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2015-02-24 01:41彭立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携带者乙肝病毒分型

何 力 彭立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深圳市 518033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何力彭立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深圳市518033

摘要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超过了10%,达1.4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何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仍是备受重视的医学问题,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对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携带者)体质分型及HBV携带者心理状况研究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并发现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分型心理状况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指血液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1]。全球大约1/3的人感染或既往感染过HBV,其中3.5 亿为慢性感染者,每年有超过100 万死于HBV 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或肝癌,其中5%~10%的患者须接受肝移植[2~5]。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据不完全统计慢性HBV携带者有1亿多人[6]。HBV携带者因为有HBV的长期存在,容易转变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或肝癌,部分患者在一定条件下爆发为肝炎。

1研究背景

1.1体质学说用于治疗干预HBV携带者的必然趋势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7]。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心理及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西医对于HBV携带者的治疗都颇感棘手,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对HBV携带者进行分型辨治、预防疾病发展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新焦点。

1.2关注HBV携带者心理状况的临床必要性随着现代医学逐渐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由于人们对HBV感染缺乏全面认识,且目前还无彻底治愈的特效疗法,使HBV携带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疾病的预后发展。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全面的调查分析,大量研究证实:HBV携带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8]。

1.3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相关性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虽有部分研究者指出将运用中医体质理论进行分型辨治与心理评估和干预相结合的必要性,以便科学有效地开展乙肝病的防治[9],但这一新研究切入点尚无人问津,有待系统、全面的研究开展。

2研究现状

2.1HBV携带者与体质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2.1.1体质分型与HBV携带者的相关性。体质决定了机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表现形式、预后转归和治疗反应等,以其“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为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HBV携带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可能。 早在1990年上海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乙肝防治方案中,中医方案已明确乙肝具有“伏邪”的特征,HBV携带者人群的发病特点符合“伏邪”发病之特点。研究显示,HBV携带者从脾气亏虚、肝气郁结到湿热中阻再到肝肾阴虚,肝组织病理损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0];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体体质是HBV携带者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而HBV感染的长期携带仅是其发病的外在条件。故把握HBV携带者的体质就是把握疾病发展的根本[11]。

2.1.2体质分型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1)体质分型对HBV携带者的病因病机的补充与完善。近年来,已有诸多学者认识到体质在疾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而提出各自的体质学说。认为人体能否感染 HBV以及感染后趋向如何,也与内在的体质因素密不可分[12]。荀运浩等[13]认为阴虚和痰湿质人群感染HBV后易发展为CHB,平和质人群则易呈自限性经过;对于已感染HBV的人群而言,湿热质者较易或较早发生肝组织炎症而导致疾病进展[14]。(2)辨体论治增强疗效。研究者根据肝病患者体质的不同, 从整体着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HBV感染状态,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体质为出发点,以温肾通阳法、活血化淤法、疏肝理气法等法则,根据各自经验用药达到调理体质甚至是强势扭转体质的目标[15~17]。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引入中医体质学说解决“无证可辨”的困局,并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制定出“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原则,初步确立以补肾为主,辅以健脾、清热、利湿、活血等治法,疗效甚佳[18]。(3)指导和完善 HBV 携带者的“治未病”理念。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为病前状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改善病理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选择,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防止其向疾病的转化。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气虚质和阴虚质慢性HBV感染者可能容易出现进展性肝纤维化[19],通过用药治疗使患者趋向于平和质,即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以推动中医“治未病”的进程[20]。

2.2心理评估对于HBV携带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2.2.1中西医对于HBV携带者心理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怒伤肝”、“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肝主情志,肝郁则失于疏泻,愉悦则肝气条达。HBV携带者的情绪障碍属肝气郁结, 气机失于条达, 或气滞血淤, 总属肝郁范畴[21]。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怀疑、忧虑、抑郁可通过下丘脑-神经途径和下丘脑-垂体途径[22]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和血管紧张素Ⅱ升高[23]。血管紧张素Ⅱ升高,可使肝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患者肝功能的正常生理代谢,甚至病变。所以在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抑制机体对HBV的清除,从而加重病情,病情加重又可产生多种心理反应,形成恶性循环[24]。乙肝病毒携带者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导致慢性乙肝的发病和病程迁延的诱因之一[25]。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运用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心理学干预,使用祝由法和(或)情志疗法,结果证实有中医心理学干预的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通过中医心理学干预,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治疗信心,改善患者不合理的心理认知,融洽医患关系[26]。

2.2.2HBV携带者常见心理特点。研究者通过对HBV携带者应用SCL-90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SD)和医学应用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常见心理状况如下:(1)焦虑、忧郁:慢性HBV携带者心理健康明显差于健康人群,其与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相当,以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27];91%的HBV携带者患者对乙肝的病因、病理、传播途径、治疗、预后都缺乏认识,当就诊者得知自己携带HBV时,内心感到十分焦虑、忧郁[28]。(2)恐惧: 研究调查发现:90%以上的患者在获知自己为HBV携带者之前,均无症状或症状极轻微。一旦得知自己为HBV携带者后感到不知所措,产生恐慌的情绪,其症状愈加典型明显。而恐慌情绪与这些症状常互为因果,亦是导致HBV携带者急于求医及胡乱求医购药的重要原因[29]。(3)孤独、自卑、无助:目前社会大众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恐惧,因而过分隔离,甚至歧视患者,致使患者从思想上自卑、自悲。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担心病毒传染给他人,从而故意疏远,背负心理负担,人际关系受阻,促使自卑心理加重[30]。有研究表明,HBV携带者患自卑、孤独心理障碍者高达74%,居心理问题首位[31]。(4)偏执:进行调查指出,HBsAg阳性患者SCL-90的因子偏执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32]。更令人担忧的是, HBV携带者偏执症状较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更加突出,值得人们关注。当HBV携带者患上偏执强迫症时,常见不听任何劝解而过度关心自己的病情[33]。(5)敏感多疑:研究表明,部分HBV携带者自被发现病情后,感情脆弱化,心胸狭窄化,较前敏感多疑[31]。HBV携带者患者人际敏感与我国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32]。(6)无所谓或放纵态度:部分患者对HBV慢性携带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注意劳逸结合,公共卫生意识较差,不讲究合理的饮食,不定期检查肝功能;而部分人则因经较长时间的治疗而HBV慢性携带未见治愈,便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了放纵心理,放弃了一切注意事项,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不负责任,最终使病情恶化[34]。

3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3.1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目前部分研究者研究发现:HBV携带者中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要的体质类型,究其原因,可能与生活压力和患病后的心理压力相关[35]。气郁体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36]。HBV携带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遗传因素加之情志失调是HBV携带者气郁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气郁质HBV携带者多表现为邪伏肝体,肝失疏泄,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正气不能祛邪达表,邪气外出无路,造成乙肝病毒之邪长期潜伏体内,成为无症状携带者。王志强等对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病变趋势做了重点讨论[37]。

HBV携带者人群体质类型较为复杂,60% 为复合体质,44%为2种或2种以上偏颇体质的复合。而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和先天关系十分密切[36]。体质和心理状态有密切的联系性,而心理应激会影响慢性 HBV 携带者的体质[38]。

3.2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相关性研究开展的必然性经过多年对HBV携带者体质分型、心理状况的研究,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日益成熟,已有大部分研究者意识到HBV携带者体质与心理健康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质作为HBV携带者感染HBV、病情变化的内因和决定因素,心理状况作为另一影响病情发展的内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其相关性值得研究,研究所得结果必将为HBV携带者的诊疗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的开展势在必行,将为HBV携带者的诊疗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龙凤,朱新宇,王勤英,等.肝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65.

[2]Ganem D,Prince AM.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J〕. N Engl J Med,2004,350 (11):1118-1129.

[3]Hoofnagle JH,Doo E, Liang TJ,etal.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summary of a clinical research workshop〔J〕. Hepatology,2007,45(4):1056-1075.

[4]Liaw YF. Prevention and surveillance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Semin Liver Dis, 2005, 25(Suppl 1): S40-S47.

[5]Lok AS, 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J〕. Hepatology, 2007, 45(2):507-53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公布2006 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EB/OL].[2012-03-2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pxwfb/200804/33253.htm.

[7]王琦.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8(2):6-15.

[8]梁永红, 李良冀,杨业兵. 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7(6):668-669.

[9]曹吉宪,李配方. 运用中医体质理论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证治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 2007,42(11):628-629.

[10]唐翠兰,杨育林,施维群.120例HBeAg阳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候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8):1754-1755.

[11]王志强,车念聪,郭新新,等.AsC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伏邪”之探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15-18.

[12]朱鸿铭,朱传伟.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 10 法〔J〕.中医杂志,2002,43(5):390.

[13]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等.中医体质和 HBV 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I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2):141-145.

[14]范天斌,李勇华.强势带转体质法治疗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的思路和方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21-122.

[15]盛国光.中医体质学说与肝病临床辨治〔J〕.光明中医,2008,23(3):261-262.

[16]廖振贤.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17]毛桂红. 补肾健脾清透颗粒对肾虚型 HBeAg 阳性慢性HBV 携带者的临床观察〔C〕.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129-130.

[18]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等.慢性HBV携带者的中西医诊治概况〔J〕.传染病信息,2012,25(3):138-142.

[19]过建春,荀运浩,施军平,等.中医体质与慢性 HBV 感染者肝脏病理的关系〔C〕.全国第 2 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 1 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2008:224-226.

[20]何创,施维群.HBV携带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8):956-959.

[21]李道宽, 杨冰,石玉娥. 慢乙肝的心理障碍及其情志治疗〔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144.

[22]彭根英.心理疗法在乙肝治疗中的重要性〔J〕.河北医学,1997,3(3):68.

[23]魏倪,王凯,颜迎春,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395-397.

[24]孔繁晔,鲁学恒. 65例慢性HBV携带者焦虑与抑郁心理与血清标志物之间关系的调查报告〔J〕.现代医药卫生,2000,16(5):427-428.

[25]魏倪,高彦欣,汪勤,等.乙型肝炎发病及复发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3):204-205.

[26]彭立生,周大桥,高辉,等.中医心理学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09,15(4):22-24.

[27]梅碧琪,尤黎明,万丽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J〕.新医学,2005,36(7):395-396.

[28]冯才梅.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护理宣教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5,12(10B):2988.

[29]周勤,任星峰.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咨询信函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17(1):43-45.

[30]阎俊平,田素芝,薛丽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3):73-74.

[31]晏云霞.中专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 〔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5):125-126.

[32]李志娟.HBsAg阳性大学生心理护理的效果〔J〕.现代护理,2005,11(21):1785-1786.

[33]金素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4):331-332.

[34]王富珍,齐亚莉,龚晓红,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心理负担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3-1144.

[35]黄少妮,贺松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研究〔J〕. 新中医,2013,45(10):38-40.

[36]王琦,王前奔.中医体质学说〔J〕. 科技导报, 1994,(5): 38-39.

[37]王志强,车念聪,郭新新,等.AsC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伏邪”致病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2012.

[38]郭新新,车念聪,王志强,等.12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1):47-49.

(本文通讯作者:彭立生)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8-08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170-03

猜你喜欢
携带者乙肝病毒分型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童光东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常用药对举隅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与细菌携带者决战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