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因素分析

2015-02-22 03:38刘志广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障碍体积病灶

谢 艳,刘志广

·短篇论著·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因素分析

谢 艳,刘志广

目的 探究影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为(9.3±1.5)μg/L,低于对照组的(17.6±2.8)μg/L(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及有无吸烟史、酗酒史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有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r=-0.256)、糖尿病(r=-0.311)、病灶体积(r=-0.405)和NIHSS评分(r=-0.442)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有关。

卒中;睡眠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睡眠障碍为脑卒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预后,故应积极治疗以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1]。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紧密相关,有报道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2-3],故探寻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因素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影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1)经临床症状及颅脑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睡眠障碍参考“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3版)”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既往无睡眠障碍史及器质性脑病史。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7±3.8)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3±3.5)岁。两组受试者性别(χ2=0.193)、年龄(t=0.4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空腹8 h后于次日清晨6:00取肘静脉血10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后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原夹心法),一抗为羊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体,二抗为抗IgG抗体。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颅脑MRI检查,扫描后采用三维重建卒中病灶并计算卒中病灶体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关系。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为(9.3±1.5)μg/L,低于对照组的(17.6±2.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6,P<0.05)。

2.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及有无吸烟史、酗酒史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有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因素例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μg/L)t值P值性别 男259 2±1 40 6050 549 女159 5±1 7年龄(岁) ≥60169 1±1 30 6240 536 <60249 4±1 6吸烟史 有139 2±1 20 4200 677 无279 4±1 5酗酒史 有129 3±1 60 0001 000 无289 3±1 2高血压 有148 7±1 12 0380 044 无269 7±1 6糖尿病 有118 4±0 82 5080 017 无299 6±1 5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289 2±1 30 6240 536 高中及以上129 5±1 6卒中类型 脑出血189 4±1 50 4260 673 脑缺血229 2±1 3病灶部位 左半球199 2±1 10 4360 665 右半球219 4±1 7病灶分布 皮质169 4±1 60 3920 697 皮质下层249 2±1 5病灶体积(cm3) ≥10278 1±0 78 780<0 001 <101311 7±1 9NIHSS评分(分) ≥15268 3±1 16 339<0 001 <151411 2±1 8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3 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r=-0.256)、糖尿病(r=-0.311)、病灶体积(r=-0.405)和NIHSS评分(r=-0.442)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脑卒中损伤睡眠相关神经中枢有关,包括脑卒中后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压迫睡眠相关神经、神经递质合成分泌障碍及脑血供下降等,且脑卒中后产生的负性情绪及神经毒性物质均可导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4-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新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基底前脑和纹状体等胆碱能神经元,介导激活Ras信号传导通路后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降低兴奋性神经传导递质产生的毒性损伤,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营养支持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多巴胺神经元,影响神经传导递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在脑卒中后神经损伤修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6-7]。李晓鹤[8]通过检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针灸、中药、神经干细胞移植和运动训练治疗可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从而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修复[9]。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修复的关系,寻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因素并加以预防对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有报道显示,脑卒中患者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是损伤神经修复差、患者康复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10]。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健康者,且有高血压、有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病灶体积<10 cm3和NIHSS评分<15分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表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相关密切,且病灶体积及NIHSS评分可直接反映神经损伤程度,病灶体积越大及NIHSS评分越高则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越低。高血压及糖尿病可导致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脑卒中预后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负相关,因此应积极治疗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减小其病灶体积及减轻神经损伤程度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链接】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1982年Barde等首先在猪脑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其在脑皮质细胞生长、分化及抵御外来神经毒性因子刺激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和软骨组织等,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多,海马和皮质内含量最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急性损伤具有治疗潜能,但其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有研究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以处理后使其与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结合,进而提高其血-脑脊液屏障透过率并保存完好的生物活性,增强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外周途径给药的生物效应。目前,应用药物上调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来保护受损伤神经元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必将为中枢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1]王娇,梅丽,孟会红,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4):281-285.

[2]李云,彭春,游俊杰,等.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526-528.

[3]蒋华玉,王永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5):626-628.

[4]刘迎春,滕向东,吴德云,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21-423.

[5]田倩倩,崔林阳,薛蓉,等.丘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3,8(9):756-759.

[6]李婛,邹东华,雷斌,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95-3797.

[7]叶晓倩,江一静,游咏梅,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04-207.

[8]李晓鹤.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2):1630-1631.

[9]丁兆生,周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86-89.

[10]姜永军.经鼻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D].南京:南京大学,2012.

(本文编辑:毛亚敏)

徐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资助(KC14SH029)

433000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谢艳);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刘志广)

刘志广,221009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E-mail:meddxy@163.com

R 743 R741

B

10.3969/j.issn.1008-5971.2015.06.019

2015-01-29;

2015-05-05)

谢艳,刘志广.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6):61-63.[www.syxnf.net]

Xie Y,Liu ZG.Related factor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 after stroke[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5,23(6):61-63.

猜你喜欢
障碍体积病灶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跨越障碍
谁的体积大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