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要安,建好仓、用好粮国家粮食局解读《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这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记者15日就规划相关内容采访了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
答: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保证粮食收储供应、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军需民食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和落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收储供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严重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
规划提出了今后我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确定“粮安工程”建设的重点,目的是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安工程”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线”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
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粮便利、储存安全、物流通畅、供给稳定、应急高效、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现代粮食流通新格局,使粮食收储能力大幅增强,粮食物流效率显著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粮油质量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建成,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明显成效.
规划明确了5个方面13项指标,主要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集中新建仓容1 000亿斤任务,实现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户数达到1 000万户;到2017年完成全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到2020年基本消除“席茓囤”等露天存粮,应急供应网点达到5万家,应急加工企业达到0.6万家,改建成品粮批发市场312家,改建区域性配送中心531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数量达到500个,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点达到2 500个,国家粮食信息直报点增加到2 000个,粮食供需平衡抽样调查城乡居民户达到20万户,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 300万吨以上.
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急需优先、梯次推进的要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应急建设期(2015年),重点解决仓储设施不足等紧迫问题,核心是主产区仓容建设和“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二是整体推进期(2016—2017年),全面推进粮食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面建成期(2018—2020年),全面完成“粮安工程”建设任务.
答:六大建设任务是: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为确保完成这些建设任务,将采取以下政策保障措施: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按照中央与地方粮食事权划分,健全“粮安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制,将省级政府负责区域内粮食收储供应安全建设任务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同时,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强指导协调;改革项目管理方式;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媒体解读——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