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5-02-24 04:03黄俊姿
现代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禽类血凝致病性

黄俊姿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禽流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黄俊姿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疾病综合征,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流感病毒具有亚型多、抗原变异性较强和宿主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就目前流感病毒的检测技术,包括诊断做一综述,为了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禽流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一、禽流感概述

1887年,意大利首次发现禽流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中国也已将此病纳入一类传染病[1]。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均可感染,发病情况差别较大,有的出现急性死亡,有的无症状带毒。根据病毒核蛋白与基质蛋白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A、B、C型。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马和猪及其他哺乳动物,家禽和野生禽类,禽流感一旦暴发往往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途径。

二、禽流感流行病学概括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病毒亚型为H5N1、H5N2、H5N8、H5N9、H7N1、H7N3、H7N4和H7N7。其中HPAI的主要特征是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可以导致感染禽类的大量死亡。1983年美国泽西州、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暴发禽流感,共计1250万只家禽被捕杀;1995年墨西哥发现的低致病性H5N2亚型流行株突变成高致病力毒株,波及12个州,共淘汰1800万只鸡,封锁3200万只鸡,1.3亿只鸡被紧急接种疫苗;2003年荷兰暴发了H7N7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大约有3000多万只禽类被捕杀;2003年底至2004年初,越南、泰国、韩国和中国等10多个国家相继暴发H5N1禽流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共有一亿多禽类死于此种疾病或是被捕杀。

1997年我国香港地区相继有18人感染H5N1病毒,其中6人死亡,此次感染人的病毒与香港鸡场暴发的HPAIV密切相关。2003年我国香港再次发生H5N1直接感染人事件,感染2例,1例死亡。2003年荷兰Gelderland省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7N7,此次AIV暴发中确认的83例,感染者大多数是兽医和农场工作人员。从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症的患者体内分离到H7N7病毒,未发现其他呼吸道病原。特别是2003年12月以来,越南、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先后暴发了大规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整个流行期间,越南共有22人确诊感染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中15人死亡,泰国12人感染,其中8人死亡,在越南还出现了人与人之间传染禽流感的疑似病例。2007年,印度尼西亚再一次暴发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事件,死亡人数高达64人。AIV作为是否可有引起人类流感大暴发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2]是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禽流感检测技术

1.病毒的分离鉴定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料,常规处理后接种9~10日龄的鸡胚,收取尿囊液,测定其血凝活性,若结果是阴性则继续盲传2~3代。如有血凝活性,则应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来确定分离的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还是禽腺病毒,如果抗禽流感的血清能抑制血凝现象的话,那样就证明有禽流感病毒存在。病毒分离鉴定法对禽流感的诊断准确性高,但操作程序繁琐,耗时费力,因此在临床诊断上一般不采取这种方法。

2.免疫学诊断技术

(1)琼脂扩散实验。其原理是利用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琼脂中扩散形成浓度梯度来检测AIV群特异性血清抗体的一种试验方法。禽流感琼脂扩散试验简单易行,既可定性又可定量,但总体而言此法在检测禽流感抗体水平上的敏感度、准确度较低,易出现假阳性。

(2)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NIT)。NIT主要用于禽流感病毒的亚型鉴定,其依据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特性,特别是神经氨酸酶的特性来鉴定流感病毒。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微量的特点,因此,本法也常用于大批样品和血清学检疫。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已经建立了一系列ELISA方法,如建立了禽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ELISA诊断技术、禽流感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禽流感Dot-ELISA方法等。

(4)病毒中和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只有在抗体与病毒粒子上表面抗原相一致,特别是和吸附到宿主细胞上的病毒一致时,才能取得满意结果。其敏感性、特异性、检出率相当高,但操作繁琐,费时耗力,由于特异性高,所以很多新的检测方法都以这个方法作为标准来衡量。

(5)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HA和HI试验是诊断AIV和血清样品检疫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家禽血清中存在着一些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在HI试验中常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假阳性,因此进行HI试验前,血清样品除了需灭活外,还应该用高碘酸钠除去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

3.分子生物学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探针和荧光PCR技术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禽流感病毒RNA为检测目标所建立的一种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最新建立的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诊断试剂盒已获得新兽药证书。除了上述已在常规实验室普遍应用的检测方法外,核酸依赖扩增技术(NASBA)以及基因芯片等基因诊断技术也在禽流感检测中发挥作用。

四、结语

控制禽流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建立快速、高效、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尽管各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诊断禽流感病毒的方法,但是目前尚无一套固定成熟的防治方法。

[1]甘孟侯.禽流感[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2-141.

[2]黄京燕,刘宏伟,赵海燕等.禽流感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上海讯牧兽医通讯,2007(1):55.

猜你喜欢
禽类血凝致病性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致病性大肠杆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