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北
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
气象档案分为气象记录档案和气象工作档案两大部分。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主体,它是按照规定,利用各种气象观测、探测手段获得的第一手原始气象观测记录数据、图表及其加工、分析产品。气象记录档案是国家重要的科技档案之一,它的基本任务是为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气象科研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它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 按照档案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规定,科学地管理好气象记录档案, 充分发挥气象记录档案的作用。
气象记录档案是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它不但具有科技档案的一般属性和特征, 还具有本身的特点: 气象记录档案是不可再现的大气现象的历史记录,由于气象要素在空间分布不均匀,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气象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大气现象每时每刻每秒都在瞬息万变,稍纵即逝,不可再现。 气象记录档案就是对这瞬间变化,不可复得大气现象过程的原始记录。经过长年对这些原始的气象记录档案进行积累、储存、保管等,形成现在较为完整的、珍贵的原始气象记录档案。气象记录档案地域性、时间性都很强,气象记录是在指定的测站进行并完成的,它记载和反映的是指定范围和指定时间下天气现象及变化规律, 任何一份气象记录档案都是唯一的。气象记录档案必须将它所记载的要素数据和时间地点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气象记录档案,才有它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气象工作是一项探索大气现象千变万化的科学工作。 认识研究大气现象,必须将气象实时要素数据和历史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历史气象数据越多,采集的实时数据越密集,数据分类越详细就越有利于研究天气现象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把握天气发展趋势,气象记录档案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珍贵。
气象观测系统按照传感器所处的位置,进行地基观测、空基观测和天基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对所有数据的采集进行要素记录,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分类、归档,形成气象记录档案。 地基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每天对地面层的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进行观测,观测数据每天记录在观测簿上,每月对观测后的数据进行核算、加工成为月报。 气象自记纸是把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要素通过日转仪器感应,并将记录画在自记纸上,每天一张。空基观测是以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大气物理、化学观测为对象,利用气象气球、飞机、火箭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空,一定高度后探空仪发出信号,地面人员通过经纬仪、雷达等设备进行跟踪,将大气层不同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接收,经过整理、查算,成为高空报表。 天基观测是由低轨卫星、高轨卫星及相应地面应用系统组成,气象卫星沿着空间一定轨道对地面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进行探测,地面卫星负责接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天气系统观测资料,从而分析天气系统变化规律,分析预报全球范围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分布。 利用辐射仪器进行直接辐射、反射、散射、净辐射观测,按照规范要求,对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状况、农牧业自然灾害等进行观测;采用不同波段的雷达(S 波段、C 波段、X 波段等),探测大气中降水状况和监测暴雨、沙尘、台风等重要灾害性天气现状,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数值预报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将地基观测、空基观测、农业气象等资料、图片、报表等气象数据整理、归纳,初审、复审后上报气象档案馆,作为气象记录档案保存。将天基观测、天气雷达数据、卫星控制数据、气象辐射图像数据,经过整理后,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入气象档案馆,作为气象记录档案。
2000 年11 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全国气象档案工作会议文件》, 提出建立与气象业务体制相适应的气象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将过去气象科技档案由国家、省(区、市)、地区、县四级管理调整为国家、省(区、市)两级归档保管。 调整的目的是对原始气象科技档案进行集中保管, 有利于气象科技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使用,有利于发挥国家和省级气象档案馆的作用,有利于节约保管费用。 经调整,地区和县级不再设置档案馆,但依然保留档案室用于存放短期档案和作为档案上交前的临时存放地。 目前,全区气象档案部门已基本完成档案保管体制的调整工作。
内蒙古气象档案馆是全国气象系统第一个晋升“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1995 年11 月晋升) 的省级档案馆。 现馆藏气象档案主要有:气象科技管理档案、气象记录档案、气象业务技术和服务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教育档案和气象基本建设档案,构成了自治区气象系统气象档案全宗。
内蒙古气象记录档案科学管理工作应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逐步建成省级气象数字档案馆;加快内蒙古气象档案馆馆藏纸质气象记录档案信息化、标准化整理工作;加强气象记录档案工作规范体系建设, 开展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业务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健全涵盖档案管理、档案应用、档案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制度。着重培养既能掌握数据存储技术,系统开发与运行维护能力的IT 人才,着重培养数据整编工作人才,着重培养精通各类载体安全技术的档案管理人才。 使气象档案管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