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六十三)
示例:顺序号文献题名(文种,中文略)·刊名,年,期
本栏报道的是我刊编辑部最近收集到的工业陶瓷文献。读者如需复印,可直接与我刊编辑部联系,但请写明“顺序号、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等内容。收费标准:每篇18元(包括检索费、复印费及邮寄费)。
2015173 煤矸石中杂质含量对堇青石多孔陶瓷烧结与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3
通过不同酸浸处理时间控制煤矸石原料中的杂质含量,研究煤矸石原料中杂质含量对有机海绵浸渍法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物相结构的演变及微观结构变化等特性。并考察了酸浸处理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样品的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酸浸处理后的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均显著增加,1200℃下,使用未经酸浸的煤矸石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气孔率为73.69%,抗压强度为2.23MPa;而酸浸处理8h后,陶瓷样品的气孔率保持在78.78%,抗压强度提高至3.33MPa。讨论了酸浸处理对煤矸石原料中起烧结助剂作用的杂质含量的调控以及杂质含量对物相形成和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煤矸石原料中这些杂质的存在也降低了堇青石陶瓷的烧结温度。
2015174 稻壳低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硅酸盐通报,2015,03
以稻壳为原料,碳热还原法常压条件下合成出Si3N4粉体,进而模压成型,在低温下成功烧成了多孔氮化硅陶瓷。采用Archimedes法、三点弯曲法测量了烧结试样的密度、气孔率及抗弯强度。通过XRD测定了烧结试样的物相组成,并用SEM观察其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在1450℃到1550℃内均能烧成多孔氮化硅陶瓷,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气孔率逐渐降低,抗弯强度逐渐增强。1450~1500℃烧成试样的显气孔率为55.51%~35.15%,其抗弯强度为23.74~86.85MPa,主要物相为β-Si3N4。
2015175 硅藻土负载型与改性纳米TiO2的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2015,03
掺杂与负载型纳米TiO2以其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优越的吸附特性,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研究方法中的离子掺杂法;介绍了纳米TiO2负载方法,论述了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做了展望。
2015176 利用高炉渣和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优化·硅酸盐通报,2015,03
以高炉渣及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废渣微晶玻璃,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微晶玻璃抗弯性能的热处理制度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晶化温度、升温速率、晶化时间和烧结时间。最佳的热处理制度参数为晶化温度970℃、晶化时间1.5h、升温速率5℃·min-1、烧结温度1150℃;制备的废渣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钙镁黄长石,晶粒形貌呈方块状,晶粒尺寸约2μm;废渣利用率高,高炉渣利用率达90%,微晶玻璃性能优良。
2015177 低温烧结Mg4Nb2O9微波介质陶瓷·硅酸盐通报,2015,03
研究了V2O5对Mg4Nb2O9陶瓷的烧结温度、相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8%的V2O5,能使该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000~1050℃而对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很小,材料的主晶相为有序型刚玉结构的Mg4Nb2O9,存在Mg4Nb2O6和Mg5Nb4O15杂相而没有检测到V2O5的存在。陶瓷的密度对微波介电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介电常数εr与密度成线性关系(在99.99%的置信限内,其相关系数为0.98252),Q·f值与密度的关系较复杂。添加1%的V2O5,将Mg4Nb2O9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了1050℃,得到了εr=12.72,Q·f=151040GHz的优异性能。
2015178 陶瓷掺合料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3
为了研究陶瓷粉作为水泥基掺合料的可行性,采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研究水泥胶砂性能随陶瓷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探讨了陶瓷粉作为掺和料的工作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陶瓷掺量的增加,陶瓷粉水泥胶砂试块强度降低,当陶瓷掺量为30%时,水泥砂浆试块的强度仍满足水泥性能要求。对比掺有陶瓷粉、粉煤灰和硅灰三种材料的水泥胶砂试块的28d强度随取代率的变化曲线,其中陶瓷粉水泥胶砂试块性能最优,且陶瓷粉水泥胶砂强度变化曲线与粉煤灰水泥胶砂相似。
2015179 滑板再生料在连铸用Al2O3-C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3
以板刚玉、滑板再生料、煅烧α-Al2O3粉、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研究了滑板再生料加入量对连铸用Al2O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用后滑板再生料由真颗粒、半颗粒、假颗粒等三种颗粒组成,质量比约为5∶3∶2;随着滑板再生料加入量增加,Al2O3-C材料显气孔率逐渐升高,体积密度逐渐降低,其中加入量超过15%时变化显著;常温耐压强度及高温抗折强度均逐渐降低,其中加入量超过15%时降低明显;抗热震稳定性逐渐提高;采用配加滑板再生料15%的Al2O3-C材料制作了连铸用铝碳质整体塞棒,使用效果良好。
2015180 煤矸石陶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实验·硅酸盐通报,2015,03
本文研究烧制煤矸石陶粒的原料比例和工艺制度。通过对煤矸石的成分分析确定烧制煤矸石陶粒的原料及原料配比;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陶粒的预热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制备工艺参数,进行平行实验。依据基础实验结果制定影响陶粒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烧制工艺优化实验,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通过基础实验得出:当原料比例为煤矸石∶粉煤灰∶膨胀剂=78∶15∶7,烧结温度达到1150℃时,冷却,烧制的陶粒堆积密度785kg/m3;筒压强度5.9MPa;吸水率3.5%。通过优化分析,当以筒压强度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2B3C2、以堆积密度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2B2C1、以吸水率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3B1C2;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结论:煤矸石烧制的最佳工艺为预热温度为500℃,预热时间30min;烧结温度为1150℃;烧结时间为15min;然后冷却。通过优化设计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预热温度对陶粒性能影响最显著。
2015181 碳化法纳米SiO2表面结构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3
采用红外、热重、N2吸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化法制备的纳米SiO2表面羟基、孔隙结构和吸油值等随陈化pH值、陈化时间及干燥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pH值下SiO2凝聚反应速率不同,陈化pH值由2升高到5,凝聚反应加快,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54个/nm2减少到1.44个/nm2,平均孔径由11.51nm增大到23.06nm,吸油值由1.70cm3/g升高到1.81cm3/g;在不同陈化时间下SiO2颗粒间凝聚反应进程不同,陈化时间由10min延长到90min,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48个/nm2减少到1.40个/nm2,平均孔径、吸油值变化不明显;在不同干燥温度下颗粒表面羟基脱除程度不同,干燥温度由100℃升高到500℃,表面羟基脱除增多,羟基含量由1.43个/nm2减少到0.70个/nm2,平均孔径由13.2nm增加到41.07nm,吸油值由1.82cm3/g升高到2.00cm3/g。
2015182 微波烧结制备碳化硅粉体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3
以乙炔炭黑和硅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合成制备了粒度不同的碳化硅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化硅粉体产率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反应30min,所得产物的主要物相为β-SiC和仍残余少量金属Si。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中SiC的含量不断增加,残余金属Si的含量则明显下降。当反应温度升高至1100℃以上时,则得到单相的β-SiC。在1200℃下反应5min,产物中主要物相为SiC,存在着少量未反应的金属Si,当反应时间延长到15min时,即得到单相的β-SiC。
2015183 SO3掺杂对高镁熟料中方镁石含量,C3S晶粒尺寸及晶型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4
随着水泥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石灰石成为日趋紧缺的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高镁质石灰石原料煅烧水泥熟料又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本文借助化学分析、岩相分析、胶砂试验研究、XRD等检测方法等,探讨了不同掺量的SO3对高镁熟料中方镁石含量、C3S晶粒尺寸及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SO3掺加量能够有效减少高镁熟料中方镁石含量,有利于高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固溶,促进C3S晶粒尺寸的增大,稳定熟料中M1型C3S,提高熟料的力学性能,在SO3掺量为1%时,得到的熟料力学性能最好,为高镁石灰石今后在水泥行业的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和实验依据。
2015184 纳米SAPO-34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硅酸盐通报,2015,04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SAPO-34分子筛,并考查了晶化时间、陈化时间、水含量对纳米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影响,进一步采用XRD、SEM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物料摩尔配比为1(Al2O3)∶2(P2O5)∶0.6(SiO2)∶4(TEAOH)∶107(H2O),室温陈化72h,200℃晶化时间为24h时,合成的纳米SAPO-34分子筛相对结晶度较高,平均粒径约为255nm。
2015185 N型Cu掺杂NiO的电子结构与热电性能·硅酸盐通报,2015,0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Cu掺杂NiO氧化物的能带结构、电子能量状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系统分析了其电输运参数和热电性能。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Cu掺杂后NiO氧化物带隙减小。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Cu掺杂后NiO氧化物费米能级附近的状态密度大大提高。电荷分布计算结果表明,Cu掺杂后NiO氧化物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偏向共价结合。载流子输运参数分析结果表明,Cu掺杂后NiO氧化物费米能级附近的载流子有效质量均增大,其迁移率降低,费米能级附近的载流子浓度增加。电输运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载流子在OOp态、NiOd态、Cud态电子与OOs,OOp态、NiOs,NiOp态、CuOs,CuOp态电子形成的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载流子迁移过程。热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u掺杂后NiO氧化物电阻率大大降低,Seebeck系数有望得到提高,Cu掺杂可提高NiO氧化物的热电性能。
2015186 凹凸棒石/PES复合膜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Pb2+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4
以凹凸棒石和PES(聚醚砜)为原料,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石/PES复合膜吸附材料,用以吸附溶液中的Pb2+。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含量为21%时综合性能最佳。25℃条件下,对Pb2+的吸附5h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为65.06mg/g,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复合膜可以用盐酸洗脱再生,三次再生产物对Pb2+仍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2015187 晶化温度对R2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析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4
采用整体析晶法,以花岗岩废渣为主要原料,TiO2和P2O5作复合晶核剂,制备了R2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用DSC,XRD,S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晶化温度为900℃时,析出镁铝钛酸盐和顽辉石晶相。晶化温度在1080~1200℃之间时,微晶玻璃中析出棒状假蓝宝石、镁铝钛酸盐、顽辉石的复合晶相,随晶化温度的升高,晶相含量增加,晶粒尺寸增大。晶化温度为1240℃时,假蓝宝石相减少,尖晶石相析出。在1200℃晶化2h后的微晶玻璃四点抗弯强度最高,达到109.25MPa。
2015188 2-2型BST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4
以钛酸锶钡(BST)超薄片为基体材料,添加聚偏氟乙烯(PVDF)聚合物,制备出具有较高柔性的2-2型陶瓷基复合薄膜。结果表明不同PVDF/NMP比值的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在所测频率范围内(100Hz~10MHz)均呈现出先下降,然后趋于平稳,最后再慢慢下降的趋势。不同PVDF/NMP比值薄膜的介质损耗在该频率段内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PVDF∶NMP为1∶8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在100Hz时,薄膜介电常数为60,介质损耗为0.14。
2015189 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FeLDHs),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镍铁比和柠檬酸三钠用量对Ni-FeLDHs生长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Ni-Fe-LDHs形貌、粒径、结晶性和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或升高反应温度都不利于得到结晶性好的Ni-Fe-LDHs。镍铁比对样品的结晶性和形貌有重要影响;镍铁比为2∶1,样品的结晶性和磁性能最好,增加镍铁比,得到片层组装形成得花状结构;镍铁比为3∶1时,Ni-Fe-LDHs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2015190 Bi3NbZrO9掺杂对BST电容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4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系统研究了Bi3NbZrO9掺杂量对(Ba,Sr)TiO3(bariumstrontiumtitanate,BST)基电容器陶瓷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i3NbZrO9掺杂没有改变BST陶瓷主晶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会出现一些杂相。Bi3NbZrO9掺杂BST陶瓷具有小的介质损耗值,对材料居里峰的移动和展宽效应明显。Bi3NbZrO9掺杂量为1wt%时,烧结温度为1280℃,BST陶瓷具有较佳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2325,介质损耗(tanδ)=0.0048,耐压强度(Eb)=7.8kV/mm(AC),-30~85℃温度范围内,容温变化率(△C/C)为-12.9%~14.3%。
2015191 ZrO2/Al2O3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4
本文以工业用ZrO2和α-Al2O3微粉为原料,通过干压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通过检测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抗折强度、烧后线变化率和热震稳定性,研究不同α-Al2O3微粉加入量及添加剂Y2O3对ZrO2/Al2O3复相陶瓷烧结性能、常温强度、热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通过SEM方法对烧后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系统配料中加入Al2O3会降低ZrO2/Al2O3复相陶瓷的致密度,常温强度随着Al2O3加入量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然而热震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改善。Y2O3作为一种助烧剂可以促进ZrO2/Al2O3复相陶瓷结构内晶粒长大,加入Y2O3有利于增强复相陶瓷的烧结性。
2015192 一种大分子改性剂对纳米SiO2的改性及其在PU中的应用·硅酸盐通报,2015,04
采用自制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MAA)m-(BA)n-NCO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FTIR,TGA、粒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改性剂和纳米SiO2的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O2的团聚。用改性后的纳米SiO2制备了纳米SiO2/聚氨酯(PU)复合材料,SEM观察到纳米SiO2颗粒在PU中分散良好,XRD检测表明纳米SiO2阻碍了PU分子硬链段有序排列。力学性能检测显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当SiO2的用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8%和80.4MPa。
2015193 大位移量、高弹性模量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与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4
本文主要采用固相反应制备了0.7PZT-(0.3-x)PNN-xPZN多元系压电陶瓷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色散谱仪(EDS)研究了该体系压电陶瓷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和成分组成。采用准静态d33/d31测量仪和阻抗分析仪测量压电陶瓷片的压电应变常数d33和d31、弹性柔顺系数SE11以及其它的性能参数。同时,研究了硬性掺杂、碱金属掺杂及Ti/Zr比值变化对压电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摸索制备大位移量、高弹性模量压电陶瓷材料的方法。
2015194 低密度高强度覆膜陶粒支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5
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MnO2和钾长石作为助熔剂,采用传统造粒方法和高温烧结技术,结合树脂覆膜的方法,制备了低密度高强度的树脂覆膜陶粒支撑剂。研究了MnO2的加入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陶粒支撑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陶粒支撑剂中主要晶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2wt%的MnO2时,显著降低了支撑剂的烧成温度,促进烧结提高了致密度。通过树脂覆膜大幅提高了支撑剂的性能,覆膜后,其52MPa破碎率最多下降了87.3%,视密度也显著下降。
2015195 水热法制备In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其光学性质·硅酸盐通报,2015,05
采用水热法在ZnO籽晶层上制备了不同In掺杂量的ZnO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分析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透射谱和室温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In离子的掺入未改变薄膜的晶相结构,但抑制了ZnO晶粒的生长,使得ZnO的结晶度明显下降。随着In含量的增加,薄膜表面rms粗糙度和平均颗粒尺寸均逐渐减小,光学带隙Eg先增大后减小。所有薄膜的PL谱中均观察到405nm左右的紫光发光带,研究了In掺杂量对紫光发光带的强度和峰位的影响,并对其紫光发射机理进行了探讨。
2015196 Nd掺杂TiO2涂层制备与耐蚀性能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5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TiO2涂层与Nd掺杂TiO2涂层,采用SEM、XRD、EDS等测试方法对涂层的形貌、晶体结构、成分进行表征,采用tafel曲线测试涂层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d掺杂后,单颗粒子粒径减小,涂层更加均匀致密,TiO2与Nd掺杂TiO2均为锐钛矿结构。在光照条件下,Nd掺杂TiO2涂层的耐蚀性能高于纯TiO2涂层。
2015197 Cr2AlC陶瓷的无压合成及氢氟酸腐蚀行为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5
为了验证是否可以利用氢氟酸刻蚀Cr2AlC制备二维晶体MXene,本文采用气氛保护管式炉,在不同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及配比条件下制备出Cr2AlC样品,通过XRD图谱分析找出最佳原料配比为Cr∶Al∶C=2∶1.1∶1,合成温度为1400℃,保温时间为1h。然后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疏松的样品,并用砂纸打磨去掉含有较多杂质的表层,然后把样品粉磨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这些颗粒放入氢氟酸中处理,将真空干燥后的反应产物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Cr2AlC样品颗粒越小,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HF酸浓度越高,Cr2AlC越容易被腐蚀,但是反应产物中均不存在二维晶体MXene,证明利用HF酸刻蚀Cr2AlC制备二维晶体MXene的方法不可行。
2015198 CaTiSiO5掺杂对钛酸钡锶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5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系统研究了CaTiSiO5掺杂量对(Ba,Sr)TiO3(bariumstrontiumtitanate,BST)基电容器陶瓷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aTiSiO5掺杂的BST陶瓷材料的介电损耗都比较小,但是对材料居里峰的移动和展宽效应都明显。随着CaTiSiO5掺杂量的增加,BST陶瓷的介电常数(εr)先增大然后减小,介电损耗(tanδ)先增大然后减小,变化不大,交流耐压强度(Eb)先增大然后减小,容温变化率先减小然后增大。当掺杂CaTiSiO5质量分数为0.8%时,BST陶瓷的综合介电性能较好:介电常数(εr)=2540,介电损耗(tanδ)=0.0036,耐压强度(Eb)=5.6kV/mm(AC),在-30~85℃温度范围内,容温变化率为-18.9%~20.6%,容温特性符合Y5S特性。
2015199 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纳米晶及其表征·硅酸盐通报,2015,05
本研究采用成本低,污染少的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驱体后再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最终的纳米锰锌铁氧体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复磁导率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粒径、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反应物的种类及配比对锰锌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当反应物采用氯化锰、氯化锌、氯化铁,m(Mn)∶m(Zn)∶m(Fe)=4∶1∶10,得到Mn0.8Zn0.2Fe2O4粒子,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其粒子呈球状,粒径在10~20nm。网络矢量分析仪表明,当吸收厚度为2mm时,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吸波性能最佳。
2015200 Au-SiO2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硅酸盐通报,2015,0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纳米微球,以KH-550为粘结剂,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出Au-SiO2复合纳米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多功能成像光电子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SiO2复合纳米微球粒径约130~160nm,且颗粒较均匀、分散性较好。样品中金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SiO2纳米微球表面,粒径约4~9nm,具有良好的面心立方结构,晶型良好,且Au物种主要以零价金属态存在。
2015201 纳米SiO2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性能的试验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6
掺加不同比例的粉煤灰和纳米SiO2,制备了强度等级为LC40~LC50的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坍落度和分层度试验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抗离析性能。结果表明:单掺细度较高的粉煤灰能够增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坍落度变大,同时随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分层度变小,轻骨料上浮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单掺纳米SiO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离析性能,但同时也会使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变差;复掺纳米SiO2和粉煤灰不仅可以增大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而且可以提高其抗离析性能,阻止轻骨料的上浮。研究表明,复掺2%纳米SiO2和18%粉煤灰的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最佳。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复掺纳米SiO2和粉煤灰,可以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015202 CaCl2对硅酸盐基多孔材料成型及性能影响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6
采用CaCl2为早强剂,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骨架原料制备了硅酸盐基多孔材料,解决了水泥凝固时间与气泡稳定时间不一致导致材料成型困难的问题,并利用WDW3100,SEM、阻抗管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结果表明:CaCl2添加量为粉料总量的1.47%时材料成型、强度和吸声综合性能表现最好,添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2015203 TiB2-TiSi2复相陶瓷的氧化行为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6
采用等温氧化增重法,研究了1650℃热压烧结的TiB2-TiSi2复相陶瓷的高温氧化行为。通过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高温氧化层的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并结合热力学计算,探讨了TiB2-TiSi2复相陶瓷高温抗氧化机理。研究表明:TiB2-TiSi2复相陶瓷的氧化增重随时间变化符合抛物线变化规律;随着在空气中氧化时间延长,氧化增重初期增加较快,进而增加较为平缓,进入钝化氧化阶段;TiB2-TiSi2复相陶瓷的高温抗氧化机理为TiSi2先于TiB2与氧发生反应形成TiO2与SiO2保护层,阻碍了氧气与材料的进一步接触,使材料具有高温自愈合抗氧化性,提高了TiB2-TiSi2复相陶瓷的高温使用温度。
2015204 TiSi2提高TiB2陶瓷烧结致密性机理研究·硅酸盐通报,2015,06
以TiSi2作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TiB2陶瓷。对烧结试样进行了XRD、SEM与EDS分析,对TiB2-x%TiSi2系统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探讨了TiSi2促进TiB2陶瓷低温烧结致密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6.0wt%TiSi2作为烧结助剂,可以使TiB2陶瓷在1650℃热压烧结致密。TiSi2促进TiB2陶瓷烧结致密机理为:一是TiSi2熔点低于烧结温度,通过液相传质提高了烧结速率;二是通过高温烧结反应,形成了高熔点的Ti5Si3相以及SiO2玻璃相,SiO2以玻璃相的形式填充气孔并促进液相传质,使坯体致密。
2015205 烧结助剂添加量对微波烧结3Y-TZP/Al2O3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5,06
本文分别以TiO2和MgO纳米粉体为烧结助剂,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了3Y-TZP/Al2O3复相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含量对材料相组成、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分析了复相陶瓷中t-ZrO2相的相对量变化,并采用SEM观察了弯曲断裂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烧结助剂添加量的增加,微波烧结复相陶瓷的致密度、硬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所增加,均优于传统烧结性能,陶瓷颗粒更细。烧结助剂添加量为0.2wt%MgO、0.4wt%TiO2,在1300℃微波烧结30min时试样的致密度为98.1%,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18.9GPa和626MPa。
2015206 溶液燃烧法合成(Co0.5Cu0.5(MnFe)O4纳米晶陶瓷色料·硅酸盐学报,2015,04
以硝酸钴、硝酸铜、硝酸锰和硝酸铁为氧化剂及DL-丙氨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Co0.5Cu0.5)(MnFe)O4纳米晶黑色陶瓷色料。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反应前驱体进行热性能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晶粒尺寸、颗粒形貌及尺寸、色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丙氨酸与硝酸盐类之比按推进剂化学理论计算为化学计量比时,反应体系在230℃可以完成反应,且点火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产物形成;当丙氨酸与硝酸盐类之比为化学计量比和点火温度为400℃时,样品的结晶度好,其晶粒和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6.4nm和1μm,同时,样品无需后续煅烧在透明基础釉中有良好的着色力。另外,还研究了加入惰性盐氯化钾对合成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氯化钾合成样品的分散性好,其晶粒和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0.8nm和300nm,同时,其着色力比未加氯化钾合成样品的着色力有较大提高。
2015207 热处理工艺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nO:Al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提拉的方式在普通玻璃基底上制备出ZnO:Al(AZ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块电阻测试仪、Hall效应测试仪、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薄膜物相、微观结构、光电性能;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于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次提拉所制备薄膜可见光透过率85%左右。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对于提升AZO薄膜的电学性能至关重要,相比于空气气氛和真空下的热处理,采用具有还原性的5%H2和95%N2的混合气氛热处理得到了具有最好电学性能的AZO薄膜。在550℃还原气氛下保温60min得到薄膜方块电阻约为300Ω/□,电阻率约为3.3×10-3Ω·cm。
2015208 制备条件对钴掺杂二氧化硅溶胶胶粒粒径和膜孔结构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六水合硝酸钴(Co(NO3)3·6H2O)为钴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溶胶-凝胶-模板技术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微孔钴掺杂二氧化硅膜。研究了酸量、水量、钴掺杂量、焙烧温度对溶胶胶粒粒径及膜材料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和水添加量以及焙烧温度相对于钴掺杂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溶胶胶粒粒径随着酸量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在HNO3/TEOS摩尔比为0.055时溶胶胶粒粒径达到最小值;随着水量的增大而粒径增大,且粒径分布变宽,在H2O/TEOS摩尔比为10时最明显;随着酸量和焙烧温度的增大,膜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先增大后降低,在HNO3/TEOS摩尔比为0.085时,450℃焙烧的膜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达到最大值。
2015209 红色荧光粉Ba3La6(SiO4)6: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硅酸盐学报,2015,0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激活的Ba3La6(SiO4)6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Ba3La6(SiO4)6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00,364,384,395,416和466nm,其激发主峰位于395nm。在395nm激发下,荧光粉在619nm(5D0→7F2)处有很强的发射。研究了不同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掺杂摩尔分数为13%时,出现浓度淬灭,其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Bi3+掺杂量对Ba3La6(SiO4)6:Eu3+发射光谱及色坐标的影响。Bi3+掺杂样品中存在Bi3+→Eu3+的能量传递。
2015210 煅烧温度对白色发光材料Y2O2S:Tb3+,Eu3+,Mg2+,Ti4+发光性能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4
采用溶胶-疑胶法及后续硫化过程制备了Y2O2S:(Tb3+,Eu3+,Mg2+,Ti4+)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对样品的物相、发射光谱、余辉衰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的物相均为纯Y2O2S相。用262nm波长光激发样品,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样品中Tb3+和Eu3+发射峰的位置与形状基本相同,其中位于416nm处蓝光与544nm处黄绿光的主发射峰归属于Tb3+的5D3→7F5与5D4→7F5跃迁,位于626nm处红光的主发射峰归属于Eu3+的5D0→7F2跃迁,混合产生白光。在烧结温度为1200℃下制备的样品有最佳的色度坐标值(0.295,0.300)和余辉时间值1051s(≥1mcd/m2)。
2015211 TiO2对MgO-Al2O3-SiO2-TiO2-La2O3系微晶玻璃相变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4
采用高温熔融法和-步法微晶化热处理制备了MgO-Al2O3-SiO2-TiO2-La2O3(MASTL)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网络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TiO2含量对MASTL玻璃析晶相变过程、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璃热处理过程中先后有硅钛铈矿、金红石(TiO2)、镁铝钛酸盐、尖晶石(MgAl2O4)和堇青石(Mg2Al4Si5O18))5种晶相析出。其中,镁铝钛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尖晶石是一个亚稳过渡相。随着TiO2含量的增多,原始玻璃的析晶倾向增大,初晶相硅钛铈矿和主晶相金红石的析晶温度显著降低,而尖晶石的析晶温度升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均显著增大,这主要由样品中具有高介电常数(100.0)和较大正温度系数(400×10-6/℃)的金红石相含量增多引起。同时,由于高品质因数相堇青石(40000GHz)的析出量略有减少,品质因数有所降低。
2015212 白光发光二极管用Eu:(Y0.9La0.1)2O3透明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硅酸盐学报,2015,05
以Y2O3为原料、La2O3为烧结助剂,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了(Y1-xLax)2O3透明陶瓷。研究了La2O3添加量对Y2O3陶瓷致密化行为的影响,确定La2O3的最佳添加量(摩尔分数)为10.0%。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不同掺杂量(摩尔分数)的Eu:(Y0.9La0.1)2O3透明荧光陶瓷,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对陶瓷显微结构、光学性能及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Eu:(Y0.9La0.1)2O3陶瓷(1765℃×50h)的晶粒尺寸变化较小。其中,0.3%Eu:(Y0.9La0.1)2O3陶瓷的晶粒尺寸均匀(约为177.6μm),厚度为1mm的陶瓷样品在800nm处的直线透过率为62%。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Eu:(Y0.9La0.1)2O3陶瓷的各个激发峰与发射峰强度变强。当激发波长为466nm时,发射主峰位于红光波段611nm处,属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研究表明Eu:(Y0.9La0.1)2O3透明陶瓷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5213 纳米SnO2可控合成及其对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5
采用溶胶法制备Sn(OH)4胶体,以炭载体控制吸附胶体粒径,通过高温烧结制备炭载纳米SnO2,并通过载体转移技术将纳米SnO2转移到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表面,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纳米SnO2及其前驱体粒径的影响,并对纳米SnO2修饰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陈化12h、添加炭载体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SnO2前驱体胶体的粒径;SnO2负载在LiNi1/3Co1/3Mn1/3O2表面,没有进入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结构中,纳米SnO2提高了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在0.5C,1C,2C,5C下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分别提高了3.75%,0.96%,6.41%,8.71%,1C倍率循环5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由71.35%提高至92.14%。
2015214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多孔二氧化硅反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英文)·硅酸盐学报,2015,05
以TEOS(硅酸乙酯)为前驱体,MTE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有机改性剂,Triton·X-100为模板剂,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增透膜。探讨了不同量的MTES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TES用量的增加,减反射膜的疏水性增大,接触角由11°增加到93°,当MTES含量较低时(MTES与TEOS摩尔比0∶1),减反膜中孔结构的孔径大部分在20~30nm,当MTES与TEOS摩尔比为1∶2时,20~30nm孔径的孔结构比例增加,并出现孔径为30~40nm的孔结构分布峰,当MTES含量进一步增加(MTES与TEOS摩尔比2∶1时),20~30nm孔径的孔结构进一步增加,30~40nm孔径的孔结构含量下降。减反膜抗凝聚性能先增强后减弱,MTES与TEOS的摩尔比从0增加到1∶2时,透过率变化量由2.1%减小0.12%,当MTES进一步增加(MTES/TEOS比=2∶1)时,减反膜透过率变化量又增加到0.34%。与涂层表面的疏水性相比,MTES的含量引起的涂层内部的孔结构大小变化对减反射涂层的抗冷凝性能影响更大,当MTES与TEOS的摩尔比为1∶2时,涂层达到最佳性能∶透过率为5.58%,耐磨性能为0.25%,抗冷凝性能为0.12%。
2015215 海藻酸钠冷冻干燥制备环保型直通孔多孔氧化铝陶瓷(英文)·硅酸盐学报,2015,06
将海藻酸钠、氧化铝混合制成的浆料定向冷冻,使水定向结冰成孔,再对坯体进行冷冻干燥,使冰升华留下的孔隙结构得以保存,制备具有直通孔结构氧化铝多孔陶瓷。气孔率为66.7%的多孔氧化铝陶瓷具有比传统氧化铝泡沫陶瓷高10倍的渗透率。利用固相体积含量25%的浆料制备的多孔陶瓷抗压强度达到16.03MPa。通过在原料中加入天然无毒的海藻酸钠作为黏结剂,不仅使整个工艺过程和原料都环境友好,而且使干燥后的坯体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满足搬运和机加工的要求。通过控制浆料的黏度和流动性以及分散剂加入量,获得均匀的孔隙结构。此外,还研究了固相含量、烧结温度对气孔率、压缩强度及渗透率等性能的影响。随着固相含量从30%降低到20%,样品的气孔率从61%提高了到72%,而压缩强度从16.03MPa下降到3.42MPa,渗透率从0.19×10-11m2提高到4.51×10-11m2。随着烧结温度从1300℃提高到1500℃,材料的气孔率从69.72%下降到67.02%,而压缩强度从4.45MPa提高到18.66MPa,渗透率从4.51×10-11m2下降到4.09×10-11m2。
2015216 Ta2O5掺杂Bi2O3-ZnO-Nb2O5陶瓷的晶体结构、结晶化学及介电性能·硅酸盐学报,2015,0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Bi1.5ZnNb1.5-xTaxO7陶瓷,研究了不同掺杂量Ta2O5对Bi2O3-ZnO-Nb2O5陶瓷相结构、晶体化学特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1时,样品均保持单一的立方焦绿石结构(α-BZN)。通过对样品结晶化学计算发现,随着Ta2O5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结晶化学参数键价和AV(O’)[A4]增大,AV(O)[A2B2]减小,48f(O)坐标ξ增加。在组成样品晶体结构的多面体中,由6个48f(O)组成的八面体结构(BO6)逐渐变得扭曲,而6个48f(O)和2个8b(O’)组成的六面体结构逐渐变得规则,向正立方体结构变化。室温下样品的介电常数和损耗随Ta2O5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弛豫度逐渐减小。
2015217 冷冻注凝制备氮化硅陶瓷基耐高温复合材料·硅酸盐学报,2015,06
采用硅溶胶冷冻胶凝陶瓷成型技术制备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分析了硅溶胶冷冻胶凝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Si3N4/BAS陶瓷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型方法所获得的坯体干燥无变形无开裂,收缩率小于1%;陶瓷烧结体密度为2.9g/cm3时,烧结体抗弯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断裂韧性以及洛氏硬度分别为350MPa,193GPa,6.2MPa·m1/2和58。该成型技术实现了陶瓷界多年来对先进陶瓷高效、低成本、原位近净尺寸成型的追求。
2015218 热压烧结对锆钛酸铅镧陶瓷电卡效应的影响·硅酸盐学报,2015,06
探讨热压烧结工艺对PLZT(锆钛酸铅镧)陶瓷材料介电击穿性能、饱和极化强度以及电卡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陶瓷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热压烧结法有助于控制陶瓷晶粒的生长,提高陶瓷的致密度并增大陶瓷的介电击穿场强,从而有效提高陶瓷的电卡性能以及电卡转换效率。在328K(55℃)与478K(205℃)附近,分别发生低温铁电三方相到高温铁电三方相的相变(FRL-FRH)以及高温铁电三方相到立方顺电相(FRH-Pc)的相变,展现了比较好的弛豫性,在室温下达到3.6K的绝热温变与1.8×0-7(K·m)/V的电卡转换效率,具有良好的电卡性能。
2015219 激光近净成形Al2O3-YAG复合陶瓷薄壁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硅酸盐学报,2015,06
采用同轴输送Al2O3-Y2O3粉末激光近净成形方法进行复合陶瓷薄壁件成形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成形薄壁样件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及元素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压痕法测量样件显微硬度与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同轴输送Al2O3-Y2O3粉末激光近净成形可得到Al2O3-YAG复合陶瓷件,主要由α-Al2O3和YAG两相组成,但同时存少量亚稳态YAP或YAM相;薄壁样件内部主要由粗大的富YAG初生相和Al2O3/YAG交错生长的网状共晶组织组成,成形过程中Al2O3较易挥发,不同高度位置重熔次数影响Al相对挥发量,导致两相比例不同,由顶部到底部,富YAG初生相尺寸和比例增大,成形过程中,高温促使亚稳相向YAG转化加剧这一现象;压痕法测量样件显微硬度为16GPa,断裂韧性为2.89MPa·m1/2,说明该方法可得到性能较好的陶瓷件。
2015220 低温合成MgO-Al2O3-FeOn复相材料·硅酸盐学报,2015,06
高铁镁砂中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3%,6%,9%,12%,15%的板状刚玉,经1420℃烧结制备MgO-Al2O3-FeOn复相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1420℃,高铁镁砂与板状刚玉反应烧结形成原位合成的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铁氧化物的存在促进了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形成。随着板状刚玉加入量的增加,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含量随之增加。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呈现明显的环带结构。最外层环带结构致密,富含铁氧化物;次外层环带结构中铁氧化物的含量有所降低。这些环带结构使得低温制备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结合方镁石材料的新工艺得以实现。
2015221 用不同粒度颗粒与添加造孔剂制备钢渣多孔陶瓷吸声材料·硅酸盐学报,2015,06
以转炉钢渣为主要原料,掺加黏土、叶腊石、长石等陶瓷原料,采用颗粒堆积与添加造孔剂烧结制备钢渣基陶瓷多孔吸声材料,考察了造粒粒径、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等对钢渣陶瓷多孔吸声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粒粒径、成型压力和烧结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显著,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在60.0%以上,抗压性能为7.0~10.0MPa,平均吸声系数(NRC)在0.42以上。综合考虑多孔材料性能、能源消耗等因素,较优的制备条件为EPS添加量为25.0%(体积分数)、颗粒粒径为1.00~1.45mm、成型压力为6.0~7.0MPa、烧结温度为1150~1165℃和烧结时间为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