.
[16]施华. 急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进展[J].上海护理, 2011, 11(2): 59.
[17]姜明霞.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20(6): 1518.
[18]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6): 91.
Analysis of nursing risk factor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room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OU Liping, YIN Xiaoqing
(EmergencyDepartment,NeijiangFirstPeople′sHospital,Neijiang,Sichuan, 6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nursing risk factor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room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A total of 60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observation roo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full range nursing managemen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ll range nursing management, 215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ured, 62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23 cases were ineffective with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1.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ere 117 patients with invalid efficacy, among which nursing factors occurred in 35 patients, hardware in 20 cases, management system in 15 patients, infection factors in 17 patients and 30 patients in patient factors.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room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KEYWORDS:emergency observation room;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rsing risk factor;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4-10-15
中图分类号:R 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6-128-02
DOI:10.7619/jcmp.20150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